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下的阅读与“问题”

2019-03-12 04:46林巧香
北京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浪头佛系问题

林巧香

社会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方位意义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碎片化”方式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即是影响之一。纵横交错的网络电波、眼花缭乱的新媒体,将人们的阅读时间揉成碎片,静静坐下来阅读的时间减少了,即便是大学教授也不得不重视在碎片时间里进行阅读与研究。但根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的研究表明,这种长时间停留在文本表层的阅读方式,会令人产生思维的惰性,进而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愿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原本我们阅读是为了接触浩瀚无边的知识和智慧,让光把心灵和精神照得雪亮,但现在这样的个人需求与破碎的时间环境之间的冲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碎片化阅读中与“问题”的相结合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一个途径。

碎片化阅读,就如同驾驶一叶扁舟在广阔的生活之海洋里航行,生活的一个浪头就可能打翻这只船。但假如船长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积极面对浪头不断的现实,将零碎时间的阅读体会与个人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引发兴趣的或苦苦思索的问题结合起来,就可能引导你去思考、去分析、去挖掘和总结生活海洋潜在的规律,并加以运用。这就像在航行中不断积累关于躲避浪头的经验,以及思考浪头产生的规律,同时收集材料加固船体,唯有如此方可以乘风破浪。这种方法在很多时候缓解了我的焦虑,我因此享受到了内心安宁的甘甜。

“佛系”是在2017年12月蹿红的热词,得到了爆炸性的回应并引发了深广的影响,青年人以“佛系”自居,主流学术圈却更多地认为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的新样态,是自我麻醉与拒绝上进”,是“两耳不闻,一切随缘以获取社会安全感,利用逆来顺受假戏真做的方法,来对抗‘权力精英”的犬儒式青年。这让佛系青年的我不停自问:真的是这样吗?

彼时我正通过手机阅读《斯通纳》这本小说,每天看个一章两章,更多的是在排队买饭、等候朋友的时候读几段。跟随作者威廉斯在小说中的叙述,不知不觉间在兩百多页中走完了主人公的一生。跟着农家出身的他,求学而得到职位,向往爱情却遭遇惨淡婚姻,与世无争却因触及利益而遭到报复打击。书一页页读,情一点点深。我惊讶地发现,在不断与那个轰轰烈烈巨变的世界碰撞中,斯通纳的行为与当前社会中的“佛系”极为相似,总是逆来顺受,总是无奈苍凉,总会令人怒其不争,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吗?

斯通纳的人生履历恍然就是当下佛系生活的再现,没有过多的欲望,与时代潮流总是相悖,与大多数人的选择总是不同,看起来总是不作为与轻而易举地放弃,似乎从未成功过,真的是这样暗淡沮丧的一生吗?不,不是的。这种姿态中,是勇敢、是温和、是有着憧憬和希望的内涵。生命弥留之时,最后的澄澈回过头来照亮了已经走过的路。

斯通纳是农家出身,由于命运的偶然眷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农业系。土地无孔不入的控制和束缚,没有让人喘息的空隙,灯光里“麻木不仁,面无表情”的父母脸上呈现出生活摧残的可怖力量,这也是打在斯通纳身上的印记。他所做的,唯默默坚持选择,坚持学院那红色砖墙的“安全和静谧感”。毕业那年,在战争蛊惑热潮时期,无数的师生弃教弃学以热心参战献身为荣,乃至出现“教室空荡荡,没有年轻人”的景象。斯通纳的佛系表现在他对周边如火如荼的战争热情的疏远与漠然,仿佛超越了众人生活的空间而独立,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在同事学生目光侵略的耻辱下回归书堆。作者威廉斯不时地回到战争这条线上来,在斯通纳的逆行中揭示社会现实的吊诡之处:个人的实际行为越是与现实售卖的价值选择相吻合,个人现实受挫的危险就越大,然佛系的斯通纳却使他跳出了这个怪圈。斯通纳的表现容易让人误解为懦弱,怒其不争,但事实上,有多少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去做任何事情?斯通纳迈出的每一步都经过了反复的思考与社会情势的角力。若我们化身斯通纳,是否也有勇气作出一样的选择?

在当前的社会中,佛系倾向被认为产生于生活中的“挫败感”和焦虑心态,是“迥异于主流奋发励志的正能量叙事的表达”,甚而是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而受到了较多的批评。而我们可以看到,五十年前看起来似乎是困顿不尽、回避时代与主流的佛系主人公斯通纳,却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坚守在孤独和纷乱的战线上,寻求返回生命诗意之处的勇者,并在如今得到了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在斯通纳和佛系的比对中,不难发现二者相似,却也有不同:前者被视为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前不得不为之的被动选择,而后者则是主动迎向问题,即便不为世人所理解。作者评价他的主角:“你们认为他是个失败者,但我认为他是他自己的英雄。你们以为他过了糟糕的、让人怜悯的一生,然而真相是,他比你们大多数人过得好。他做自己热爱的事,他爱文学,文学研究是他的信念。刻苦勤勉的工作塑造了他,给了他身份,让他成为他,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即便是在零碎的时间中阅读,我们依然能从斯通纳心灵中汲取到养分,培育出积极面向人生的因子。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愈加激烈,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网络媒体的围困下,人们的阅读时间也在急剧减少,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成为许多人目前不得不接受的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愿意与问题结合起来思考,阅读依然有能力为当下拂开一些尘霾。

猜你喜欢
浪头佛系问题
随波逐流
法系妈&佛系爸
“佛系”掩盖了什么?
骇图
七旬老太玩漂流
佛系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