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的未来或在财富管理之外

2019-03-12 07:06王增武编辑吴越
中国外汇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信托家族

文/王增武 编辑/吴越

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将由以产品为导向的1.0时代转向以服务为导向的2.0时代。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由财富升级引领的机构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四十年。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全球第一,居民财富从一无所有到多元投资,投资工具也由储蓄、债券、股票、基金、黄金、理财、信托等逐步升级到私人银行、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等。

展望未来,客户由个体转向家族或家族企业,需求由标准转向定制,参与机构要在机构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升级,成为全方位、个性化、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或非金融方案的提供商。其中需要强调的是,财富管理还应关注财富管理之外的东西——法商思维和财商教育。

财富升级:从400到60000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体制机制的逐步创新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相继确立,收入分配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通过深入改革也逐步得以完善。在这一背景下,尤其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在总量和人均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以GDP和储蓄两项数据为例,1952年的GDP为679.10亿元,1978年的GDP为3678.70亿元,这表明1952年到1978年GDP增长了5.42倍;而改革开放后的同样时间间距,即1978年到2004年,GDP增长了43.99倍,而1978年到2017年,GDP更是增长了224.84倍。伴随着GDP的几何级数增长,居民储蓄也得到了大幅提升。1999年至2018年6月末,居民储蓄从5.96万亿元增至69.34万亿元,增幅达11.62倍。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不足400元(382.17元)上升到2017年的接近60000元(59502元),人均居民储蓄也由1999年的47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6903元。这是财富升级的首要表现。

事实上,居民储蓄并非居民的首选投资品种。随着原生的债券市场(1950年)和股票市场(1984年)的相继推出以及基于监管架构逐步完善的机构升级,证券投资基金(1997年)、证券资管业务(2003年)以及银行理财业务(2005年)等先后推出。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飙升、品种日益多样化,此即财富升级的第二个表现。据测算,到2020年,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的波动区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356万亿元人民币和474万亿元人民币,中等情形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为415万亿元人民币(见图1)。2019年到2020年的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增速为18.23%,高于波士顿咨询公司设定的亚太地区私人财富增速10.9%。

如果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国内家族企业发展的起点,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作为第二波高潮,以25到30岁作为家族企业创始人的起始年龄,那么第一代创业者目前的年龄约在65到70岁之间,第二代创业者约在51到56岁之间。这表明在1978年到1992年之间的创业群体,目前最小年龄也已逾50岁,家业传承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是财富升级的第三个表现,更是财富管理市场供需双方应该发力的焦点。目前,中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下,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和做好私有产权保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保驾护航。

财富管理市场存量规模数据表(单位:万亿元)

机构产品:升级进行时

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个人的财富水平日益提升、投资需求日趋多样;同时,财富主体也由个人升级到家庭、家族及其所属的家族企业。在此背景下,财富管理的供给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也相应优化了自己的组织架构和产品体系,以迎接财富升级。

机构升级:单一到融合

机构升级的前提是监管机构的逐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可追溯至1931年成立的“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则从法律形式上确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此后,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相继成立,“一行三会”的监管机构搭建完成,这也是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同质竞争的开始。在中国银监会成立之前,在以产品为导向的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和资金信托(2001年)以及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003年)是居民的主要投资工具。2005年,随着《商业银行理财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出,在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的国内金融体系中,以银行理财为主导的国内财富管理市场迅速发展。

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供给层面的总体特点是“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并存(见附表):第一,存量规模汇总由2007年的6.59万亿元飙升到2018年的131.9万亿元,增长20倍;与GDP之比的深化程度也由2007年的24.79%飙升到2018年的近150%。但2018年的绝对增幅有可能创下历史新低,同样,与GDP的深化程度也不升反降。第二,分市场而言,鉴于201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会,银保监会下辖的各类金融产品规模占市场总量的57.49%。与过去普涨格局不同,2018年则有涨有跌,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以及期货资管等存量规模出现回落,其他市场的存量规模则有所提升。第三,结构调整的原因不外乎本轮强监管下的业务调整,如2017年银行理财的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为4.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16.24%;余额下降2万亿元,下降幅度为31%,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随着监管环境调整的逐步到位,下一步的市场发展如何还有待观察。

2010年诺亚财富上市,独立第三方机构兴起;2013年,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合推出“余额宝”业务,引发财富管理由线下向线上转换的革命;2014年,青岛财富管理金融改革实验区落地,对家族办公室的设立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众多机构相继在青岛设立家族办公室。此外,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也相继加入到财富管理供给方的序列中来,财富管理参与机构随之由单一市场格局向融合发展的市场格局转变。当下,不同机构在客户心中的认可度不一。小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金融机构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展望未来,短期内非金融机构可能在某些领域做得比较突出,但长远看,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优势仍是其制胜的法宝。

