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的关二爷

2019-03-12 04:46张佳玮
读书文摘 2019年3期
关键词:偃月公羊传正史

张佳玮

关公关二爷雕像,一般有两种造型。一种是武的,手持青龙偃月刀;一种是文的,捻着胡须读书,就是所谓关二爷读 《春秋》。

第一种在正史而言,肯定是假的。青龙偃月刀这玩意大概从宋朝才有。关羽那会儿,马上兵器,习惯用马槊,刺,所以 《三国志》 正史里说关羽斩颜良,是“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这个刺,当刺杀也对,当用槊刺,也对。正史里有关关羽用刀的记录,只有一个,就是跟鲁肃所谓单刀赴会的时候,有个“提刀而起”的动作,但那应该是双方带了佩刀,而不是长刀。然而《全相三国志平话》 里编了关羽用刀的情节,罗贯中给加上了青龙偃月刀这么漂亮的玩法,所以大家都习惯了关二爷耍青龙刀。

那么关羽读 《春秋》 呢?严格来说,关羽读的是 《春秋左氏传》,也就是我们所谓 《左传》。正史里,东吴都督吕蒙袭杀关羽之前,总结过,说关羽这个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就是有年纪了还很好学,读左传非常溜,能随口引用;是个英雄,但是性格自负,喜欢欺压别人。这一点正史和小说都描述了:关羽爱惜士卒,但是讨厌士大夫。我要说的是:关羽喜欢读 《左传》,和他的英雄气,他的高傲,他爱惜士卒但讨厌士大夫,这是一脉相承的性格。

关羽的出身:河东解人,杀人犯,流亡江湖到河北,跟刘备张飞结识交好,生死与共。河東,现在的山西,在东汉时算边塞地区。实际上历史上就有所谓山西出将,山东出相的说法。历史上,李牧、卫青、霍去病、尉迟恭、薛仁贵、呼延赞、杨家将,都是山西人。就三国时候,蜀汉关羽,曹魏张辽、徐晃,都是山西人。所以关羽很能打这事,真跟地域有关。关羽又当过杀人犯,流亡江湖,那就是说,一段时间里,是个非主流的社会人,有案底。社会大哥,亲近百姓,所以跟底层人民好,鄙视士大夫当官的,也顺理成章。

那么跟 《左传》 有啥关系呢?我们现在肯定知道,《左传》 嘛,春秋三传之一,重要的古典文献,但在东汉时,比较微妙。简单说就是:东汉比较认可的官方著作是 《公羊传》;《左传》 在汉明帝、汉章帝时比较受重视,但比较偏。所以关羽喜欢读 《左传》,其实有点非主流,正统儒生那时候研究 《公羊传》 居多。《左传》 的风格,后来学者范宁说了,是艳而富,其失也巫:就是文采华丽,内容丰富,但有些太讲神鬼之道了。打个比方,如果 《公羊传》 是史书里的官方文献,那 《左传》 就有点史书里的浪漫主义小说,曲折、优美、文笔好,关羽就爱看这个。

《左传》 还有个特色,什么 《曹刿论战》 啊,《子鱼论战》 啊,《崤之战》 啊,对战争的描写特别细致。关羽一个武将,喜欢看 《左传》,就很合乎逻辑了;不止关羽,后来帮助晋国灭掉吴国,天下三分归一统的大将杜预,也很喜欢 《左传》,说自己有《左传》 癖:爱看 《左传》 都上瘾了。

所以说,关羽一个手头有命案、混社会的边地游侠,喜欢看 《左传》 这种在东汉相对不那么正统的史书,喜欢里面的战争描写和曲折剧情,亲近底层人士,讨厌每天研究 《公羊传》 那些儒生,听上去是不是很合理呀?

后来大家说关羽夜读春秋,也是想体现他文武全才;但我们说,正史喜欢读 《左传》 的关羽,是属于读书人的武将里,也比较野路子的、豪放又浪漫的那种性格,和关羽本身讲义气的非主流游侠脾气,很贴合。

最后一个细节。我们刚才说了,学者范宁评价 《左传》 太讲神鬼之说。关羽读多了《左传》,个性豪放有英雄气,但也有点迷信。《蜀记》 说关羽出兵北伐之前,梦见有猪咬他的脚,就对儿子关平说:“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结果,他这次北伐,就真的没回来。这个很宿命论的剧情,也是非常有 《左传》 的意味了。关羽属于读着读着 《左传》,自己就成了历史传说,仔细想,也都是命啊!

(选自《新民周刊》2018年第46期)

猜你喜欢
偃月公羊传正史
水中“偃月”:中国饺子文化的千年发展简史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陶情偶寄
《公羊传·隐公元年》“渐进”释义新诠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经典诠释与制度重建
鲁迅《铸剑》的复仇伦理
菜刀和青龙偃月刀
正史、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