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计数、N末端B型脑钠肽原与GRACE评分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分析

2019-03-08 06:34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存活冠脉综合征

郭 锐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因急性心肌缺血而致,其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患者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具有逐渐年轻化的特点[1]。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由8项临床指标组成,能够有效、便捷、迅速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对死亡风险作出有效判断,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起到重要的作用[2,3]。已有研究表明[4],白细胞(WBC)计数、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研究将本院1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因胸痛发作并于24 h内入院,并排除伴有心力衰竭病史、陈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造血功能异常、关节炎和近期(1个月内)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白细胞水平的药物。156例患者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60例;年龄49~88岁[(69.65±4.76)岁]。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各项生命体征、既往病史、入院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等。患者入院后24 h内完成身高、体重、血常规、心电图、NT-proBNP、肝肾功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方面的检查,并对其疾病类型进行分类。

1.2.2分组情况 入院时根据患者临床基本指标:年龄、收缩压(SBP)、心率(HR)、血肌酐(Cr)和院前有无发生心肌酶升高、心脏骤停、ST段下移等资料对其GRACE评分进行计算[5]。156例患者均于发病后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其生存状况,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156例患者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8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心绞痛60例。其中,1个月心血管疾病死亡15例(9.62%)。表1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SBP、HR、Cr、hs-CRP、尿酸(U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服用他汀类、服用氯吡格雷、服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死亡组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 0.05),见表1。

表1 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

2.2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均是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见表2。

表2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2.3WBC、NT-proBNP、GRACE评分单独或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经ROC曲线计算结果发现,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70、0.76,其诊断阈值分别为9.65×109/L、865.50 pg/ml、153分,敏感度分别为67.97%、70.45%、76.85%,特异度分别为46.97%、55.76%、60.65%,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为0.91,诊断阈值为0.13,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91.43%,见图1。

3 讨论

已有研究指出[6,7],急性冠脉综合征实为炎症性疾病之一,因炎症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而WBC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已有研究表明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与病情进展程度存在显著关系[8]。此外,WBC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其水平升高与心肌灌注减少、冠状动脉闭塞及溶栓抵抗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关系[9]。并且,WBC能够释放大量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物质如炎症介质、蛋白酶和自由基等,亦可促进血液高凝状态与血栓的发生。所以,WBC在预测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本研究发现,死亡组WBC的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且WBC(OR=3.56,95%CI:1.06~12.00)是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表明WBC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BNP作为钠肽家族成员之一,其多肽主要分布于心室,并且心室内压力和体积的升高均会引起血浆内BNP水平的上调,其与心室体积、压力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反映心室功能变化情况的敏感指标。既往研究报道[10],在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时,可减弱心肌的收缩功能,邻近正常的心肌受牵拉作用,导致心室壁张力出现明显变化,进而造成心肌细胞生成与释放的BNP、NT-proBNP明显增加。另有研究指出[11],心肌梗死的范围、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冠心病的预后效果和心脏功能均与NT-proBNP的增多存在显著关系。已有研究表明[12],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协助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并且其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另有研究表明[13],可以通过检测NT-proBNP的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估。本研究发现,死亡组NT-proBNP的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且NT-proBNP(OR=3.86,95%CI:1.63~9.14)是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NT-proBNP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因此可作为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GRACE风险评分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对各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临床中,其多项指标容易在临床中获得,其可对患者死亡风险进行分层,对其缺血风险和死亡率进行评估,其在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病死率,提高临床预后效果上具有显著的作用[14,15]。本研究发现,死亡组GRACE风险评分较存活组显著升高,GRACE评分(OR=1.68,95%CI:1.11~2.54)是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GRACE评分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因此可作为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检测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评估价值。

猜你喜欢
存活冠脉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Chandler综合征1例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