书房联

2019-03-07 05:31
休闲读品·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篆光荣书法

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

书房联是写给自己看的,书房是读书人的心灵净土,不管世事如何纷纭,在这里,读书人总能获得只属于自己的宁静。书房联不择字体择内容,要能反映出主人的襟抱、志向、学养,要能激发主人求知深思的勇气和意志,要耐读,文、字皆应耐读。书房联,其实就是读书人悬于壁上最喜欢、最耐读的一本书,有的时候就是这位读书人的一生。

小篆

素壁寫归来,斜风细雨时候

瑶琴才听彻,高山流水知音

作者:1026小白龙

李寻点评

小白龙老师的篆书线条品质极高,控笔能力极强,干净、圆润、明媚。此联的文意深远,如以行、楷书之,则显浅白,以篆字书之,增添了许多蕴藉之气。李寻简介

李寻,文化学者,《休闲读品》杂志常务副主编,著有《酒的中国地理》,编辑《休闲读品》书法类专辑七期。书法发烧友,曾访名碑半天下,深知英雄无几人。

行书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作者:399四大行书

贾兴隆,字自靖,别署觉非居、餐菊斋、有兰居。男,1967年生人,祖籍甘肃陇西,现役公务员。

自述: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五届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硬笔书法协会第八届副主席。中书汇学苑辅导老师。作品及文论发表于《书法报》《钢笔书法报>《中国钢笔书法》《写字》等报刊或专栏推介;成功策划主办定西市首、二届硬笔书法大赛;出版《兴隆硬笔书法存稿>。

李寻点评

此联笔法娴熟流畅,章法精到,书风典雅。上下两联左右对称的字,上联大的下联则略小或瘦一些,如“茶”大“书”小,“能”大“亦”小,等等。最后两个字端庄稳定,大小接近,收住全联。此联堪称“法帖”级的。

隶书

琴弹仿佛曲,画写模糊图

作者:13光荣大地

李寻点评

此联写得甚好,还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位编辑就想要收藏,趁着光荣大地老师来杂志社共同审稿时,“讹”他又专门写了一副。光荣大地老师书学功底深厚,书学渊源驳杂,这幅字里有汉隶、秦隶的影子,更多是他的创造,古朴,但灵动,动感十足,如起首“琴”“画”两字的横画,参差有度,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非顶级高手不能为也。

楷书

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作者:13光荣大地

李寻点评

此联字形刻意拉长了,似一位清癯的老学者,饱学之士,有些狷介,但天真罄露。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笔画加了一些修饰性的语言,比如说捺脚,那种类似高跟鞋的形态,很显然有些刻意,但也增添了一些看点,偶一为之,似无不可。

行书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作者:35871陈哥

李寻点评

潇洒流畅,不拘小节,落款处“鲁”与“随”字挤上了,“联”与“句”字之间居然被“还”字的“走之”偏旁隔开了。从常规写法上讲,当是病笔,但从全联的风格看,倒也无不可,潇洒之人不拘小节嘛!

楷书

沧海六鳌瞻气象

青天一鹤见精神

作者:3257林勇东

林勇东,男,生于1977年,广东省潮汕揭阳市人。

自述:从小喜欢书画,书法导师为“中书汇”光荣大地老师、天马行空老师,田英章老师、许集厚老师,以及其他古贤书家,善长欧楷,兼修二王行草,望各界书友指导。

李寻点评

全联工整,看得出作者下了很多功夫,但田英章老师的字太过完美,如果对照田字,学书者的字总有不逮之处。下联上面三个字小,下面四个字大,显得头轻脚重。作者如再写一写汉简,或怀素、张旭的狂草,或能有助放纵笔意。

下款“于深圳,林勇东”不合适,完全可以改成“深圳林勇东”或者“林勇东于深圳”,如再加上斋号名号,则更“文化”。

隶书

鲁公椽笔,聱叟雄文

作者:3112徐之善

这篇大作缘起于2019年“中书汇”湖南游学。在拜谒浯溪碑林《大唐中兴颂》时,全体师生都在颜真9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前留下了墨迹,但徐老师还是觉得不过瘾,回长沙后,酝酿此联,并当众书写此六尺大作。聱叟,即《大唐中兴颂》作者颜真卿好友元结的自号。李寻点评

这是悬于武将书房的对联吧!

