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晏彪小小说三篇

2019-03-12 04:46
北京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行沧海恩师

外行

关沧海上任了,他是在《文化周刊》最艰难的时候上任的。关沧海本不是读文学的,是哲学系的高才生,分配到国家机关十五年,一直是在办公厅任职。这次张副部长找他谈话,告诉他部领导决定派他去《文化周刊》任社长、总编辑,言外之意,他可以扶正了,正厅级干部。

关沧海有些犹豫地说,我不是学文学的,去文化单位恐怕有外行管内行的嫌疑,担心管理不好,这么大一个摊子要是搞不好,辜負了领导的信任。

张副部长摆摆手,说,毛主席说过,外行可以领导内行,关键要看这个外行是什么样的外行,是不懂装懂还是既懂政治又会管理,关键在于抓干部,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学会抓大放小。在管理上不分外行内行,用人为贤。部领导信任你,我也相信你一定会干好的。

《文化周刊》曾经辉煌过,在创刊初期,在北京城的副刊界也是响当当的,每期都以发表一篇名家的新作品为看点。第一代主编是个作家,知道怎样去团结作家,组织好稿件,在他的带领下,《文化周刊》蒸蒸日上,许多作家都以上《文化周刊》为荣。随着主编调走,后来的主编一代不如一代,搞得《文化周刊》名家稿件全无,质量下降,人心涣散,许多有才学的编辑纷纷调走,几乎到了关门的地步。十九大以后,中国文艺再次迎来了春天,部领导响应党的号召,下决定要改组社领导班子,决定派关沧海临危授命,挽救《文化周刊》。

关沧海上任后,虽然天天上班,但一个人都不见,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把《文化周刊》成立十周年来的杂志统统找来翻看一遍。

周末了,关沧海约好来到大学同学、北大中文系教授赵子明的家,同学相见自然十分亲热,关沧海单刀直入,告诉赵子明自己的处境,想跟他商量如何办好刊物。

“我不懂文学,审稿件是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一环节,我虽然读过许多名著,也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好东西,但我拿不准什么样的稿件是不能够用的,什么样的编辑给我送审的稿件是优质稿件?”

赵子明笑笑说道:“你太谦虚了,当年在学校你这个哲学系高才生,一篇怀念朱自清的文章,让我们许多中文系的学生都感到汗颜呀。”

“我是客串,你们才是主角呀。”

说着赵子明沏上茶,两人边喝边聊。

“我毕竟是个外行,在审稿时我想了个办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赵子明看看关沧海说:“你说说看,我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招。”

“我想分几步棋走。第一步,自愿报名,谁有什么本领想去什么岗位,竞争上岗,打破任命制,发挥所有人的潜质。第二步,看看中层干部和编辑的水平,优秀的继续当部门领导,编辑优秀的可以提拔,不称职的转行或者降级使用。第三步,你还记得咱们的同学李清华吧,我知道他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我想找到他,让他给约一些名家的稿件,一是可以提高我们杂志的知名度;二来质量由他们把关,不会有问题;三是现在都是电子版,你把名字隐去,我发给编辑们,让他们编辑,然后再从自由来稿中找一些稿件,每人分几篇名家和自由来稿,然后让他们写出评语,送二审,部门领导也写评语,最后送到我这里,一看便知部门主任和编辑的水平了。”

“太好了。太高了,我们都说你就是当官的料,你这外行比我们内行都有办法呀。”

名家稿件约来了,关沧海首先读了一遍,让办公室的人将稿件分为一流作家一流稿件,一流作家二流稿件;二流作家一流稿件,二流作家二流稿件;三流作家二流稿件,三流作家三流稿件;再从自由来稿中挑选了二十篇,十位编辑,每人十篇稿件,其中各有重复,以便观察编辑水平。

此办法非常灵验,果然,有水平的编辑挑出来的,有的还从自由来稿中挑选出了几篇不错的稿件,而大多数的编辑有名无实,名家稿件看不出来好,自由来稿看不出差,还振振有词。

关沧海对所有的编辑进行了摸底后,对编辑部进行了改革,十位编辑只留下五人,另外三个到发行部,两人去了事业发展部。一个月后,他在会上说,我接手后的第一期出来了,大家可以评判一下,我也从其他专业人士那里得到了反馈,咱们这一期稿件质量很好,编辑很认真,版式大气,特别是名家的稿件和名家的书画作品,为杂志增添了色彩。杂志走上正轨后,我们还要两翼齐飞,发行和事业发展都要创新,敞开思路,把发行量搞上去,把社会活动和广告搞上去。为此我对事业发展部和广告发行部进行竞聘上岗,让有想法、有思路、有办法、有执行力的干部上来。目标是《文化周刊》明年发行量翻三番,广告业务增长两倍,争取月月有社会活动,我们在全国建立记者站,创建文学创作基地,让《文化周刊》真正成为名刊、大刊。

