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拉合胶带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颜面部手术切口的临床观察

2019-03-08 06:34陈明懿应川蓬罗东升戴耕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软膏胶带表皮

陈明懿,代 喆,潘 峰,应川蓬,罗东升,戴耕武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72;2.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 简阳 641300)

颜面部是皮肤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区域,手术数量大、种类多。同时,因为头面部在人体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改善术后的外观效果,减轻瘢痕、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内容。伤口拉合胶带作为一种辅助对合表皮切口的新材料,具有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材料成本,短期内外观效果优于普通经表皮缝合的优点[1]。然而,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同时,由于拉合胶带需要长时间持续贴于术后切口,所以术后使用抗生素软膏防止切口感染十分必要,本研究选择了在皮肤科外用抗感染治疗中常用的夫西地酸软膏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拟通过联合伤口拉合胶带与夫西地酸软膏作用于手术切口,通过对比观察,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对于术后切口外观、患者主观症状及潜在感染风险的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颜面部各种非炎症性浅表肿物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颜面部具体包括:额部、颞部、眼周、鼻背、颊部、下颌、耳前。排除标准:①妊娠、伴有严重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②切口位于口唇、鼻小柱、鼻翼近鼻孔处等有潜在感染可能部位,或者手术部位不方便使用拉合胶带的患者。③切口存在明显红肿,或伴有渗液、溢脓等感染迹象患者。其中,面部色素痣41例,皮脂腺囊肿11例,脂溢性角化5例,化脓性肉芽肿2例,毛发上皮瘤1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3.2±7.1)岁;B组男8例,女12例,年龄(35.7±6.3)岁;C组男9例,女11例,年龄(31.3±8.7)岁。三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获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A组:所有患者常规碘伏消毒后,于局麻下实施手术。术中切除浅表肿物后,给予5-0或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及真皮层组织,皮下深层打结,表皮不缝合。用生理盐水纱布清除创面渗血后,用干纱布拭干切口周围液体。然后直接用伤口拉合胶带(3 M Steri-Strip,美国3 M Healht Care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09第2642286号)贴合切口两端,使其严密对合,两根相邻胶带中留出3 mm左右缝隙。再用2%夫西地酸软膏(商品名奥络,香港澳美制药,注册证号HC20140017)外涂切口处,外用清洁薄层纱布覆盖。术后第2天换药,揭开外层敷料及伤口拉合胶带,以生理盐水棉签取切口分泌物后送细菌镜检及培养。然后切口照相,以生理盐水清洁切口后,再按之前方式重新贴合伤口拉合胶带,外用夫西地酸软膏,外用清洁薄层纱布覆盖。术后第7天,再次取切口分泌物细菌镜检加培养,切口照相,换药后不再使用伤口拉合胶带及夫西地酸软膏。嘱患者1月后随访。B组:表皮以6-0或者7-0不可吸收尼龙线缝合,其余手术方式同A组。再用夫西地酸软膏外涂切口处,外用清洁薄层纱布覆盖。术后第2天换药时进行细菌镜检及培养。术后第4天再次换药一次。术后第7天,再次进行细菌镜检加培养,拆线。嘱患者1月后随访。C组:夫西地酸软膏更换为2%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百多邦,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64)。其它步骤同B组。

1.3观察指标①术后2、7天时细菌学检查,包括切口分泌物的细菌镜检与培养,分别以“阳性”“阴性”描述。②瘙痒指数评分(0-3分):分别于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进行进行瘙痒指数评分。其中,瘙痒指数评分[2]:无任何瘙痒症状评定为0分,偶有瘙痒感评定为1分,不间断瘙痒感评定为2分,严重瘙痒感且明显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评定为3分。③术后1月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进行评分。VSS评价包括瘢痕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软度四个方面,其中各项指标评分在0~5分,0分代表无,5分代表程度最重。其中色泽、血管分布评分为0~3分,厚度为0~4分,柔软度为0~5分。评分数值为四项分数的总和,总分15分,评分越高说明瘢痕越严重。④瘢痕满意度调查:“不满意”评定为0分,“可以接受”评定为1分,“较满意”评定为2分,“很满意”评定为3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细菌学培养阳性率的组间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三组间数据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术后第2天、第7天复诊,术后1月时,A组17例、B组15例、C组16例完成随访。

2.1瘙痒程度评分三组之间在术后第2/7天的瘙痒程度评分均无差异,各组术后术后7天的瘙痒程度评分均高于术后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三组术后2天、7天不同瘙痒程度病例 (n)

