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建构及其实践价值

2019-03-09 11:29王淑妍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成果。它的提出,不但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解决复杂严峻的全球问题。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外交理念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和具体阐述为基础,分析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依据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对外政策的部署和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实际行动,探析其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早期的“虚幻的共同体”到货币一资本“抽象共同体”,而后马克思通过对“自然共同体”的反观和思考,得出“真正的共同体”学说。

通过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的描述可以看出,“真正的共同体”学说是对未来人类生存的一种理论规划,它不仅能够提醒人类对现实的生存环境进行审视,并且为人类改变生存现状提供了方法论,而这些也正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目标所在。当前,中国正处在国际环境的转型时期,无论是面对国内改革还是国际格局变化,中国迫切需要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来审视当下中国的现状。

(二)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天下大同”,从“仁”出发,强调心怀天下,追求四海一家。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近代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也曾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在当代社会,也不乏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费孝通。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关系密不可分,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和冲突不断的国际关系动荡,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国际社会的多方位联合。

2018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发表演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志向与态度,代表了中国追求良善治理的治理模式,正符合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国胸襟。

(三)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

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起点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从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开始算起,已有整整七十年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外交政策相比较,其宗旨、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始终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承;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理念的坚持和呼应;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对江泽民尊重世界多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还是对胡锦涛“建设和谐世界”思想的升华。2005年雅加达亚非峰会上,胡锦涛首次提出主张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新外交理念,引起世界各国极大的舆论反响。

2019年是我国成立的第70周年,中国的外交思想发展进程也经历了近70年的艰辛开拓。为应对全球化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深化了党的领导集体的优秀外交政策,审时度势,放眼国际环境和国内现状,提出人类运共同体思想,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携手世界各国打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地球。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构建公平共赢的良好伙伴关系,要求世界各国坚持对话协商和互相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政治共同体的具体要求,顺应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强烈呼声,契合了当今世界各国追求公平合作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迅猛,逆全球化浪潮也随之兴起,世界各国国家制度的多样性也日益突显。政治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世界各国摒弃旧式的制度偏见,超越意识形态的隔阂,在处理各国之间的分歧的过程中,秉持“商量着办”的态度,重新构建起一个崭新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二)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谋求互惠互利的未来发展愿景,要求世界各国摒弃自私自利,走向对话合作。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等新倡议的构建和实施,中国将为全球经济治理供应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在经济全球化的治理过程中,我们也要尽可能多的去建立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体,追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以全方位参加世界经济合作与竞争为策略,争取在全世界经济发展中优化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并获得更大的可行性受益,同时扩大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范围、合作深度,实现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经济共同体。

(三)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促进多样文明主体的文化交往,要求世界各国求同存异、互尊互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类型的文明共同创造了世界的繁荣,多样性始终是贯穿世界文明史的一个基本特征。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明交流有助于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增进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同时通过文化也能更好的推动国家间全面且深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他提倡世界各国应当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推动并实现世界各种文明的共同繁荣。

(四)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全球安全治理与中国的自身国家利益息息相关,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例如领土、经济、能源、周边安全等。同时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和维护世界的公共安全与稳定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构筑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且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要求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生态危机。生态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的难以遏制的问题,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因而治理起来也是十分复杂的,不能单纯由一国或几国治理解决。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世界性生态问题也表达了中国的态度,在面对气候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和担当,坚决不逃避不退缩。中国一直是国际合作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坚定不移的履行中国的义务,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贡献更多对全人类有共同利益的中国力量。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特征

(一)根本特征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本质上讲,包括和平、安全、自由、公正等一系列特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要回答将要“建设什么样世界”的问题并要着力解决“如何构建”这个关系着整个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价值观无论是从政治、安全方面来看,还是从经济、文明方面来看,都倡导的是一种尊重、协调的交往观,它强调的自由、平等理念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新的交往之路。

(二)基本特征

就基本特征而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全面性、包容性、多样性、系统性、综合性与非功利性。它超越了强调对抗性、个体性和威慑性的片面安全观与狭隘的国家利益观,主张包容的、多向度的安全观与利益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相互信任与对话合作的理念,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多样的合作方式加强沟通与了解,体现出全面性、包容性与多样性的特征。

(三)统一性特征

就统一性特征而言,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出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一思想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整个人类对世界的期待和理想,它站在全人类共同进步的高度,将有差异的民族进行了融合,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境界与胸怀,实现了“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有效链接。

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論基础。党的十八大重申,“我们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显示出深化国内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仍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目的。国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国家战略手段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中国主动塑造有利于自身经济和平发展的和平周边环境。因而与周边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与美国建立“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与世界多数国家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就成为了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明智之举。这一思想的提出折射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型国际关系的提出和倡导,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方式。

(二)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和平环境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于国际局势不停发生复杂调整的历史背景之下,根植于广阔的中华大地与数千年的民族之魂之中,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并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客观地审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国情,对中国梦的实现提出了几点启示。中国梦只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达成,而不是采取战争或掠夺的方式。中国梦和世界梦也是相得益彰、互不冲突的。中国梦的实现必定会给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更多的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达到更好的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最终目标。

(三)推动“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不是单指一条“路”或一条“带”,而是很多条“路”和“带”相互连接交通,是包容的、开放的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旨在谋求本国发展国中促进全世界的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指导思想,同时后者也是前者的主要实现途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逐步实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需求,顺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谋求发展的愿望和呼声,这是一个国内国际相得益彰、互相受益的良性互动,是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方式,彰显人类对共同发展的美好圆愿望的追求,为世界的和平与问题增添新力量。

(四)引领世界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

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促使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建立的重要理论指导。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如何解决是一项关于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的项目,是一种要求多元行为体参加的巨大工程。推动全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相处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最终实现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1] 赵庆寺.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化路径[J].探索,2019.03.

[2] 陈岳蒲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N].人民日报,2016.09.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靳利华等.生态与当代国际政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4.05.

[7] 马俊峰.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淑妍(1994—),女,汉族,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人,学生,研究生,单位:延边大学 专业:国际政治专业,研究方向: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各国政治关系。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