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解读

2019-03-08 03:17毕然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华革命特色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之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重申:“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在此,深入探究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解读文化自信的内蕴要义对于进一步阐明“四个自信”的观点理论体系,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所谓文化自信,则是指某一国家或者民族对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能够持续传承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并且能够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比较优势所持有的坚信不移的态度。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内涵的解读: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突出特色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所谓根基意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那么,我们何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满自信呢?

其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性值得自信。中华文明有着5000 多年的历史,其间虽然历经磨难,却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所不可比拟的。正如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在《论中国》中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国家享有如此悠久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抑或与其古老的战略和政治韬略的历史及传统如此一脉相承。” [3](P13)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承载自信。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包容开放的文化胸襟、“天人合一”的生态诉求无不处处彰显其跨越时空的文化影响力。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力量催生自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上世纪70年代,欧美经济经历滞涨,不景气,但是亚洲的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和日本却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人们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优秀文化为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意义支撑。另一方面,作为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教育的广受欢迎也现实地验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价值。

从根本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底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正是这种底色支撑起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二、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支柱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4](P43)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革命文化实践相结合,并进行了先进性的凝练和培育,生成了具有独特革命实践观与革命价值观相统一的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伴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形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得以成熟和发展,它主要内含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文化的理论内核。中国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表达,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了以基于阶级分析理论的阶级斗争思想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思想、革命观点和革命论断。成为20世纪中国发动和进行社会革命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二,中国革命文化表现为斯诺笔下的“东方魔力”。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采访延安期间,从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朱德用马尾毛做的牙刷、彭德怀用降落伞布做的背心、林伯渠用绳子缠着一条腿的眼镜中,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这种内蕴于中国共产党人之中的“东方魔力”,即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第三,中国革命文化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的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5](P137)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白色恐怖包围情况下、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在物质及其匮乏条件下、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条件下都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其内在的原因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强大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绞刑架前,面无惧色地宣告:“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夏明翰烈士视死如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第四,中国革命文化表现为全体军民的平等关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紅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气势磅礴、震古烁今的长征诗,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抗战时期延安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大批仁人志士、无数热血青年踊跃奔赴延安。斯诺笔下的满乐观、自由、平等、朝气蓬勃的圣地——陕北延安是中国革命乐观主义文化的代表。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在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下,以独特的革命时代符号信息传递和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英勇斗争、反抗剥削和侵略的民族诉求,是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中国革命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其理论内核和精神实质沉淀为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也丰富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无所不用其极地虚无我党我军的革命史,他们或者总是带着“近视镜”看待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对红色革命文化存在偏见;或者视而不见、少有提及;或者消解红色经典、颠覆英雄人物、亵渎革命传统。

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根本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针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中提升的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形成的中国新文化,在馬克思主义指导下汲取的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等。

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保证了文化先进性的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四有新人”的目标设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根本动力。同时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创新文化、法治文化、和谐文化等具体形态也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现实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科学性、民族性和大众性的统一,因此它代表和维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坚持文化的人民性。在当代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没有别的文化能够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使人民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这体现突出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阶级斗争,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文化清醒、对资本逻辑的坚定批判、对人民价值立场的坚守及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坚决回击等方面。

拿破仑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6](P316)真正的大国,不仅仅是卖产品给世界,它更需要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上等文化软实力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恰在于此。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它们分别是中华文化长河奔腾向前中的不同区段,但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高度契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成功合流。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7](P12)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第一版, 2016-10-28

[2]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3]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拿破仑一世.拿破仑言论集 参见(美),史蒂文森主编、周文标等译.世界名言博引词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姓名:毕然,1984年4月6日,汉族,女,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妇干校。

猜你喜欢
中华革命特色
中国的出行革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