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3-14 01:46申泽斌
关键词:心搏心肺成功率

申泽斌

(甘洛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凉山 616850)

目前临床上较常见心脏障碍为心搏骤停,其发生率高,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则对患者生命健康极易产生直接威胁。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上对心搏骤停患者往往采用心脏除颤措施,其以能量脉冲为基点对机体心房产生刺激,有效消除心肌折返通道,同时采用同步除极能对患者心肌纤维颤动产生抑制,利用窦房结起搏点对患者心脏节律加以主导,促进其心率早期恢复正常,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为分析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研究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61.73f4.28)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61.62f4.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提前准备好急救物资,合理搭建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且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实时监测其意识恢复情况,同时采用肾上腺素注射或补液等方法展开急救,必要时实施人工呼吸。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采用自动体外除颤仪,首先密切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在其身体各部位合理涂抹电糊,放置电极板且对放电量加以调整,避免患者出现触电误伤情况。

干预措施:(1)以患者病情为基点开展心肺复苏过程中需观察其是否产生脑水肿,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适量脱水剂或皮质激素,同时积极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协助工作人员完成除颤前准备工作,与除颤仪及心电图连接,脱去患者身上杂物,确保其胸壁充分暴露至空气,将电极板牢固粘贴至胸壁位置,确保电极间较干燥,预防有短路情况发生[2]。(2)工作人员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若心室颤动属于细颤,则需及时给予其适量肾上腺素,使得患者心室颤动转变为粗颤,同时保持除颤能量遵循先低增高原则,结束每次放电后需对患者心电图变化加以密切观察,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后明确是否还需再次除颤,需要注意的是,整个除颤过程中所有人群均不能与患者及各设备接触,避免产生触电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有效率对比

心肺复苏成功率:测定两组心搏骤停≤6 min、6 min≤心搏骤停≤10 min、心搏骤停10~15 min与复苏总成功率,各时间点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越好。

有效率:显效:患者各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无效:心肺复苏不成功,有效率越高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肺复苏成功率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各时间点心肺复苏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效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干预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n(%)]

表2 两组干预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患者产生心搏骤停主要影响因素为心室颤动,若不能及时全面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治疗措施,则极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上对心搏骤停患者往往采用电子脉冲治疗,首先密切观察其各生命体征,实施急救过程中若开展心肺复苏后有心室颤动情况出现则需及时开展除颤救治措施,尽量保持5 min内将各项除颤急救完成,有效缓解患者因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情况[4]。

其次,整个救治过程中确定患者属于心搏停止后将其立即放置于坚实地面上保持平卧位,保持气道开放且将下颌抬起,同时工作人员需对患者持续开展胸外心脏按压,与心电图机及除颤仪连接,对其心率变化及情绪改善度密切观察,并且除颤过程中将患者身上杂物加以及时清理,确保其胸壁充分暴露,粘固牢靠电极板,确保电极板间较为干燥,避免电路出现短路情况,若患者产生细颤,则需给予其适量肾上腺素提高效果,保持初始能量为200 J除颤,若效果不明显则需更改为200 J~300 J能量除颤,放点后以心电图实际情况为基点明确是否除颤成功,便于后期救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黄朋珠,吴胜锋等研究中明确指出[5],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利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患者口鼻部位呕吐物或血块,给予正压吸氧,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因此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有效率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积极配合医师完成除颤工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搏心肺成功率
急性心肌炎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分析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10秒钟之内的决断(上)
——心搏骤停的漏诊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呼吸心搏骤停相关麻醉因素回顾性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