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苛养菌的分离培养以及耐药性研究

2019-03-13 01:04徐真谛杨小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内酰胺酶嗜血

徐真谛 杨小生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 408300)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对苛养菌和耐药菌进行检测时出现严重挑战,在培养苛养菌和进行药敏试验时对生长环境以及培养菌的要求比较多,这样就相应提升了实验室药敏试验的技术难度[1]。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呼吸道苛养菌的分离培养以及耐药性,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1200份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样本来源: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

(2)培养基:羊血琼脂平板和嗜血杆菌巧克力平板都是由微生物实验室自行配置;

(3)试剂:M-H药敏琼脂,KB法药敏植片,ATB ATREP药敏试验板,ATB HAEMO药敏试验板,Nitrocefin纸片[2];

(4)质控菌株: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流感嗜血杆菌ATCC 49247。

1.2 方法

(1)接种样本:在获取痰标本之后需要及时接种于嗜血杆菌分离用羊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张平板上,将温度控制在35℃,在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24h,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2)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手工鉴定主要是按照临床检验操作流程,药敏试验主要是应用K-B纸片扩散法,之后以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和流感嗜血杆菌ATCC 49247进行质控,结果根据美国实行的标准判定[3],还可以应用ATB ATREP药敏试验板,ATB HAEMO药敏试验板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

(3)β-内酰胺酶试验:在β-内酰胺酶纸片上添加生理盐水,之后在Nitrocefin纸片上菌落进行涂布,等待10min之后如果变为红色,就表示该菌种产生β-内酰胺酶。

1.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检测的痰样本当中共分离出118株流感嗜血杆菌,占9.83%;64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占5.33%;207株肺炎链球菌,占17.25%。

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118株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药名敏感株树(敏感率/%)耐药株树(耐药率/%)氨苄西林/棒酸115(97.46)6(1.69)头孢噻吩98(83.05)20(16.95)氨苄西林65(55.08)53(44.92)四环素31(26.27)87(73.73)氧氟沙星92(77.97)26(22.03)氯霉素109(92.37)9(7.63)磺胺甲恶唑25(21.19)93(78.81)头孢曲松111(94.07)9(7.63)利福平118(100)0(0)阿奇霉素118(100)0(0)

副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64株副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药名敏感株树(敏感率/%)耐药株树(耐药率/%)氨苄西林34(53.13)30(46.88)氨苄西林/棒酸61(95.31)3(4.69)头孢噻吩54(84.38)10(15.63)四环素16(25)48(75)氧氟沙星24(37.5)40(62.5)磺胺甲恶唑30(46.88)34(53.13)氯霉素55(85.64)9(14.06)利福平64(100)0(0)头孢曲松57(89.06)7(10.94)阿奇霉素57(89.06)7(10.94)

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

药名敏感株树(敏感率/%)耐药株树(耐药率/%)中介株树(中介率/%)阿莫西林202(97.58)2(0.97)2(0.97)头孢噻肟203(98.07)4(1.93)0(0)红霉素10(4.83)197(95.17)0(0)克林霉素53(25.60)151(72.95)3(1.45)四环素11(5.31)196(94.67)0(0)左氧氟沙星128(61.84)79(38.16)0(0)氯霉素131(63.29)76(36.71)0(0)磺胺甲恶唑25(12.07)172(83.09)9(4.35)万古霉素207(100)0(0)0(0)青霉素173(83.57)13(6.28)21(10.14)

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在118株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共有35株,产酶率为29.66%;在64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当中产出12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18.75%。

3 讨论

呼吸道常见苛养菌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由于受到标本性质、取材方法以及培养方式的影响,其具有较低的检出率[4]。在调查研究嗜血杆菌时,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4.92%,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其耐药率为46.88%,此次研究结果均高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以及氨苄西林等药物高度耐药,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氧氟沙星、四环素以及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流感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和利福平没有表现出耐药性,因此在治疗嗜血杆菌感染患者时就可以应用第三代头孢药物。

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受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β-内酰胺酶,其次还有非酶介导机制导致β-内酰胺酶呈现阴性,从而使氨苄西林表现出耐药性。以上研究结果能够看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4.92%,产酶率为29.66%;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46.88%,产酶率为18.75%。在研究期间需要注重氯霉素耐药株能够产生β-内酰胺酶,氯霉素耐药性大多数都是由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出现。

肺炎链球菌能够导致患者出现细菌性疾病,严重可造成死亡。按照此次研究结果的特点能够看出,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四环素以及红霉素等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显著高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的中介率也达到6.28%和 10.14%,因此需要加深研究和分析。

综上所述,对呼吸道苛养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中抗生素合理用药,对药物耐药率的减低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内酰胺酶嗜血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不同处理方式对乳中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影响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奶牛产生β-内酰胺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