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曲观探析

2019-03-13 10:31李梦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集部小序词曲

李梦潇

[中图分类号]:Z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一、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各部皆有总叙。每部又分数类,每类皆有小序。言有未尽处,于子目或本条之下,还撰有案语。而类下所著录之书,均有提要,只存目未著錄之书,也保留了书名及其提要。将全书之总叙、小序、案语、著录书目、存目书目、及书前提要汇集,即编成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仅观此书,便可知《四库》之著录原则、编写凡例;各部类之学术源流、分类改并;各书之版本考证、作者概况及后世评价等。无论研究中华文化中的任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能提供有意义之数据、多面性之视角。

本文仅拟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集部词曲类「南北曲之属」一探其蕴含的四库曲观。

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蕴含的曲观

1.《四库全书》对于曲类书籍的收录情况

四库集部分五类,词曲类位列《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之末,共收文献138部,数量上仅超过楚辞类,是集部规模比较小的一个部类。词曲类又分五属,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南北曲又位于词曲类之末。南北曲之属只收录了三部典籍——《顾曲杂言》、《钦定曲谱》、《中原音韵》。存目书籍,也仅有八部。

2.轻视贬抑然给予一席之地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出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那么作为元代突出文学样式的曲,为何在《四库全书》之中排列于末中之末,且收录如此之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集部总序中就直接给出了答案:「至于倚声末技,分派诗歌,其间周、柳、苏、辛,亦递争轨辙。然其得其失,不足重轻,姑附存以备一格而已。」这里的「倚声末技」正是指位于集部末的词曲类。可见,当时的价值体系中对词曲类的轻视、贬抑态度。认为其发展过程中的得失优劣都无足轻重,只是姑且备一格把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録存下来而已。

集部词曲类小序又进一步对于这种态度作出解释:

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究掘渊源,实亦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

又有:

自古乐亡而乐府兴,后乐府之歌法至唐不传,其所歌者皆绝句也。唐人歌诗之法至宋亦不传,其所歌者皆词也。宋人歌词之法至元又渐不传,而曲调作焉。

可见,四库体系或者说,当时的社会认知体系中,文体是有价值谱系、高下之分的。从《诗经》至古诗至近体诗至词至曲是一个「累层而降」的过程,而曲这种文体形式,无论品第或是成就都只是这个递降过程的底端,是最末等的形式。同样,古乐至乐府至歌诗至歌词至曲,曲只是「乐府之余音」,是风流雅士因前朝之法失传退而求至最次的尝试。

且,因为曲的主要功能是娱人,教化功能有限,是俗体。所以其性质应在「文章、技艺之间」,非纯粹的文学体式,士大夫应不屑为之。

如《顾曲杂言》提要中就写道:

词曲虽伎艺之流,然亦乐中之末派。故唐人乐府、杂録之类,至今尚传。存此一编,以考南北曲之崖略,未始非博物之一端也。

《顾曲杂言》本就是《四库全书》所收唯一一部曲品类作品,《提要》中,作者虽然肯定了其立说精确、条理清晰,但也不忘声明,词曲是伎艺之流,只能算乐之末派。存《顾曲杂言》只是为了记述南北曲的大略罢了。

再如存目书籍明王九思《碧山乐府》提要:

自宋赵彦肃以句字配协律吕,遂有《曲谱》……故论其体格,于文章为最下,而入格乃复至难。九思酷好音律…叙事抒情宛转妥协,不失元人遗意。其于填曲之四声,杂以带字,不失尺寸,可谓声音文字兼擅其胜。然以士大夫而殚力于此,与伶官歌妓较短长,虽穷极窈眇,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难看出,《提要》确实说明了依照声律创作杂曲小令的难度,也肯定王九思填曲的才华,但最后落笔,仍对于此行为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是士大夫自贬身价的做法,汲汲于此道,与伶官歌妓同列,即使成就卓著也不可为之。

然,正如前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了曲类作品文体价值低、难登「雅」堂的同时,还是客观地承认了其于文苑应有一席之地。因此,虽不录曲文,但仍备一格予南北曲之属。因此集部词曲类小序总结词曲时写道:「其于文苑,同属附庸,亦未可全斥为俳优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终。」

存目书籍《张小山小令》提要中基本总结了四库对于曲类的观点:

自五代至宋,诗降而为词,自宋至元,词降而为曲,文人学士,往往以是擅长……藉以知名于世,可谓敝精神于无用。然其抒情写景,亦时能得乐府之遗,小道可观,遂亦不能尽废。

首先「降」字传达了文体价值谱系中曲的末等地位。其次,认为文人学士即使以此闻名也「敝精神于无用」,是以曲类为俗体,轻视、贬抑之态明确。但仍客观肯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抒情、写景有时也能继承乐府遗风,小道可观,因此仍给予一席之地。

三、结语

清代宫廷对于戏曲相关政策的反复与矛盾,一直是被探讨的谜团。而《四库总目提要》的曲观给予了新的思考角度。

从传统观念来说,皇室、士大夫阶层心中深植文体优劣、雅俗之别。然,从观赏角度来说,皇室们却又着实充满着对俗戏的好奇与观赏欲望。因此,面对民间俗部戏曲的蓬勃发展,接受还是禁止?清宫的态度两难且反复。这或许正是传统观念和实际需求冲撞后带来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台北:艺文印书馆,民国93年。

[2]吴哲夫:《四库全书的配件》。

[3]柳燕、彭芸芸:《四库全书总目词曲观念探析》,《历史文献研究》第33期。

[4]吴承学、何诗海:《浅谈中国古代文体价值谱系》,《中国文体学札记》2013年。

猜你喜欢
集部小序词曲
《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比较
我们这儿
走向辉煌
一定好好的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到《隋书·经籍志》“集部”看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伦理与自适:《归去来兮辞》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
《郡斋读书志》子部与集部类目的设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如何写好志书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