一年后,《文化周刊》荣升百强杂志行列,无人再说关沧海他是外行了,可关沧海仍然说自己是外行,还要继续学习。

意外

她们师徒二人在澡堂里意外相遇了。

与欧苹兰对面相视的这个女人,既是她的恩师,让她获得了9枚金牌荣誉,也是毁掉她一生的师傅胡为花。

这次“意外”的见面,其实是欧苹兰刻意安排的与胡为花师徒俩分别8年后的一次巧遇。

欧苹兰直勾勾地望着恩师胡为花,这位过去曾经像母亲一样的师傅,如今见面恩仇皆有,欧苹兰哭泣着叫了声胡师傅。胡为花开始并没有认出这是自己曾经的爱徒欧苹兰,当她认出了欧苹兰的那一刻也是泪水奔涌,两个女人在这样一个场景里抱头大哭。

欧苹兰是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上被恩师胡为花看中的。只有 14岁的欧苹兰便开始了举重生涯,恩师对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每天吃什么,喝什么,运动量多大,练习什么器械,都是恩师胡为花为她特意量身打造的。

中国运动员以训练量大而著称,恩师在每周练习深蹲计划里,都有细致的安排。周一上午,第一次下蹲最大重量的50%做3次,70%做3次,80%做2次,90%做1次;最大量做3组,每组1次,85%做3组,每组力竭,90%做2组,每组2次。第二次下蹲最大重量的60%做3次,80%做3次,90%做1次;最大量做1次,85%做3组,每组3次。下午下蹲 最大重量的60%做3次,80%做3次,90%做1次,最大量做1次。而这还不算,每天至少一个小时要上力量,弯举 10次,四组,就是120公斤。还有托臂弯举、交替弯举等其他动作。在恩师胡为花的严格要求下,经过几年的训练,欧苹兰在十年当中一共获得9枚金牌,并曾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在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后,她拿到了金牌,但后来国际奥委会通知中国,欧苹兰服用违禁药品,被取消资格,金牌没有了,禁赛三年。她的身体都已经到了极限,尽管她为国家为举重队为恩师赢得了无数金牌、荣誉,但若无背景你只有一个方向——退役。欧苹兰退役了,一是身体被掏空了。二是她在恩师的教导下服用了违禁药品,后果很惨,也未能得到好的安置,被分配在体工队食堂打杂了三年。当时她26岁,与另外一名运动员结婚了。为了养家糊口她用当时退役时的几万块钱奖励做些小生意,由于不善经营,生活一直未得到改善。

为了能够有一口饭吃,欧苹兰和她丈夫接受一份澡堂搓澡的工作,一天搓50多个也就赚百十来块钱,想再多搓几个也不行,因练举重而留下的伤病一直困扰着她,每天工作完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昔日的风光不再,鲜花掌声没有了,面对的是给有钱人搓澡。这巨大的落差已算是不幸了,想不到欧苹兰还有更大的不幸。她与丈夫结婚两年一直没有孩子,在医检时被医生告知,终身不能生育了。

晴天霹雳。欧苹兰可以忍受伤痛,可以忍受贫穷,可以忍受做下等人。但她却不能够忍受这样的打击!在她运动生涯辉煌的期间,她的恩师为了欧苹兰能巩固成绩,让她服用了“大力补”这种禁药,此药会让体内的男性激素增加,获得倍增的力量。恩师胡为花当时骗欧苹兰说,这是一种营养剂,服用后欧苹兰的确觉得疲劳感舒缓了,她一直服用了6年,这6年使得她的身体被“改造”成男性一样,至此失去生育能力。国家虽已明令“大力补”为禁药,但许多教练为了奖金、为了面子,总是偷偷骗运动员服用。欧苹兰将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体育事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恩师。

恩师捧着爱徒的脸,打量着欧苹兰,她已经苍老得不像是个才30岁的女人。胡为花此时此刻没有一句话。欧苹兰朝着恩师说:“师傅,我获得了多少金牌,为国家争来了多少荣耀,想不到自己连做一名母亲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澡堂里的女人们一直在倾听着两位的对话,经常来这里搓澡的人此时恍然大悟,没想到给自己搓澡的竟是一位世界冠军。大家都跟着一起流泪,是为了欧苹兰的可惜,还是为胡为花的造孽?

