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协同性

2019-03-14 14:56史嵘孔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空间计量金融集聚金融创新

史嵘 孔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业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及区域层面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集聚、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和空间协同性。研究表明:全国层面上,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两者协同效应显著增强金融市场对经济的正向作用;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区域差异。

关键词:金融集聚   金融创新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引言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重点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要把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标。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方面,金融空间集聚的外部性往往有利于金融创新成果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提升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水平,促进经济内涵式增长;另一方面,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间的不平衡性客观存在,区域间金融资源禀赋差异导致金融创新异质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金融创新外溢效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约束条件。因而,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与作用,关键在于厘清金融集聚、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关于金融集聚、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从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三个层面展开。首先,大量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存在系统性互动作用。Rajan(2001)的研究指出,金融集聚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Fundeanu和 Badele(2014)认为在金融危机和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通过资源集聚如使用公共设施、经验和知识交流、技术转移、网络和信息传播等,可以促进金融创新活动的密集。张长征等(2012)基于产业视角研究发现,在金融支持下,产业集聚在促进产业创新效率提升上发挥着重要联结作用。国内相关学者提出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会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蒋岳祥和蒋瑞波(2014)基于空间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竞争和金融集聚对金融创新的影响机制,发现区域间因资源争夺而使金融创新存在空间挤出效应,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不是线性关系。张虎和韩爱华(2017)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金融创新效率,并通过不同空间权重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金融创新的影响,得出金融集聚对金融创新存在正向熊彼特效应。

其次,在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面,国外学者较早开始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地理经济学的兴起为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更多学者开始关注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与溢出性。Bernat和Baldwin(2001)的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作用。Levine(1999)研究得出金融集聚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Hassan,Hsu和Wang(2011)研究证实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国内学者则侧重于从金融集聚不同特性来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李红和王彦晓(2014)、李延军等(2018)基于金融集聚空间溢出视角,研究发现金融集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在邻近地区存在外溢效应。何宜庆等(2015)从特殊区域视角出发,研究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圈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高耦合关系 。黄德春和徐慎晖(2016)基于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金融集聚,研究发现银行业、保险业集聚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最后,随着金融创新理论的演进,学者们在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金融创新的不同功能视角解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Beck和Loayza,Dynan,Scarpetta等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创新有利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信息传递,进而有效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并在一段时期内对经济发展具有稳定作用。国内学者吴敬琏(2006)提出金融创新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李丛文(2015)、谢婷婷等(2017)也证实金融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两者协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会显著增长。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Alex和Gift(2016)运用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SADC的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都不存在因果关系。蒋瑞波和蒋岳祥(2012)基于效率视角,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金融创新效率较低,无法促进经济增长。

综合来看,现有关于金融集聚、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视角相对单一,没有综合考虑三者间协同作用,缺乏对三者之间的全方位分析与数理论证;实证研究中也多以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三者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在金融集聚测度与金融创新效率评价值方面,学者大多采用单一指标衡量方法,难免存在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鉴于此,本文选取2006-2016年全國31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法测算金融集聚指数,并构建金融创新效率评价指标,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金融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和空间协同性。以期完善相关研究领域,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一)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水平(LNGDP),以2006年为基期GDP平减指数得出的实际GDP取对数得到。解释变量由金融集聚指标、金融创新效率指标和控制变量三部分构成:

金融集聚指标构建。选择区位熵(LQ)衡量区域金融集聚程度,区位熵值与金融集聚程度呈正相关,其计算公式如下:

i=1,2,…,N,t=1,2,…,T

其中,qit为i地区t时期金融业就业人数,Qit为i地区t时期总就业人数,qt、Qt分别为全国金融业就业人数和全国总就业人数。

金融创新效率指标构建(INO)。金融创新不仅局限于微观层面的金融产品工具创造,也不只是中观层面的金额制度、组织变革,而是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系统的金融产业革新。基于这一认识,金融创新效率指标构建也应更为综合与全面。本文借鉴学者张虎等(2017)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31省市金融创新效率,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控制变量。政府财政支出(GOV),采用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表示;人力资本水平(STU),采用取对数后的各地区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固定资产投资(INV),采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GDP比重表示;外商直接投资(FDI),用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值衡量。本文数据主要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Wind数据库。

(二)模型设定

空间计量模型考虑了数据在地理观测值间的关联,即数据空间上客观存在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建立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进行研究。

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AR):

空间面板误差模型(SEM):

其中,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Wij为空间权重矩阵,β为Xit对yit的影响系数,εit为残差向量,λ为空间自相关系数。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是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检验采用Morans I统计量进行全局性检。2006-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的Morans I值如表2所示,Morans I值均为正,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

