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公益事业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3-08 02:50张驰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创新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方式进行研究,在对相关概念和基础上进行对策研究,致力于发展公益事业的对策研究。分析了我国体育公益组织的3种发展模式, 并以实例阐述分析我国体育公益组织传播的方式。

关键词:体育公益;创新;传播方式

一、公益组织

大家普遍认为, 社会公益组织是一种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非成员组织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全民的体育意识。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关注不同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关注社会体育福利问题的公益组织界定为体育公益组织, 其职责是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益需求。

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部分人认为公益是个人、企业、社会群体组织基于团结有爱,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为弱势群体及贫困群体提供的无偿性、准确性、自愿性的活动的统称。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意识的不断提高,公益队伍逐渐壮大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公益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基金会应运而生。在我国,体育公益也逐渐出现在媒体报道和公众的视线中,但是,通过对CNKI的搜索发现,黄寿军认为,体育慈善事业大多数是指体育团体、体育组织、运动员直接参与的慈善行为。

二、我国体育公益组织发展现状

1.新中国成立以来, 体育事业一直被政府和全社会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应当得到政府以及企业甚至每个人的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对体育的功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论述, 认为体育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物质基础;体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事业要以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十三五”期间, 国家发展规划又提出了继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体育事业发展目标, 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 满足现在社会不断增长的对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近年来, 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中国社会公益组织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壮大, 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到体育公益事业行列, 在促进社会繁荣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3种类型的民间组织都已形成一定规模, 推动我国体育公益事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政府的的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当地政府和个人加入到体育公益事业行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三种类型的民间组织都已形成一定制度和规模,推动我国体育公益事业繁荣发展。

三、主要发展模式

1.自发于公民社会的民间公益组织。代表者:壹基金。2007年, 李连杰创立启动壹基金。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2010年12月3日在深圳注册成立, 是中国第1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战略模式为“一个平台 + 三个领域”, 即专注于自然灾害救助、关怀儿童、公益人才培养三大公益领域。一时间带动了人人参与公益,大到企业小到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基金做贡献,例如酒店经理在李连杰离开酒店后赠与其一个信封,是全体员工每人捐赠的一元钱。这种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的方式,一时间广为流传。

2.官民合作的体育公益组织。代表者:姚基金。2008年6月26日“姚基金”中文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姚基金是由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发起, 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架构下设立的专项慈善公益基金。姚基金将致力于助学兴教, 促进青少年健康与福利等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让贫困地區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让篮球这一项运动开展到各个角落。并以此为平台帮助推动篮球的普及, 让每一个喜欢篮球的孩子拥有灿烂的笑容和健康的身体。

3.大学生公益组织。由于缺少相关媒体的宣传,除体育院校的大学生群体外,一般的大学生群体对体育公益活动的了解甚少,大学生群体对参与体育公益活动的态度还不够积极,体育公益活动在大学生群体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和相关文件,因此,要在高校中对体育公益活动做一定的宣传和引导,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公益活动中来。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体育公益活动能够更好地推动体育公益活动的发展,参与体育公益活动能够不断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

近年来,随着民众公益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普遍增强,体育公益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体育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的快速发展,为体育公益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由于我国体育公益活动起步较晚,相关理念研究较少,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开展体育公益活动的意义入手,通过对我国体育公益活动的组织现状、管理现状、供求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了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组织方面,我国体育公益活动的供给主体主要依靠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以及企业和个人在体育公益活动的供给比例上还远远不够;在管理方面,我国体育基金会的门槛过高,限制了体育基金会的发展,大型体育公益活动的管理还非常混乱,缺乏相应的评价、监管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保障;在供求方面,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需要的体育公益活动的方式不同,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需要进行体育器材的完善和体育知识的普及,为我国体育公益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体育公益活动更健康、持久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华英.体育产业化对体育事业的重要意义[J].成才之路,2014(8):92-92.

[2]杨年松.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及其相互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19-21.

[3]项丽静.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7(36):125-125.

[4]邱素琴.刘洋.我国体育公益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5]吴頔.浅析基于市场化下的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

作者简介:张驰,1984.11.03,男,辽宁沈阳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创新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带刺的苍耳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浅谈川剧艺术传播方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