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毒蛇咬伤患者的心理保护作用

2019-03-12 11:15夏瑜左丽莉俞利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毒蛇入院程度

夏瑜 左丽莉 俞利霞

毒蛇咬伤可导致患者出现患肢剧烈疼痛、活动功能受限,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多器官功能衰竭、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时间长,患者心理常因此遭受严重打击[1]。据不完全统计,75.3%的毒蛇咬伤住院患者常因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的不同导致其患病后的心理状态、情绪障碍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2]。作者通过对毒蛇咬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毒蛇咬伤患者106例。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2)填表合作;(3)可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向;(4)排除精神疾患等器质性病变;(5)排除既往有心理健康疾患。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毒蛇咬伤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并根据蛇毒性质予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抗蛇毒,并予糖皮质激素抗炎、抗生素抗感染、利尿消肿及局部蛇伤散外敷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干预措施:(1)倾听与交谈法。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负责,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和治疗需求,收集详细资料,并对其心理状态、情绪障碍程度、受伤情况、疼痛程度进行入院评估。根据患者出现情绪障碍和局部疼痛的原因进行心理干预。多数毒蛇咬伤患者对疼痛和预后感到恐惧和焦虑,因此,多和患者讨论疼痛、紧张、焦虑等问题,告知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特点、规律、转归及他人处理疼痛的经验等,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达到减轻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目的。同时做好毒蛇咬伤的科普工作,使患者了解本病的相关信息,使患者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减轻心理负担。在治疗时向患者介绍治疗方式、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一些镇痛相关知识,使患者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2)转移注意力法。可帮助患者集中精力从事某项有兴趣或者有意义的活动,例如阅读、听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弱其对疼痛的感知,从而提高患者的痛阈[3]。即在患者主诉疼痛时或在疼痛评估后,通过某些有效方法,例如游戏、阅读、视频、音乐、聊天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达到减轻疼痛等目的[3]。(3)物理疗法。毒蛇咬伤后可通过外用蛇伤散湿敷、红外线灯照射以及针灸,以减轻局部组织毒性反应及炎性水肿,解除神经末梢的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机体对痛觉的兴奋性,从而缓解疼痛。(4)心理支持法。根据患者的毒蛇种类、咬伤位置、肿胀程度,通过针对性地讲解有关毒蛇咬伤相关知识、治疗过程和愈后转归。对恐惧、焦虑明显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或针灸镇静止痛配合治疗,减轻患者疼痛并稳定患者情绪。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 分别于治疗时、治疗第1天、第7天进行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障碍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干预前后各个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Post Hoc),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DS、SAS和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SAS和VAS干预前与干预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AS和VAS比较结果(±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AS和VAS比较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观察指标 组别 入院时 入院后第1d 入院后第7d SDS 观察组 48.84±6.17 41.37±7.64*# 40.04±5.94*#对照组 47.64±6.19 49.62±6.53 48.96±7.03 SAS 观察组 53.92±8.22 41.14±3.83 *# 37.44±3.53*#对照组 56.06±7.46 57.46±4.74 52.66±3.71 VAS 观察组 7.98±5.53 5.64±0.22*# 4.72±0.83*#对照组 8.06±1.43 7.46±0.74 7.16±0.71

3 讨论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对需要干预的对象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心理治疗,使其心理活动发生变化,甚至产生生理变化。心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消除心理问题和增进心身健康[4],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态,最终消除或缓解其可能存在的心理及生理症状,恢复其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毒蛇咬伤是较为凶险的疾病,具有不可预料、病程短、发病快等特点[5],若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或是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毒蛇咬伤患者多来自农村、山区,患者文化水平相对不高,且患者对治疗毒蛇措施及护理知识缺乏,导致患者伤后精神、心理承受巨大打击及压力,抗压能力较弱的患者有自抛自弃、放弃治疗、不配合治疗等情况,早期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心理干预,并通过医护及时详细介绍病情转归及治疗措施后,患者能快速缓解心理、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能缓解患者心理不适和身体疼痛。

猜你喜欢
毒蛇入院程度
毒蛇自毙的启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
毒蛇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