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学语文

2019-03-13 14:28吴晓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祸患螳螂乐学

吴晓

我校乐乐课程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乐乐”体验,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确保其在“学有所乐”的基础上“乐有所长”。语文学科秉承这一理念,遵循“516”教学模式,注重挖掘学科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从中感受母语学习之乐。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设计为例,谈谈“516”教学模式下让学生乐学语文之道。

一、落实课标,关注文本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学习目标,为学生乐学奠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针对第三学段(即小学高年级)明确提出了“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课程目标。《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巧妙进谏,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则寓言警示人们: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及身后祸患,是十分危险的。六年级的学生对寓言体裁并不陌生,但往往只是关注“故事”情节,而不善于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以让学生“乐于”深度探究为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须着力引导学生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用语文的方式,准确抓取文本中揭示寓意的句子,厘清“蝉、螳螂、黄雀、少年”之间的关系,结合对战国时代特点的了解,探究什么是吴国“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悟其中道理。为此,笔者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文中螳螂捕蝉的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螳”“螂”和文中四字成语;3.理解寓言中的道理“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其中,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弄清“螳螂捕蝉”和“吴王伐楚”之间的联系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是复述文中螳螂捕蝉的故事。

二、精心设计预习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深度学习

六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已有明显提升,当学生“走进”新课时,对所学内容应该已有所了解,即教师的新授课其实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的。

新授课之前,笔者给学生设计了预习单,内容如下:1.自学课文生字词,读懂句子,读通课文,划出本课成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用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2.收集战国时期的古诗、人物、成语,感受战国时代的特点。预习单删繁就简,在学习内容上抓准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拓展学习、深度学习的基础上,让思维在广阔的空间肆意驰骋。

三、夯实教学环节,将“反馈目标”落实在学的过程,让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长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以语言的实践性为典型特征,教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程的语言实践活动当中,同时通过夯实教学环节、有序安排教学实施过程、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反馈,分步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和让学生乐学的目标。“516”模式包括激趣导入、预习定标、合作探究、互动展示、拓展延伸、反馈目标六个教学环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个中心”和课堂的“五个定性”。

(一)激趣导入:紧扣文眼,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首先用幻灯片依次展示“螳螂”和“蝉”的图片(如图1)激趣,板书课题“螳螂捕蝉”,紧扣文眼“捕”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入手,让学生简介故事内容;最后总结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找准入点,扣紧文眼,突出教学重点。

(二)预习定标: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点

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人次作答,增加全体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落实以下学习要点:1.文中成语,包括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螳螂捕蝉、恍然大悟;2.文中带成语的长句;3.初读全文(指名读文、说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并掌握相应方法(抓故事六要素、抓主要词语拓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敞开表达,旨在从中发现学生理解不够准确、不够透彻的学习障碍点。

(三)合作探究一:直奔重点,熟悉故事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螳螂捕蝉”的自然段;2.朗读“螳螂捕蝉”自然段,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在反复朗读中熟悉故事。

设计意图:强化成语故事学习,旨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经验,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会挖掘成语的内在意蕴。

(四)合作探究二:品读重点,领悟寓意

1.聚焦问题。少年说:“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里的“它们”是谁?“眼前的利益”“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指的是什么?2.品析句子或完成填空练习,思考句子的深刻内涵。(1)蝉“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2)螳螂“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3)黄雀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4)“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5)吴王出兵攻打楚国,正如   ;正如   ;正如   。您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a.在小组内说一说;b.指名说一说;c.将这个故事用一个八字成语概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你还知道哪些八字成语?](6)少年为什么不直接把这段话说给吴王听?(理解要点:a.“处死”;b.“死命令”。)

设计意图:笔者大胆对教材进行分割、重组与整合,将课文内容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让学生“樂学”不疲。以上6个句子中,前面4个揭示寓意的句子,有助于学生厘清“蝉、螳螂、黄雀、少年”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故事的言外之意;第5个句子填空,意在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思考吴国的处境,“帮助吴王”认清“眼前的利益”与“身后隐伏的祸患”各是什么,使“乐学”更有深度,同时进行习作素材积累;第6个句子为问句,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处“死”,让学生读懂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会有所改变等理解字词不可断章取义的阅读理解方法。

(五)互动展示:复述故事

1.小组内练习;2.指名复述。

设计意图: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组内读、说、听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全面的语言训练和思维发展,提升语言运用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布置第二课时学习内容

1.分析吴王和少年的性格特点;2.收集我国寓言故事,通过说一说或做手抄报的形式,探究寓言借故事说理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拓宽语文学习渠道,进一步培养“乐读”习惯。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祸患螳螂乐学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螳螂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螳螂
螳螂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与饮酒
吕不韦之死
螳螂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