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心力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NP、HRV的影响

2019-03-09 02:5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窦性心合剂张力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是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CHF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是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自拟心力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0例,从自主神经功能及体液内分泌水平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及197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制订。包括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 肺部啰音; 心脏扩大; 急性肺水肿等主要标准;踝部水肿; 夜间咳嗽; 活动后呼吸困难; 肝大等。

1.1.2 心脏功能分级标准 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心功能分级标准。

1.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的诊断标准制定。主症: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动则气喘,或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面肢浮肿,畏寒肢冷,颈部青筋暴露,胁下痞块。次症: 尿少浮肿,腹胀便溏,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脉: 舌暗苔白,脉沉细促,或结代。

1.2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属于Ⅱ级、Ⅲ级、Ⅳ级者;符合中医心肾阳虚兼血瘀水泛证辨证标准; 年龄 40~70岁。

1.3 排除标准 急性心功能不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

1.4 临床资料 6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7例,Ⅳ级6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病7例,心脏瓣膜病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6例,Ⅳ级8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8例,心脏瓣膜病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例。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如限盐、休息,根据病情选用强心、减轻心脏负荷、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力合剂(颗粒剂型),组方:黄芪、红参、麦冬、五味子、附子、生地、丹参、泽泻、葶苈子、茯苓、枳实、桑寄生。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和NYHA心功能分级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但未达到Ⅱ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1.7 观察指标

1.7.1 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测定 安静状态下经肘静脉取血2 mL,应用化学发光法按常规步骤进行测定。正常值0~100 pg /mL。

1.7.2 心率变异性(HRV)检测方法 对病人进行24 h Holter记录分析,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仪器采用北京美高仪公司心电遥测监护系统(TDA3.0 net)。监测指标如下: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按5 min分成连续的时间段(SDANN),先计算每5分钟的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再计算所有平均值的标准差;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全部窦性心搏间期中相邻的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除以总的窦性心搏间期个数,再乘以100(PNN50)[3]。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经秩和检验,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HRV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RV指标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BNP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NP比较(±s) pg/m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可归于中医学 “胸痹”“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肾等诸多脏器,其主要病机是阳虚气衰,水停瘀留。心力合剂中红参、黄芪、附子大补元气、温阳利水,枳实、泽泻、茯苓、葶苈子行气健脾利水,桑寄生补益肾气,又能补“胸中大气”,麦冬、丹参、生地养阴活血祛瘀,又能防参、附之温燥伤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之效。结合药理研究,附子、枳实、葶苈子等均有强心作用。

脑钠肽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心力衰竭检验指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4],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早期发现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5]。

心率变异性代表了每次心动周期之间的微小时间变化差异及其规律。HRV能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调节的动态平衡,其各项指标, 如SDNN、SDANN、RMSSD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性状态。其中SDNN主要反映自主神经总张力的大小;RMSSD、PNN50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其值减少,代表迷走神经张力变小;SDANN、SDNNI则用于评估交感神经张力大小,其值减少,代表交感神经张力变大[6]。因此,HRV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是心力衰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预测因素[7]。

本研究表明,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力合剂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HRV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本研究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相关客观指标如BNP及HRV水平,并提示其作用靶点可能是从体液内分泌及自主神经功能水平来改善心功能的。

猜你喜欢
窦性心合剂张力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巧测水膜张力
石硫合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论张力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天麻眩晕宁合剂水提部位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