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心理师》中的女性形象和艺术手法

2019-03-13 03:27杜奕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性格特征艺术特色

杜奕

摘 要:毕淑敏的作品多与自己的职业角色有关,笔下文字渗透着睿智和温情。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本文将从《女心理师》中阐述大体内容概要,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毕淑敏笔下的“女心理师”——贺顿,从女性形象结合小说描写艺术手法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并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深一步探讨。

关键词:女心理师;贺顿;女性形象;艺术特色;性格特征;人格魅力

指导老师:缪军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2

贺顿,本名其实为柴绛香,她的童年穷苦,悲戚,甚至经历过不该承受的痛苦。但是她很坚强,以常人想象不到的坚毅,用尽手段去努力争取,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她样貌不佳,有点极端,矫情造作,有算计手段,有孤注一掷,有低眉委身,有狠辣冲劲,却又真诚而努力的向上爬。越读越发的体味到她身上的多种缺点恰好完美的契合她本人的特质。

童年不堪回首的经历被她深深的掩埋在心底,她作为一个心理师,却创伤性的失忆,自己的身体选择逃避这段痛苦的回忆,但是连自己的内心都洞悉不了的人,如何去洞悉他人,帮助他人?贺顿早就想到了会有最终面对它的一天,在课程表上看到姬铭骢要来讲课时,贺顿第一个最直接的反应是逃离。时间并不能淡化一切,一个曾经性侵过你、侵犯过你生活的人,不是别的,是你的梦魇。但是,贺顿只有正面迎击,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她必得把这个关系处理好。这是一个未完成事项,她要亲手把它了结掉。

她选择了面对,是的,二次审视自己曾经受到过的伤害。她在姬铭骢的催眠治疗法下,不,是在他毫无人性可言的侵占却在看上去近乎合理的治疗下,自己的内心深处扒啊扒啊,终于找到那块已经结了痂的伤疤。

那块疤是什么样儿的呢?丑陋且恶毒地霸占着她的童年——被自己的继父以极端的手段性侵。她静静地盯着 那块疤,冷静的却毫不犹疑的 用力撕扯开它。她知道这颗毒瘤算是完了。

但是她付出的代价呢?这种变态般的治疗难道不算是二次伤害吗?难道她就不怕在阴暗处又冒出来一颗毒瘤吗?似乎这种极端的治疗手法是常人绝不可理解的,她为了正视和解决自己童年的阴影痛楚而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那个百毒不侵的女心理师,或许内心有过波澜,于她而言,也不过是于极端中给自己打了一剂特效药,让她重新做回那个果敢坚毅的自己而已。

一、探寻贺顿的女性形象

其实书中贺顿的形象并不讨喜,甚至有些读者读到一半就可能因为她并不完美的、不符合主流审美的性格而放弃阅读这本书。她的外貌并不美好,甚至在行为上来说也并不符合传统。她可以委身于任何人,只要能够给她的事业带来帮助即可,她无视外貌和身体,更不用说爱情。

这样的形象放在大多数的书中,无疑是恶毒女二的标配,为达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哪怕是玷污自己的身体。但是同角度照射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的女性却并不少见。因为某些利益和需求,有些女性便利用自己的身体来获取,有的人会内疚并且厌恶这样的自己,但是有些人却心安理得利用着自己所谓的“女性优势”。

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导致的选择也不同,并不能说她们就因此而堕落毁灭自己的良知,就事论事来看的话,或许也有不一样的隐情。而贺顿,虽然这个市侩小人的嘴脸明明白白展现在读者眼前,但是读到最后当你发现她最终的伤疤时,你就会感叹这个女人,看起来恶毒不择手段并且一点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眼睛里并没有“贞操”这个概念来束缚着自己,实际上却活的如此小心翼翼,比谁都在乎自己的身体,但是由于儿时被性侵的痛的麻木了,所以她感受不到了。

贺顿也对自己身体与灵魂分离的行为十分不解,她委身于别人的时候,似乎是以客观的身份看着另一个人,毫无感觉。贺顿在给别人做着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损伤缘由也渐渐浮出水面。

