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9-03-12 08:42张启明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洛韦角膜炎滴眼液

张启明

作者单位:(430014)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眼科

0 引言

角膜是眼睛前部的透明屏障,覆盖着虹膜、瞳孔、前房,并对其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角膜还具有屈光功能,是眼睛的重要屈光间质,对人体的视觉功能极其重要[1-2]。但是当角膜由于细菌、病毒、真菌侵袭发生感染时,会导致感染性角膜炎发生,是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疾病的一种,多与植物性外伤有关[3-4]。该类患者若不及时且有效地进行治疗则会导致失明,临床多采取激素、广谱抗生素的治疗措施[5-6],但是对于一些严重患者则需要采取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人工角膜采用一种人造装置,能够代替混浊的角膜发挥角膜的屈光和保护功能[7]。猪在解剖以及生理注:观察组:术后予以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方面与人体具有相似性,以猪角膜作为生物人工角膜进行角膜移植术能够缓解角膜紧缺的临床现状[8]。病毒性角膜炎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具有治愈难、易复发及病程长的特点[9],更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本研究通过生物人工角膜联合更昔洛韦对病毒性角膜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表1 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眼(%)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视力变化情况(,LogMAR)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视力变化情况(,LogMAR)

注:观察组:术后予以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aP<0.05 vs术前;cP<0.05 vs术后1wk。

组别 眼数 术前 术后1wk 术后6mo观察组 27 2.11±0.36 1.04±0.33a 0.43±0.22a,c对照组 27 2.09±0.35 0.95±0.41a 0.41±0.24a,c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08/2017-08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4例54眼,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2~66(平均42.09±6.3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次研究方案已经在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并获得批准,同时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了解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且病变累及角膜基质;(2)术前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以下;(3)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2)具有血小板降低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3)治疗开始前2wk内服用过抗病毒药物者。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行球后麻醉,依据患者的病变范围进行环钻的选择,去除混浊以及病变的组织,接近后弹力层深度,将生物人工角膜在生理盐水漂洗约10~20s后,以相同型号的环钻取生物人工角膜植片缝于角膜植床上。全部患者均予以上述方式进行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术后2wk内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规格:8mL ∶8mg)抗病毒治疗,5 次/d,2 滴/次;观察组患者予以更昔洛韦滴眼液(规格:8mL∶8mg)进行抗病毒治疗,4次/d,2滴/次。此外,在术后的6mo内,患者需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规格:5mL∶5mg)以及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规格:15mL ∶75mg)。

1.2.2 分析指标

1.2.2.1 视力 分别于术前1wk、术后1wk,6mo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将BCVA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转换成LogMAR视力,其中 2.2、2.3、2.5、3.0依次表示数指、手动、光感以及无光感[10]。

1.2.2.2 炎性因子检测 治疗前及治疗后1wk对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水平进行检测。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血液5mL,采用ELISA 检测方法对IL-6、TNF-α、INF-γ 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选自黄石研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步骤严格遵照说明进行。

1.2.2.3 细胞因子SOD、NO、MDA水平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术后7d时,清晨患者空腹时抽取5mL静脉血液,采用硝酸还原法对NO水平进行测定,以分光光度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tondialdehyde,MDA)水平进行测定。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的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随访6mo,无失访病例。LogMAR视力的脱盲标准是0.05,观察组和研究组的脱盲人数分别为25例和24例,脱盲率分别为93%和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术前术后两组间的视力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wk,6mo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术后6mo比术后1wk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术前两组IL-6、TNF-α、INF-γ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组间比较,观察组的IL-6明显低于对照组,INF-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 SOD、NO、MDA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SOD、NO、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两组SOD、NO、MD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观察组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NO、MD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ng/L)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ng/L)

