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 一个拉祜山寨的脱贫故事

2019-03-08 14:31局部
云南画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楼戒毒全村

局部

位于哀牢山西麓的云南省绿春县平河乡拉祜寨,生活着拉祜族支系苦聪人。这里地处中越边境,山高路远,景色壮丽,但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生活习惯以及难以根除的贫困,一直困扰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上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队屡次进山寻找,将当时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苦聪人搬出密林,一次跨越多个社会发展阶段,走入现代社会,但小部分苦聪人仍因多种原因重回老林,继续游猎生活。

从2017年开始,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场攻坚战再次在这里上演。

拉祜寨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特困村。全村33户168人,全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在3年前,村里还有人游居在密林中,全部家当不足百元,几乎处于赤贫状态。

“很难想象,21世纪还有人直接睡在地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这就是我们找到部分拉祜寨人时看到的景象。”平河镇平河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朱福忠回忆,“那会,看到外人找来,拉祜寨人扭头就跑。大概是遁迹山林惯了,害怕与人接触。”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队找到拉祜寨人后,就曾帮他们开垦了田地、盖好房子。后来,当地政府还将茅草房升级为石棉瓦房。可他们

村里盖起了崭新的两层小楼,曾经破败的茅屋已经渐渐消失,散落在外的拉祜人被请回了家。家里大到电视、太阳能、床、沙发,小到被子、枕头、牙刷,一应俱全。总是住了走、走了住,始终没定居。有人是习惯了野外生活,也有人是为了找吃的。

拉祜寨村民、59岁的杨立甫告诉记者,当时大家往往带着一块塑料布、一口铁锅就进山了,哪里有猎打、有木薯挖,就往哪里走。晚上,走到哪里就睡到哪里。感冒或拉肚子了,也不懂得医治,就拿鸦片来当药。

久而久之,拉祜寨形成“整村式”“家庭式”吸毒,大部分人丧失劳动力,卖掉田地,只能回到密林。

“别人致贫的原因我们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中共绿春县县委书记李国民将拉祜寨的贫困,称之为“硬骨头中的硬骨頭”。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该县通过易地搬迁、就地戒毒、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开始新一轮的脱贫拉锯战。

2017年1月,拉祜寨新建的33套两层小楼安居房完工,散落在外的拉祜人被请回了家。家里大到电视、太阳能、床、沙发,小到被子、枕头、牙刷,一应俱全。

这次搬家,是搬了不知道多少次家的普立好最开心的一次,“长到15岁终于有了床,再也不用担心被石头硌得浑身疼了。”那天,他吃了一次猪肉,“比山上的田鼠肉好吃”。

不过,这只是拉祜寨脱贫拉锯战的第一步。实现集中居住后,当地派驻由公安、医护、农科等专业力

村民开始种植茶树、板蓝根、木耳、草果等产业。现在,拉祜寨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量组成的29人工作队,从教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甚至洗澡、刷牙等生活习惯入手,带领全村晨跑、戒毒、耕种。

“起初,村民们不知道怎么育苗、施肥,我们就组织全体人员到田间观摩;给村民每人配备了牙刷,大家却一把牙刷轮流刷,我们就手把手一直教;有村民毒瘾发作,我们就领来替代药物日夜守着他……”朱福忠说,为了让拉祜寨人戒毒、养成良好的生活及耕作习惯,驻村队员没少想办法。

如今,拉祜寨全村居民多次尿检均呈阴性,生理脱毒率达100%;脱毒成功后,不少年轻人还开始走出村寨,承包香蕉地;在稻渔种养、板蓝根、木耳、草果等产业的带动下,拉祜寨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2019年8月初,记者探访拉祜寨时,村民们正在半山腰集体补种茶树,层层稻田也已染上金黄。山巅云雾处的寨子里,孩子们正在嬉戏。9月,他们中将有10人升入初中,开始新的生活。

雨后的中越边境,云遮雾罩、气象万千,在无人机镜头下,这里有着云南最美的原乡风景,云海中依稀可以看到拉祜寨整齐的漂亮小楼若隐若现,千百年来,拉祜寨终于迎来了最美的一刻!

猜你喜欢
小楼戒毒全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小楼一夜听春雨等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