说来可笑,一个为他人解决心理矛盾的心理咨询师,自己居然有一直解决不掉的心病。而一切行为的根源是她在童年时期遭到了继父的性虐侵犯,从而给她的心理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害,她一直都试图隐藏这一段经历,把这段经历和记忆深埋在思维深处。

这算是她内敛自卑形象吗?是,也不是。知乎翻到的有一个问题,说是你亲身经历过的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然后翻看里面的答案,竟十有八九写的是女生幼年懵懂未涉世事时遭人猥亵乃至玷污的回答。

越翻越觉得心惊,一个问题之下暗藏着许许多多或多或少有些未能实施成功的犯罪,乃至已发生的罪孽。这些答主在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她们至少还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在看不见的地方呢?又有多少女性因为小时侯 未能普及的性安全知识教育而惨遭毒手?

年幼时代的无知,被伤害过当时毫不知情甚至可能十几二十年之后回想起来那个时刻才发现,哦,我的幼年时代,原来并不如别人一般的美好。然后呢?抛开过往视而不见投入下一段正常的生活?把不堪的回忆掩埋起来只在突然触碰之时自己悄然悲泣?还是,抛开一切不管不顾也要揪出那个人来将他治罪?不管怎样,这种事必定会成为自己心里的一个肿胀化脓的瘤块,只在他人走光空留一人之时默默舔舐伤口,然而这也必将让你承受伤痛鲜血淋漓却不得不正视前方地 走下去。

不管是从幼时及时的给孩子们普及性教育知识,还是从社会管理上严加管束,法制约束上打击犯罪,真希望这个世界给女性多一点点善意……那些曾经被伤害过的女孩们,或轻微,或沉重,你们都是最干净的女孩,都值得被所有人尊重。

在书中贺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喜欢用干净的手段,抵达一个光明的理想。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幸福多一些。”

所以,即使这个极端,矫情造作,有算计手段,有孤注一掷,有低眉委身,有狠辣冲劲的女子有这样丑陋的外部形象,却掩盖不了她内心透露出来的坚强,以常人想象不到的坚毅,用尽手段去努力争取,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真诚而努力的向上爬。自卑却独立。

只有正视自己的过往,剖开自己深掩的内心,才能看到那些血淋淋的現实,才能自己鼓起勇气与过去告别,从而走向新生。而这个重生将与之前的遗忘不同,并非简单的掩盖,而是已经了解过自我过去的重生。

二、浅谈小说主要艺术手法特色

作品运用了多种的叙事手法,在顺叙中有用到了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叙事线索也不是单一的,大体上可以说是以贺顿的蜕化成长经历为主线,其中交织着几个来访者的案例,这几个案例之间也不是完全独立的,不是一个案例结束了另一个案例才开始,有的有明显的时间交代是同一天,有的则没有交代时间。

看似有些事件描述的杂乱无章,甚至会给你莫名其妙的观感,但是这样叙事手法和叙事线索会增加贺顿这一人物形象经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且这些案件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探索。

小说的讽刺手法运用的也很独到,比如对男性的调侃、讽刺与批判。不管是来访者还是心理学权威,在看似光鲜、高大、权威的背后,都有着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相比较而言,作者对女性是给予了更多的同情与欣赏的倾向。所谓的真实与虚假往往是相对的,每个人的世界是由他人的主观经验建构的,不存在绝对真实的世界。

最后,包括女主人公贺顿在内,作品或详或略地讲述了12个案例,比如苏三的发言恐惧症、大芳的“大老婆”心结问题、贺顿的下半身冰冷问题,都是在孩童时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然后日积月累转换成更为严重的身体或行为问题。而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给我们映射了社会上的某些问题。如果父母、社会和周围的成年人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也许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试论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的创作心理和拯救情怀》 陈颖 《电影评介》 2011年 第88-89页.

[2]《毕淑敏<女心理师>解读》 游容华《艺术审美批判》 2015.3 第210页.

[3]《童年创伤与自我救赎——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的心理学解读》 赵树勤 张刘薇子《创作与评论》2012.6.20 P106-109.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性格特征艺术特色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