注:观察组:术后予以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aP<0.05 vs术前。

组别 IL-6TNF-αINF-γ术前 术后7d 术前 术后7d 术前 术后7d观察组 97.31±20.64 56.22±14.58a 71.39±2.18 65.44±2.19a 61.34±15.58 123.46±11.89a对照组 98.37±21.55 71.37±15.32a 72.55±2.26 68.42±2.01a 60.48±16.67 96.37±13.54a t 0.185 3.722 1.92 5.209 0.196 7.812 P 0.854 <0.01 0.060 <0.01 0.845 <0.01

表4 两组患者的SOD、NO、MDA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的SOD、NO、MDA水平比较

注:观察组:术后予以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aP<0.05 vs术前。

组别 NO(μmol/L)SOD(U/mL)MDA(nmol/L)术前 术后7d 术前 术后7d 术前 术后7d观察组 153.47±32.09 70.21±19.26a 89.25±14.31 116.51±23.55a 6.85±1.28 4.21±1.12a对照组 158.39±35.46 88.54±23.09a 87.43±12.58 90.46±21.49a 6.79±1.44 5.69±1.28a t 0.535 3.168 0.496 4.246 0.162 4.522 P 0.595 0.003 0.622 <0.01 0.872 <0.01

2.4 随访情况 本研究中未出现失访病例。在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移植后排斥反应,1例患者出现眼内压一过性升高,不良反应率为7%。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不良反应率为4%。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发生基质排斥的患者,人工角膜发生轻度的水肿,给予雌激素进行滴眼以及配戴治疗性的角膜接触镜干预后好转;出现眼内压升高的患者给予降眼压滴眼液滴眼后恢复正常眼压。

3 讨论

角膜移植术可以用于治疗角膜疾病,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并恢复其解剖结构,改善外观,但是,由于目前角膜的同种异体供体缺乏,许多患有角膜疾病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失明,因此急需安全有效的角膜移植术的材料。Zhang等[11]通过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实行角膜板层移植术发现效果良好,术后6mo未出现感染复发现象,以及排斥反应或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术后植片角膜片逐渐透明。郑钦象等[8]通过研究发现由猪的角膜组织被生物技术处理之后所制成的角膜基质用于人体效果良好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术后1wk,6mo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6mo视力高于术后1wk(P<0.05),术后的视力恢复效果良好。

本研究中,血清炎性因子 IL-6、TNF-α、INF-γ 水平在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术后7d时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IL-6由机体的Th2细胞进行分泌,INF-γ由机体的Th1细胞进行分泌,当Th1/Th2水平失衡时,二者分泌的炎性因子水平也会出现异常,在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体内,二者失衡,因此出现炎性因子异常分泌,其中具有抵抗、抑制病毒,减轻炎症效果的INF-γ分泌减少,而IL-6、TNF-α分泌却增加,本研究中通过更昔洛韦的应用,改善了二者的失衡状态。

此外,SOD、NO、MDA水平在术后7d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也均出现了显著性改善(P<0.05),且术后7d时,观察组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MD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会导致患者角膜局部和血清中的SOD水平显著下降,影响细胞的功能,对于细胞内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的影响尤为严重,可引起细胞自溶[12-13];MDA能够反映出自由基的代谢水平,自由基反应能够引发直至发生过氧化从而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PO),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发生通透性的改变以及退行性变,而MDA是LPO的产物,能够促发粥样斑块的形成,反映机体的自由基代谢水平,自由基的损伤与疱疹病毒所致的角膜炎具有一定关系[13]。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OD和MDA水平均具有明显的改善。NO是一种氧化应激的指标,反映机体的氧化应激情况,在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血清和泪液中均呈现异常的水平,反映出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异常,此外NO对于机体的免疫失衡也有临床参考价值[14]。在本研究中,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此外,更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与阿昔洛韦相比,更昔洛韦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更好,因此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生物人工角膜联合更昔洛韦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良好,不仅术后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的炎症情况,还能降低NO、MDA水平,提高SOD水平,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猜你喜欢
洛韦角膜炎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