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背景下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研究

2019-03-08 03:06陈娅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法治社会大学生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六项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当代大学生已然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与大学生的法治水平和素养息息相关。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将通过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当下法治理念培养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和现实要求的差距,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使其懂法、知法、守法,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 非法学专业 大学生 法治社会 法治理念 普法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研究》(项目号CSZ18073)。

作者简介:陈娅,西华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改革、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094

一、 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六项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是新时代对于法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在十九大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法治中国”。

笔者认为法治中国的梦想的最终实现,必须紧紧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三个方面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①姜明安教授曾经使用了三句话来概括这三个概念间的关系: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②

从姜教授对三个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我国以法治中国建成作为最终目标,法治中国的建设又分为三个方面,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有区别同时又紧密相连。而本文主要致力于法治社会建设这一内容,希望通过该研究能为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二、 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

“法治社会”,是指民间社会或市民社会的成员权利和权利行使法治化,以及私人领域事务治理和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活动的规则化、法治化的社会状态。③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是对于公共领域的治理,是对公权力自身的约束规范,法治社会则把重点放在对私人领域的治理。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在于推动全民全社会相信并践行法律。因此,我们有义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将法治观念注入到每个公民的血液中,时时刻刻践行法治精神。④

法治社会的建设内容比较多,但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这是我国十八次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大学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法治教育状况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该专业学生系统的接受法学训练,具备较强的法律素养和水平。对于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普法环节,这样专业的法学教育对于针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普法教育当然是绰绰有余。

但是毕竟法律专业的学生占整个大学生的比例相对较少,所以只是寄希望于专业法学教育的培养是不足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普法教育重任的。笔者作为一名本科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认为法学专业大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法律训练达到全民法治教育对公民的要求,因此,本研究将排除法律专业大学生,主要研究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提升。

三、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目前法治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一直遵循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时代变迁,人才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后备军,他们直接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社会水平。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爆出不少大学生对法律的无知,从而犯下滔天大罪。例如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还有不久前复旦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投毒伤害自己的室友“投毒”案。除了上述大学生极端犯罪刑事案例,现实生活中,通过平日和学生的交流和相处中,能发现他们甚至对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都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况让我不得不担忧,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却不懂、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连我们的大学生都不懂法,法治社会的建设从何谈起?

要解决大学生不懂法,不能树立法治信仰的問题,我们就必须找到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在接受了四年的高校教育培养后,对法律却知之不多。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总体来说,大学生“不懂法”是我国精神发展和物质发展不协调所造成的。物质世界的高速发展,整个教育体系的急功近利,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被动教育时也只选择学习能让他们找到所谓好工作的课程而忽视其它素质教育的课程。

具体来说,我认为目前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不够理想存在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重权力,忽视个人权利。这些传统文化的残留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最终导致大学生对权力的崇拜,轻视法律。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育方法不科学。目前,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接受法律教育,而这门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各个部门法的内涵及条文是不可能的。政治类行政管理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上面也很有限,同样是面临课程开设不合理,课时少,教师不够专业等问题。

(二)主观原因

1.我国大学生缺乏法治精神追求。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能够快速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我们的大学生还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的判断力,好的坏的信息无法区分。由于缺乏政治判断力,又通过网络接收到很多法治方面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法律失去了信心, 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对国内整体法治环境充满不满的情绪。

2.大学生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发生侵犯自己权益的事件后,固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陈旧观念。一方面,忽视法律的权威,摒弃其作为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曲解法律,导致法律在实际生活中朝着不好的方面被应用。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作为法律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使之能够成为守法维法的先锋,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措施

(一)建设适合法治生存的文化土壤

上文中我们在分析导致目前我国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时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客观问题,即中国传统非法律文化根深蒂固。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导致我国法治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要改变一个国家的外貌很简单,但是要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却是需要时间、智慧和勇气的。印度农村的厕所文化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的困难性。从固执的坚守“无厕所文化”到倡导“厕所文化”对于印度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新旧文化的交替,更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革命。同样,对于有两千余年封建法律传统的中国而言,人们缺乏自我权利意识,缺乏一种根深蒂固的法治观念,要从封建文化要转变为法治文化,需要凝聚国家、政府、社会和人民方方面面的努力、智慧和勇气。

(二)改革非法学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课堂

针对该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对于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普法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适当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法律基础的课时;至于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外聘本校法学专业教师来担任该课程教师的方式解决。其次,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法学公选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开设一些对同学们在毕业后最可能接触的法律如婚姻法,劳动法等。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对法律进行宣传。

(三)法治理念的建立

我们这个文章的主题是法治理念的培养而不是法治信仰的培养。信仰这个词,我认为是个中性词。我们常常说一个人需要信仰,这无可厚非,但是极致的信仰却会导致极端的行为。因此我没有用法治信仰这个词语,而选择了法治理念。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其法治理念呢?首先,要培养对公平正义的正确认识,只有很好的理解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和内涵才可能对法律内涵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能基本分辨良法恶法;其次,加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宪法教育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在大学生宪法教育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国家缺乏相应的宪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对大学生宪法教育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大学生宪法意识不高。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从而更好的保护大学生的宪法权利,为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准备。最后,要培养学生懂法,知法,守法。这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在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犯时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在知法的前提下,不会钻法律的空子意图谋取不法的目的,甚至知法犯法。

總之,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下,对于非法学专业大学的法治理念培养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多角度立体式对其进行法治宣传和教育,以求树立法治理念,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最终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

注释:

①②姜明安.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法学杂志.2013(6).

③王清平.法治社会在中国建设的意义、难点和路径.学术界.2017年8月.

④广东省法学会 “法治社会”研究课题组.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问题.法治社会.2017(4).

⑤王春雨.新时期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培育.赤子.2015年5月.

猜你喜欢
法治社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定位的思考
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律师在社会治理中的“当为”与“不为”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策略
刘茂林宪法思想述评
网络营销视角下的法治电子政务文化服务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