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3-08 06:34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鼻炎食管规律

冷 婷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 成都 61003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可反复发生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往往发作加重。哮喘作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近几年不断升高,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在我国患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由于哮喘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除规范药物治疗外还需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临床上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等多个指南,提出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为治疗目标,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推广使用[2]。若严格按照GINA指南进行分级和维持治疗,将近80%患者能达到良好控制,但哮喘实际控制现状不容乐观[3]。哮喘的发病与最终控制水平与环境、疾病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4]。本研究旨在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9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18岁;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5];哮喘病程>1个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支气管、气管和肺部疾病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精神性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不能完成问卷调查或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测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①治疗方法:方案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方案二: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患者急性发作时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或抗胆碱药物。②哮喘控制水平: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6],包括活动受限、喘息症状、使用急救药物频次、夜间觉醒、患者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等5项内容,每项采取5级评分制(1~5分),合计总分。总分25分为哮喘完全控制,20~24分为良好控制,<20分为未控制。③服药依从性:使用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量表,包括随时携带药物、自行更改药物、自行调整药物剂量、用药后随访、关注储备药物用量等5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制(1~4分),满分20分。得分≥15分为依从性良好,患者规律用药;得分<15分为依从性差,患者未规律用药。④记录哮喘患者控制水平,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诱发因素、遗传史、合并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文化程度、年收入、规律使用ICS或ICS+LABA、规律随诊等的差异性,分析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哮喘控制水平294例患者中,完全控制47例(15.99%),良好控制154例(52.38%),未控制93例(31.63%)。

2.2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单因素分析将294例患者分为控制组(201例)和未控制组(9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诱发因素、遗传史、文化程度、年收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MI指数、吸烟史、合并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呼吸道感染、规律使用ICS或ICS+LABA、规律随诊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n(%)]

2.3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24 kg/m2、吸烟史、合并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规律使用ICS或ICS+LABA、规律随诊是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保护因素(P< 0.05),见表2。

表2 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可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根据GINA指南应以维持临床控制为治疗目的。本次研究选取的294例患者中,完全控制47例(15.99%),良好控制154例(52.38%),未控制93例(31.63%),结果显示控制率尚未达到理想水平。由于哮喘控制水平与个人体质、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探索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对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BMI指数≥24 kg/m2、吸烟史、合并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使用ICS或ICS+LABA、规律随诊是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保护因素。

相关文献报道称[7],肥胖可使得气道易发生塌陷或堵塞,造成气道阻力升高、肺功能变差,还对气道壁的机械性能有负性影响,是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吸烟或被动吸烟可明显加速肺功能衰退,增加哮喘急性发作次数,降低激素吸入治疗的效果,对哮喘控制十分不利[8]。本研究将BMI指数≥24 kg/m2定义为超重,BMI指数≥27 kg/m2定义为肥胖,结果发现,BMI指数≥24 kg/m2、吸烟史是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有吸烟史的患者应尽早戒烟,超重或肥胖患者应努力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也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个人生活[9]。过敏性鼻炎不仅可引发哮喘发生,加快疾病进展,也可使哮喘难以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水平[10]。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呼吸道感染也可明显加重哮喘病情,诱发急性发作,进而造成哮喘治疗后控制不佳[11]。本研究发现,合并过敏性鼻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均是影响疾病控制水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和防范。对此类患者不仅需要规范长期的进行哮喘治疗,也要积极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加强对哮喘的疾病控制。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胃食管返流症可促进哮喘发作,而哮喘可加重胃食管返流症[12]。本研究也对合并胃食管返流症这一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合并该疾病的哮喘患者发生哮喘未控制的危险性是不合并该疾病患者的3.25倍,因此对胃食管返流症进行积极治疗可显著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GINA指南和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均推荐ICS和ICS+LABA作为治疗哮喘疾病的首选方案。临床研究表明,ICS和LABA可扩张气管、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明显改善哮喘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对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效果[13]。本研究也发现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规律用药的比例明显高于控制不佳者,表明规律使用ICS或ICS+LABA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是一种保护因素,患者应坚持这一规范治疗,不可擅自更改药物和剂量。由于哮喘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因而也需要规律随诊便于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水平[14]。医生通过规律随诊可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适当的方案调整,以便将哮喘控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本研究发现,规律随诊是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增加健康知识宣教,加强哮喘管理,并坚持规律随诊,以期能达到更高的控制效果。

本研究还对患者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进行了探讨,发现这两种因素对哮喘控制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哮喘患者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也可使之了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并坚持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进而达到良好的控制水平。本研究选取的患者基本有稳定的医疗保障服务,因而家庭经济条件对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不明显,且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担心住院费用而增加自我管理能力,其治疗依从性更高,有利于对疾病的控制。

综上所述,哮喘控制水平与体重、吸烟、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呼吸道感染、规律使用ICS或ICS+LABA和随诊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提高我院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除严格遵守指南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诊外,今后还应加强哮喘疾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和治疗用药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鼻炎食管规律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葱汁治鼻炎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巧解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