产品升级:1000元到1000万元

居民金融投资的原生金融市场可上溯到以1950年折实公债为起点的债券市场和以1984年飞乐股票为起始的股票市场投资。发展至今,债券市场的主要可投资品种有国债、金融债和信用债以及衍生投资品国债期货等。2018年6月末,国内债市总额为79.05万亿元。就股票投资而言,近代以来的第一只股票是由轮船招商局发行的,改革开放以来的股票投资是从飞乐股票开始的,后衍生出融资融券业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及连通内外的沪港通和沪伦通等。截至2018年6月末,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为50.42万亿元。除债券和股票等金融市场投资外,2002年在上海成立的黄金交易所,揭开了居民投资黄金市场的序幕,目前可供投资的黄金产品有纸黄金、实务黄金、黄金期货、黄金定投和黄金ETF等。至此,原生与衍生、金融与商品等两类四种居民投资工具已基本健全。

自2003年“一行三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到2005年商业银行理财办法的颁布实施,银行理财、证券资管、保险产品、证券基金和信托计划等国内以产品为导向的财富管理市场框架也基本搭建完毕;此后,则基本处于产品的升级改造阶段。升级改造的一个直观事实,就是产品投资门槛的不断提高:证券投资基金的门槛是1000元;银行理财的投资门槛是5万元;私募基金等投资门槛是200万元;2007年金融危机后兴起的私人银行门槛是600万元;2018年银保监会发文明确家族信托的投资门槛为1000万元人民币。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储蓄的提升,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也由1000元提高到1000万元,即产品升级。

论及家族信托,其属于资管新规的例外品种,拥有先天的制度优势。其功能包括家族事务管理、公司事务管理、现金资产传承、公司股权传承、房地产传承和保险金传承以及海外上市安排等。家族信托起源于英国,发展于欧美,国内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信托则始于2012年鸿承世家的前身万全资金信托。这一年被称之为家族信托元年。七年来,家族信托市场从0到1,目前正处于从1到N的快速发散扩展阶段。参与家族信托业务的机构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到2017年的33家,家族信托资产管理的估算规模也由2013年的11.4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1493亿元。2013年和2014年是处于孕育阶段,2015年和2016年则是“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目前,国内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阶段类似于私人银行业务在2010年前后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家族信托(含慈善信托)将获得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服务要升级

伴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财富管理参与机构不断升级,提供的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有如下五方面的转变:第一,客户群体由个人转向家庭或家族甚至家族企业,带来家族信托或家族办公室等业务创新。第二,客户需求由标准转向定制,在保密条款失效和个税改革方案推出以及房产税和遗产税蓄势待发等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并非简单的产品购买,而是全方位的税务筹划。第三,参与机构由单一转向融合,既有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有新兴的非金融机构,目前处于竞合状态。第四,服务方式由线下转向线上,如余额宝、智能投顾等。第五,服务设计由定性转向定量,在给客户做全方位服务方案时,不仅要做好定性的方案设计,还要给予定量计算或风险测评。

质言之,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正在由以产品为导向的1.0时代向以服务为导向的2.0时代转变。对参与机构而言,在继续做好机构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基础上,要向服务升级迈进。服务再升级的对象是家族企业主。以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的家族企业主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三点结论:第一,家族企业创始人多在60岁以后才考虑或完成家族企业传承,10家创始人年龄在70到79岁的家族企业中还有4家尚未考虑/完成家族企业传承。第二,41家已传承家族企业中有28家选择传给家族成员的传亲方式,其余13家选择传给职业经理人的传贤方式;第三,年龄在50岁以下的接班人占接班人总数的80%,其中40到49岁年龄段的接班人占比高达41%,30岁以下的接班人只有一个;44名继承人中有8名女性,且都是通过家族继承而来。如何保证家族企业永续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一方面需要家族企业或企业主练好内功;另一方面,则需要财富管理参与机构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务方案设计。

未来财富管理要关注财富管理之外的东西,一是法商思维,厘清家族财产的法律管理并做好家族财产的法律安排,如婚前财产协议等;二是财商教育,一方面儿童的财商教育是家族精神传承的载体之一,另一方面儿童的财商教育也是未来实现家族财富百年永续的前提之一。这两点或是保障财富管理免除诉讼和保证财富管理家族永续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信托家族
德家族企业风光不再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家族企业有什么特点(答读者问)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数据
谁来化解债券违约危机与信托兑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