(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为判断SAR模型与SEM模型的适用性,需要进行LM检验与R-LM检验。LM-LAG与LM-ERR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空间滞后项无自相关的原假设,需要进一步度量R-LMLAG和R-LMERR统计量。R-LMLAG为16.621,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R-LMERR为0.281且不显著,因此认为SAR模型比SEM模型更加合适。由Hausman检验可知,SAR模型应采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SEM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从全国层面来看,SAR模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通过1%显著性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考虑交互作用的情况下,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为0.118,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为0.095,LQ*INO的系数为0.142且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系数值均大于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两者单独作用的系数,进一步表明我国金融集聚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扩散效应促进金融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两者协同效应促进金融产业合理性集聚,避免区域产业同向化,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环境,而金融创新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改善了金融集聚状态。

从各控制变量来看,固定资产投资(INV)每提高1个单位量,将会推动LNGDP提高0.237个单位,说明经济增长离不开物资要素的投入。人力资本(STU)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系数为0.038。一般而言,高素质人才将有利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很好地解释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水平的作用系数为0.454,外资引入有利于解决东道国资金紧缺与技术落后问题,有利于本土企业模仿学习,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政府财政支出(GOV)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由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滞后性,或区域间政府财政支出差异显著致使整体层面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从区域层面来看,在考虑交互作用下的东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系数ρ可知中西部地区溢出效应较强。这可能是由于较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区域间资源要素分布极不均衡。首先,从金融集聚指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来看,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略高于东西部地区。说明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积极推进,中部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等举措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后发优势明显。其次,金融创新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呈现负向作用但不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发达,众多金融企业和高质量金融人才不断涌入北京、上海等金融中心,促进金融市场竞争,刺激金融创新,致使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优势、集聚经济优势发生作用。西部地区由于金融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金融人才缺乏,导致交易成本高,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此外,在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的协同作用下,东部地区金融业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呈现微弱促进作用。对控制变量的作用系数进行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正向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區为负向不显著。表明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对经济发展作用不够明显,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造血能力弱、人力资本水平偏低以及技术模仿吸收能力较弱,致使外商直接投资表现为负作用。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2001-2016年金融集聚、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三者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受该地区要素影响,还与邻近区域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在全国层面,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在区域层面,东中西地区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区域差异。综上所述,根据已有研究结论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布局金融产业集聚政策,加快区域规划建设,创新金融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金融业扶持政策,实现金融企业、金融人才、金融产业在区域的高度集聚;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平衡机制,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第二,区域间金融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应采取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化战略。东部地区现阶段应加强省域层面金融创新水平,利用区域优势与制度优势发挥各金融市场功能,提高金融创新效率,形成金融一体化,发挥金融集聚和创新的协同作用。而现阶段中西部地区可选择在经济基础良好的城市建立金融中心,提升金融产业规模和密度。

第三,作为金融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金融机构,应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与金融市场规则,坚持规范发展,不断完善内在激励机制与公司治理,依托金融集聚的良好环境,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人才、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实现金融制度、产品设计、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等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Rajan R G,Zingales L.Financial systems,industrial structure,and growth[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1(4)

2.Fundeanu D D,Badele C S.The Impact of Regional Innovative Clusters on Competitivenes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24

3.張长征,黄德春,马昭洁.产业集聚与产业创新效率:金融市场的联结和推动—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创新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2(6)

4.蒋岳祥,蒋瑞波.区域金融创新的空间外部效应:金融竞争与金融集聚[J].社会科学战线,2014(3)

5.张虎,韩爱华.金融集聚、创新空间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1)

6.Baldwin R,P.Martin.Global Income Divergence,Trade and Industrialization:The Geography of Growth Take off[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1(6)

7.Hassan M K,Sanchez B,Yu J 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New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1(1)

8.Wen-Tai Hsu,Ping Wang.Trade,Firm selection,and Industrial Aglomeratio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2(6)

9.李红,王彦晓.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4(2)

10.李延军,史笑迎,李海月.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8(1)

11.何宜庆,吕弦.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群金融集聚辐射分析[J].生态经济,2015(5)

12.黄德春,徐慎晖.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10)

13.Dynan K E,Elmendorf D W,Sichel D E.Can financial innovation help to explain the reduced volatility of economic activity?[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6(1)

14.Scarpetta S,Fally T,Aghion P.Credit Constraints as a Barrier to the Entry and Post-Entry Growth of Firms[C].Harva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7

15.李丛文.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新常态分析视角[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2)

16.谢婷婷,任丽艳.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7(11)

猜你喜欢
空间计量金融集聚金融创新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