2.2细菌学检查结果比较术后第2天,A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B、C组;术后第7天A、B组阳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术后2天与术后7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2天与术后7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P= 0.00)。培养阳性结果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见表2。

2.3术后1月V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1月A组V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临床照片见图1。

表2 三组术后2天、7天细菌学检查结果比较 (n)

*与A组相比,P< 0.05; △与C组相比,P< 0.05

表3 三组术后1月V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分)

*与A组比较,P< 0.05

图1 A组左耳前色素痣治疗前后比较 a:术前;b:术后2天;c:术后7天;d:术后1月

3 讨论

颜面部手术是皮肤外科的常见区域。因为其在人体美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术后瘢痕、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是皮肤外科医生所长期关注的焦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原因复杂,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从而使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有关[3]。目前减轻术后瘢痕的方式,包括口服和外用药物、压力治疗、局部药物注射、术后局部放射线治疗、术后激光/离子束治疗、肉毒素治疗等[4~7]。其中,减低切口处的张力,是减轻瘢痕的重要一环[8]。伤口拉合胶带,在术中及术后长期持续使用,可以减轻瘢痕的增宽。此外,因为使用伤口拉合胶带的粘性对合表皮(即皮肤表面无缝线),减少了针眼瘢痕,提高了患者对于术后瘢痕的满意度。有文献表明,使用拉合胶带,具有成本低、缩短手术时间,且短期内外观效果优于表皮缝合技术的优点[1]。本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使用伤口拉合胶带的A组外观效果好于B、C组,患者满意度也较高。然而,因为多种条件限制,本研究许多患者无法长期术后使用伤口拉合胶带,导致长期使用后的疗效未能在本研究中被观察到。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会在这方面继续完善。

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术后切口外观、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另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术后的切口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因拉合胶带需要长时间持续贴于术后切口(为防止新生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中途尽量减少换药),因此术后使用抗生素软膏防止切口感染十分必要。有关研究[9]表明,夫西地酸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对多种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此外,夫西地酸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菌属和棒状杆菌非常敏感。因此本研究选择夫西地酸作为术后抗感染的研究药物。另外,因为A组术后切口的表皮对合,是依靠伤口拉合胶带的粘性完成,所以频繁换药有可能造成切口裂开。故仅术后两天换药一次,其余时间均使用伤口拉合胶带持续贴合切口,直到术后7天去除所有敷料。术后换药次数减少,伴随着对局部抗感染的要求提高。后来的结果表明,即便对于这种相对严苛的条件,A组不仅表现了与采用常规换药方式的B、C组相似的术后切口炎症情况(术后第2、7天瘙痒评分无明显差异,无明显需要干预的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更让笔者意外的是,使用伤口拉合胶带联合夫西地酸软膏的A组,其术后第2天切口细菌培养阳性率甚至低于B、C组。这一结果,可能与A组减少了缝线针眼处形成的继发感染有关,是使用拉合胶带对合表皮切口的另一优势,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而术后第7天切口细菌培养阳性率A、B组无差异,而两组均优于C组,提示在本研究中夫西地酸抗感染效果优于莫匹罗星软膏。其原因可能与夫西地酸属窄谱抗生素软膏,且渗透力强,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十分敏感有关。

此外,术后切口的瘙痒,属于患者常常会抱怨的术后不适情况之一。异常严重的切口瘙痒,可能导致患者有意无意的搔抓切口,造成对切口愈合的影响。不仅如此,有学者认为,局部皮肤瘙痒可能与存在感染等情况有关,因此是有必要进行监测的指标之一[2]。本研究中,三组均出现了患者在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2天瘙痒加重的情况。但细菌学检查提示,潜在切口感染情况在好转中。说明本研究中,局部术后切口的瘙痒,可能与局部切口潜在感染无关。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可能提示,是否使用伤口拉合胶带,以及外用夫西地酸软膏或是莫匹罗星软膏,并不会影响术后瘙痒程度的差异。但形成术后切口瘙痒的具体原因,是否与局部瘢痕增生等因素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以上结论,仅为笔者推测,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大样本量的研究作进一步确证。

总之,本研究表明,联合伤口拉合胶带及夫西地酸软膏,对于颜面部术后切口的外观改善、预防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软膏胶带表皮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纸胶带随身笔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胶带有故事
青雄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简述输送胶带硫化粘接方法
顽癣敌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水果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