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与三环线衔接匝道研究

2019-03-08 00:59张小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期
关键词:环线净空匝道

钱 盈,刘 兵,张小峰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 言

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建成区不断向城市外围扩张。随着新区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原节点处互通立交未建成的规划匝道建设也越来越紧迫。由于互通主线与各匝道间的建设时序差,城市建设中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些匝道无法按规划设计落地实施。为了满足互通周边功能的需要,续建定向匝道布置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行,关系到项目成本及后期运营所带来的社会效益,需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1 项目概况

武汉网球公开赛的主场地——光谷国际网球中心(见图1),坐落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位于三环线武黄立交东侧。随着场地大规模公众活动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周边市政配套工程的不断完善,网球中心停车场与三环线西侧定向连接的匝道建设迫在眉睫。受有轨电车T2线、现状三环线次高压燃气管道和排水箱涵的影响,匝道按原规划实施困难重重,方案设计时需重新考虑,综合比选。图2为上位规划中网球中心与三环线衔接方案。

2 设计思路

2.1 规划方案

根据上位规划中三环线匝道改造规划的方案,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与三环线衔接的武黄立交规划预留匝道如下:

图1 光谷国际网球中心

图2 上位规划中网球中心与三环线衔接方案

(1)12号匝道承担经三环线西向到达网球中心停车场的交通功能;

(2)13号匝道承担经网球中心停车场向三环线北离开的交通功能;

(3)14号匝道承担网球中心经高新三路北侧辅道向三环线西离开的交通功能。

2.2 主要受控因素

(1)地形条件

三环线改造规划提出预留远期通过三环线从西向北进入网球中心的苜蓿叶下穿匝道(12号匝道)的规划方案。该匝道采取隧道形式依次下穿高新三路及3号、9号、10号、13号匝道。经对现状管线的实测,发现该规划隧道与现状的三环线次高压燃气管道(DN700 mm)和排水箱涵存在冲突。由于迁改运营中的高压燃气管存在极大的协调难度和安全隐患,12号匝道下穿方案基本不可行。

(2)有轨电车

2018年4月1日,武汉有轨电车T2线正式对外载客,开通试运营,路线途径高新三路国际网球中心站。受有轨电车线路的阻隔,网球中心停车场已无法在高新三路北侧辅道上直接开口,规划14号匝道方案承担网球中心经三环线西向离开的功能无法实现。

2.3 方案调整

2.3.1 12 号匝道方案研究

2.3.1.1 调整方案一

沿用上位规划路径,采取苜蓿叶上跨方式建设该西向北匝道。依次上跨高新三路,下穿3号匝道,上跨9号、10号、13号匝道。下穿3号匝道处净空仅3.5 m,不满足大型车辆的通行净空要求,且匝道全线有较大起伏,行车舒适性差。多次跨越现状匝道,施工难度大(见图3)。

图3 12号匝道调整方案一

2.3.1.2 调整方案二

匝道沿三环线西侧开口,向东依次路基下穿4号、5号、7号等高架桥匝道后上跨3号匝道、高新三路,顺接停车场内一号路(见图4)。

图4 12号匝道调整方案二

(1)该出口匝道距离武黄立交西向南右转出口匝道间距为645 m,满足主线设计速度80 km/h时,连续分流鼻端最小间距不小于310 m的要求。

(2)该匝道方案最小半径R=185 m,线形流畅,优于原方案。竖向起伏较少,净空满足大车通行要求,且以路基下穿现状高架桥匝道方式,施工便利。

经综合比较(见表1),推荐三环线西向到达停车场匝道采取方案二。

表1 12号匝道调整方案比选表

2.3.2 14号匝道方案研究

2.3.2.1 调整方案一

向东顺接停车场内二号路,依次下穿现状的10号、2号、3号、1号匝道后接入1号匝道。匝道长约850 m,通行净空不小于5 m,最大纵坡3.15%。

与其衔接的1号匝道为单向两车道的右转匝道,线形条件好,通行能力较高,利于与新增14号匝道的衔接(见图5)。

图5 14号匝道调整方案一

2.3.2.2 调整方案二

下穿现状10号匝道,接入9号匝道。匝道长约450 m,净空5 m,最大纵坡2.59%。

接入的9号匝道为左转单车道匝道,曲线半径仅为60 m,通行能力较低。为保证14号匝道接入后通行能力的匹配,需要将9号匝道向西拓宽(见图 6)。

图6 14号匝道调整方案二

经综合比较(见表2),推荐网球中心向三环线西离开的14号匝道采取方案一。

表2 14号匝道调整方案比选表

3 匝道车道数研究

3.1 体育场馆车辆集散特征

大型体育场馆车辆集散时间分布呈现如下特征(见图7、图8):开赛前,观众一般会在1.5~2 h内汇聚到体育场馆;比赛结束后0.5~1 h内散去,赛事散场期间为区域交通压力最大的时段。

图7 沌口体育中心进场车辆到达情况

图8 沌口体育中心散场车辆驶离情况

3.2 匝道技术标准

互通式立交设计按照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021—2014)执行,三环线主线设计速度为80 km/h,12号、13号、14号匝道的设计速度采用40 km/h,通行净空≥5 m。

3.3 匝道流量分析

以散场时段测算各匝道流量和服务水平,其中:12号匝道高峰小时流量384 pcu/h,13号匝道高峰小时流量544 pcu/h,14号匝道高峰小时流量576 pcu/h。

查表3可知,12号、13号、14号匝道采用单车道匝道即可满足需求。

表3 匝道基本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

散场时段与城市晚高峰小时错开,与12号、14号匝道衔接的1号、10号匝道均为单向双车道,可以满足散场时段停车场交通需求。

4 结 语

互通立交中匝道的选型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匝道规划方案因实际情况受限不能实施时,应做到因地制宜、多方比选。针对武汉网球中心这一特殊体育区域的交通影响,新增匝道的设计应以满足其快速到达及离散的功能需求为主,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工程投资,方便施工,尽可能对现状互通干扰小,保持其线形流畅,方案比选后择优推荐。本文结合设计案例进行论述,供相似互通匝道工程的方案设计参考。

猜你喜欢
环线净空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城市低净空水上钢结构桥梁拆除技术
碰上整个净空那种清冷淡蓝
碰上整个净空那种清冷淡蓝
净空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匝道ETC自由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