小篆

笔弱多行燕赵地

辞穷重读古今书

作者:38304墨妍

徐理,女,39岁,上海人,自由绘画教育。

自述:自学书法两年左右,2018年参加了“中书汇”一期两年班,开始系统学习书法,从小篆入手,收获颇多。感谢“中书汇”这个平台让我打开了眼界,重新认识了书法。李寻点评

能写出这种字,笔力已经不弱了,“古今”两字横平竖直、方折有力,有燕赵之风。

大篆

大江东去,诸法西来

作者:2694子墨

朱其巍,字子墨,别署九溪山房、青溪草堂。

自述:初以颜楷入门,后有幸进入中书汇种子军,受教于光荣大地老师、天马行空老师,钟情篆隶,虽小有收获,亦不免贻笑方家。

李寻点评

好联好字!大河天来,粗脔大块,泥沙俱下,新思想、新潮流涌动时就是这么一种状态。能干书房悬此种风格联者,必为时代潮头风云人物也!

隶书

书从疑处翻成悟,学到穷时自有神

作者:819淡然一笑

李寻点评

此联工整到位,隶书标准规范,流露出浓厚的书卷气,上下联每两个对称的字处理得恰到好处,向背合宜。想不到这是位从2015年6月才开始学习书法的学书者,按其“书龄”只有四年多,能写出此等字,堪称“中书汇”教学方法成功的典范。

篆书

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

作者:819淡然一笑李寻点评

取法中山王器铭文,有极强的装饰性,秩序感强,同时也很有趣味。

草书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作者:9680梦涛

李玉涛,女,49岁,广州人,环境监测企业主。

自述:2016年仲夏想学书法,庆幸最初就遇见“中书汇”,并幸运地成为其种子军学员。科学的方法和老师的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虽间断了两年现又重新投入,但精神上书法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李寻点评

此联笔法老辣,提按分明,结字灵动,飞舞腾跃。据说书者也只学了四年左右的书法,但其水平之高令人惊叹!

隶书

素壁写归来,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高山流水知音

作者:433土豆

刘书华,42岁,山东省潍坊市人,司机。

自述:2016年5月1号加入“中书汇”,在光荣大地老师和天马行空老师的指导下认识了篆隶楷行草,使我从不会拿笔写字到能临帖写字。由于我才疏学浅,这3年来在书法创作中一直出不了作品,所以,在以后的书法路上要多学习。

李寻点评

单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只是联缀在一起时要注意一下章法细节上的问题,比如“素”“雨”“琴”“才”那几个长横画(波画)的处理长短雷同,若能适当调整下,效果会更好。

隶书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

作者:96李一帆

李启航,男,22岁,湖北人,书法教师。

自述: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孝感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立志做设计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诗词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