有人在大声地指责胡为花,声音似乎越来越高,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只见胡为花扑通一声跪在了欧苹兰面前……

情感

王丹阳在美国已经整整十年了,在他三十岁生日那天,做出了一个常人不可能有的决定:杀死他的上司,日本人小野。

小野晚于王丹阳到的美国,但小野聪明、狠毒,还有一个黑社会的舅舅在纽约市。王丹阳是个敢爱敢恨的东北汉子,他毕业于北京大學新闻专业,在校是个高才生,在美国生津报社是个能干的、守职敬业的年轻报人。

在小野来到生津报社一年后的一天,王丹阳偶然发现了小野利用记者的身份,敲诈一个客户,他上前阻止了小野,从此两个人结了仇。

王丹阳编稿件认真,对小野的一篇稿件进行了大的修改,这篇稿件获得了美国纽约州新闻稿件奖。这在中国获奖者一定会高兴万分,对编辑自然会感激不尽。可日本人的理念与中国人不一样,他认为王丹阳污辱了他,在王丹阳下夜班的时候,他让舅舅派了几个黑社会的打手,尾随王丹阳到了家门口,将王丹阳打伤入院。

伤养好了,但王丹阳落下了病根,一用脑就会头痛,在编辑稿件时连续出现了几次错误,受到上司的批评,薪水也一次次地减少。

王丹阳陷入了人生最低谷。他知道,这些都是小野所赐。这天,王丹阳找到了小野,让他赔礼道歉,并偿还他的医疗费。小野不但不认错,再一次打伤了王丹阳。

王丹阳又住院了,工作丢了,过起坐吃山空的日子。王丹阳似乎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条路是继续留在美国,另外找一家报社从头再来;还有一条路是回国发展,他的同学老师也多次请他回国。这两条路他都可以走,以他的水平都会有好的发展。

王丹阳似乎两条路都不想走,他只是咽不下这口气,小野的嘴脸时常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十年的奋斗,十年的辛苦,难道就这样断送在小野的手里吗?

王丹阳一家子武夫,祖辈闯关东加入了张作霖的部队,祖父跟着吕正操加入了八路军,父辈则是空军飞行员。他的性格中有军人的骨气,只是当年他选择了读书出国,就是因为这一点,他跟军人世家出现了裂痕。今天他突然想起父亲那句话,当时并没有感觉,可今天却特别扎心:“丹阳,爸爸让你读书是另外的一种保家卫国。过去是用枪打仗,现在是用高科技打仗,没有知识,就会挨打。你现在要好好读书,不要想着挣钱,学业有成后迅速回国。记住我的话,知识再多如果不用在国家上,你就是废人。”

王丹阳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他在美国十年,多难多苦他都没有流过眼泪,可这次他回忆起父亲的话,却流下了热泪。

“爸爸,儿子不孝,儿子没有听话,没有及时回国报效祖国,却在这里挣钱度日,如今后悔莫及……”

王丹阳毕竟是军人的后代,他心有不甘,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我可以选择去别的报社发展,更可以选择回国报效祖国,但小野不会选择改弦易辙,他还会继续迫害中国人。我的一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了,只想多挣些钱,补偿父母在他出国时省吃俭用为他攒的钱,如今我已经做到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王丹阳决定了,他把房子卖掉了,将所有的家产都变成钱,寄给家里。他买了一支手枪,一枚手雷,他为了尊严而杀死了小野。

美国警察破杀人案是很快的,警察很快就找到王丹阳的家,当两名警察出现在王丹阳的面前时,他手里拿着那枚手雷。警察吓坏了,让他放下手雷,王丹阳说,你们是幸运的,你们应该感谢我的母亲,我本来是不想活的,可是我刚刚接到母亲的电话,她下午飞到美国看我。小野是我杀死的,我认罪,手雷你们拿走,但我有一个要求,请允许我接待母亲一周,然后,我会主动到警察局投案自首。

警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被王丹阳的话感动了,他们也是有情感的人,但他们觉得中国人的情感让他们不可理解。

责任编辑 张颐雯

猜你喜欢
外行沧海恩师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沧海爱过的江湖(二首)
“外行”能看门道吗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那条路,我们早已回不去
政坛“外行”闯白宫
“外行”的爱情医生
功能对等理论下Someone Like You两中译本对比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