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历程、方式及借鉴

2019-03-09 11:29田庆玥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借鉴美国价值观

【摘 要】 发达国家对其民众,尤其是对其青年学生进行主导性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形式都服务于其国家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价值观教育内容相对比较固定,形式多样,方式偏向隐性式。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他国,必须立足自身。

【关键词】 美国 价值观 教育 隐性式 借鉴

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其民众,尤其青年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将其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美国政府对其本国民众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能够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美国主流价值观教育实践的梳理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世界级高校数量也名列前茅。美国政府和高校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文化价值观教育等。哈佛、耶鲁等高校建立初期,受欧洲教育传统和移民精神的影响,在教育理念上,奉行“行为、品德和性格要比学问更为重要……造就一种特定类型的人,他们的品行与思想必须符合于有文化的统治阶级的要求”[1]随着独立战争胜利,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内战的消弭,统一的美国为其核心价值理念日渐浓缩并沉淀提供了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品格教育”之风在美国兴起。从此,美国的政治塑造者和高校教育者就逐渐开始把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个体的价值品质教育联系起来。他们认为,“任何社会,为了能存在下去……必须紧密地围绕保持其制度完整这个中心,成功地把思想方式灌输进每个成员的脑子里”[2]至此,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为了自己真正获得“独立”而服务的。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霸主”。为了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美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天生就具有移民性格的国家,必须让每一个新进来的群体或个人具有与其他人一样的价值标准。于是“好公民”教育活动普遍开展。这样一种对移民的同化教育,不仅涉及价值认同,更涉及为美国培养一个个思想上可靠的接班人,从而保持美国的强大和进步。因此,公民教育是美国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则体现出隐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通过对其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进行简单梳理,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移民性”特征比较突出的国家,美国的建国者们是在反抗殖民统治过程中逐渐明晰其价值追求的,并在建国后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其国民宣传、灌输这些价值理念,根本还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

二、美国主流价值观教育方式及特征

21世纪以来,针对青年学生,美国政府在价值观教育的方式选择上,注重隐性式教育。学校虽然没有单独设立的教育课程和专门的教材,但有些大学设有专门的主流价值观教育项目。例如,有些学校通过内容多样的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同时,学校的各种咨询服务活动也在提供学业咨询、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咨询中渗透主流价值观。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绝不仅仅限于课堂和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他们进行价值观“渗透式”教育的更大舞台。例如,在美国的影视作品中,对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的宣传非常普遍;通过具有典型的宗教渊源和一定文化意蕴的纪念日、节庆和传统活动等进行价值观教育则非常普遍。因为,那样的活动以释放情感为主(传达的情感较为单纯)、文化符号较为形象(与民间融合性较高)[3]、“所倡导的情感与主流文化相融合”[4]所以,普通民众参与的主动性。

概括说,美国政府或高校对其民众或学生进行的这种隐性式价值观教育典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者既重视自己的主体作用,也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政府或高校不直接命令学生必须接受某一种教育内容,形式上能尊重學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价值。

第二,政府和高校注重将价值观的内容通过相关课程设置,尤其是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知识的吸取中自然接受了价值观的牵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符合其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统”教育。比如,哈佛大学开设的诸如“幸福讨论课”“正义讨论课”“社会规则讨论课”等就是一种典型。

第三,政府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进行价值观教育。诸如竞选演说、选举设计、社区服务、募集资金、纳税缴税等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的活动,不仅在大学里有相关原理的讲解,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有相关的模拟活动。这样的教育事实上就是通过一种间接式隐性教育,使其民众在学生时代就对其社会制度产生认同。

第四,高校注重采取自我教育模式,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相互促进中达到教育者设计的教育目标。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体性“带入式”情景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关注自我,也关注他人,从而将自由与责任、理性与担当、自爱与爱人等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自然内化。

第五,政府重视利用多种形式的政治社会化网络,尤其是通过中介组织、民间团体、教会等支持,在日常生活中灌输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相关政治观念。同时,政府和高校非常重视科技在类似教育中的作用,也重视教育的科学化和理论化。

可见,美国政府采取的价值观教育方式较为灵活和柔性,是一种渗透式的、间接的、隐蔽化的形式。

三、对美国主流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借鉴

中美两国的国情、历史、教育体制等有所不同,但美国政府对其公民,特别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隐性式”价值观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当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借鉴。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层次性。美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观表达形式,但根本内容都是围绕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核心价值;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价值观教育策略,但反映的理念仍是核心价值。即是说,形式可以分层,根本永远一致;分层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核心。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把抽象的理论、凝炼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直观的、更加符合大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的形式;另一方面,也应当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层次,结合教育教学和学习规律进行适当区分、合理布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不同要求,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利益诉求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千篇一律向层次化教育转变。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显性与隐性的结合。美国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我国自然是不相同的,但其实施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其主流价值观教育是从受教育者的“无意识”开始,目的是使之转化为“有意识”。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一方面不断提高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植入”其中,使教育由“黑板型”灌输向“科技型”渗透转换,由“他人”强制灌输向“自我”自觉教育转换。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美国大学对青年学生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虽然有一些专门的活动,但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课程和形式多样的日常活动来承载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针对我国当下青年学生的特点,开展多种联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

【参考文献】

[1] [美]弗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吴元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82.

[2]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杨祖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17.

[3] 夏小华.反思、借鉴与创新: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与借鉴[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12.

[4] 刘克思.美国节庆、纪念日的文化意蕴及其价值启示——基于情感的视角.前线[J]2010(1).

作者简介:田庆玥,1996年出生,安徽滁州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借鉴美国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