李寻点评

此联笔法看似粗犷其实细节上还是很讲究的,也耐看,“瘦”字上的一点没了,是个古碑帖上的“异体字”,用在此处恰到好处,仿佛在刻意突出“瘦”意。

隶书

不打通利益关头,且莫轻言学问

能参透圣贤语默,还须实力躬行

作者:96李一帆

李寻点评

联意与字匹配较好,选用隶书,又有自己的发挥,能反映出力求通透的追求。

行书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作者:5104老木

周漠康,49岁,江苏南京人。

自述:遨游书法的海洋就像与古代文人的一次次邂逅,欲求书法之中法,又求书法之外法,于寂寞中寻宽慰,于寂静中求永恒。

李寻点评

有米芾、苏轼、智永的痕迹,上联行气贯通,下联左右欹侧,或许是作者刻意追求柳枝随风摆动的动感。

楷书

碑帖临多成块垒

江山看惯是画图

作者:5480加春

闫加春,男,53岁,山西省山阴县人,公务员。

自述:从2016年在“中书汇”跟隨各位老师学习书法,篆隶行草都初步涉猎。

李寻点评

字体工整秀丽,风格温润,有书卷气,虽取法褚遂良却流露出虞世南的影子。

小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作者:24289三两木

邱彬,男,44岁,四川广汉人,公司职员。

自述:偶然从微信上了解到中书汇书法学苑并开始学习,两年多坚持下来,从懵懂到些许体会,感谢中书汇平台和老师们的倾囊相授,谢谢!我会一如既往。

李寻点评

这副篆字联笔画比较粗,有些地方如“首”字的一横写得有些像隶书了。落款签名很好,活跃了气氛。

此联取法清人却不俗气,作为警句,这样的书写格调很合适。

小篆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作者:15964雨润春风

张尚伟,男,23岁,贵州人,初中物理教师。

自述:作为一个初学书法的爱好者,小篆是让我感受到书写乐趣的第一种书体,我喜欢笔锋在纸上游走的自在,它似乎表达着我内心向往的逍遥。

李寻点评

线条干净,但是造型有点小气,且变化手段有些缺乏,如果确定专攻小篆,建议汲取更多养分。落款还需要多加训练。

行书

夜静斗横论剑处,秋深叶落读书庐

作者:323微凉

微凉自评

此联线条上从《石门颂》中汲取了营养 屋漏痕,以“庐”字这一撇为代表;结字上亦是颇具匠心,如“深”字的左放右收,“书”字的疏密。

缺点是线条少粗细变化,使整副对联略显单薄。

李寻点评

这副联初一看,像光荣大地老师写的,再这么发展下去,微凉可以为光荣大地老师“代笔”了!

小篆

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作者:1216岁月留香

李寻点评

这副书房联非小篆书之不可,其文意古雅,多处用典,只有篆书能表达其高古浑朴的意境。

隶书

古砚生寒碧,残碑拓硬黄

作者:742蒹葭

闫松芳,女,55岁,北京人,职业教师。

自述:2014年认识“中书汇”,初学勤礼碑,后由《书法入门指导手册》逐步接触篆隶。

李寻点评

此联写得不错,隶书这种书体表达出“古砚残碑”的高古苍茫意境,但隶书中又有楷意,有《西狭颂>的古朴,又有颜鲁公的神韵。“砚”“碑”“硬”三字的“石”字旁,若能处理得略微不同一些,就更完美了。

行书

古砚生寒碧,残碑拓硬黄

作者:5104老木

李寻点评

取法多出于宋四家,又有自己的发挥,总体上较流畅,“残”“黄”二字的飞白,流露出古意斑驳的意境。

行楷

笔枯应解人间事,墨润似闻方外音

作者:323微凉

微凉自评

光荣大地老师曾用“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这句话来评价我的这一联,并不全是因为厚爱,“波澜不惊”是指大形的方正、平稳;“暗流涌动”则是指用笔的活,以及内部空间的丰富。

缺点是“墨”字造型有点突兀,下面“土”字轻了,撑不住,三个横折处也少了变化。

隶书

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

作者:822雅闲斋主

沈斌和,1964年生,号逸闲居主人,浙江吴兴人。

自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受乡贤费新我先生启蒙开始习字。八十年代初从戎笔耕不止,退役后忙于生计辍笔。新千年后生活安居,重拾旧好,潜心于鼎彝碑版。虽终日揣摹,然终无建树耳!

李寻点评

字体变化多端,或谓完全自创,字字有意趣,不一定人人都能说好,如“同”“抱”两个字,变形、变位严重,但也无不可,仿佛正在做解字游戏,悬于书房仿佛在说:读书人不过如此“说文解字”。

猜你喜欢
小篆光荣书法
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
诗书画苑
小篆香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外卖小哥
光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