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播剧的声音立体空间塑造
——以《杀破狼》为例

2019-03-15 07:51田佳玮
视听 2019年3期
关键词:长庚广播剧区分度

□ 田佳玮

广播剧作为纯声音传播的戏剧形式,其在呈现手法和传播效果上较影视剧有明显区别和一定难度。广播剧的声音需要包含丰富的效果从而弥补叙事环境中视觉要素的传播。而近年来广播剧发展迅速,不再局限于以往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节目的单一形式,其呈现形式更多样化,播出平台更多元化,剧本内容更丰富多彩。

时至今日,自媒体、客户端、App等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融媒体环境给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优秀的广播剧作品频频产出:2018年夏季,广播剧《魔道祖师》第一季在猫耳FM平台的播放量突破2000万,登上猫耳FM精品月榜第一名;2018年秋季,广播剧《杀破狼》第一季在猫耳FM平台的播放量达到1136万……新媒体时代,优秀的广播剧作品能够在众多IP作品中脱颖而出,必定有其制作的可鉴之处和明显优势。本文选取广播剧《杀破狼》进行研究,从角色声音的区分度、方位感、气氛营造、声音转场等多方面探究广播剧的声音立体空间的塑造。

一、广播剧《杀破狼》的声音要素

《杀破狼》是从2015年开始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古风广播剧,广播剧内容改编自小说,故事在架空的历史背景下展开,情节丰富、场景多样。广播剧的人物角色男性居多但秉性特征又各不相同,其文本创作的丰富性给声音立体空间的构建带来困难,比如怎样展现多个男性角色的不同特点,如何用声音表现一个哑巴僧人的语言,如何体现剧中的现实场景、回忆场景和心理活动……然而众多难点在广播剧《杀破狼》中呈现出的效果可观,赢得一众好评,让听众“声临其境”,产生身在其中的感受。

一部完整的广播剧由多重声音要素构成,明确声音要素的层次和特点有助于了解其制作的基本体系和塑造声音立体空间的方式。

(一)角色台词

1.现实情境台词

现实情境台词是人物角色顺应故事主线发展所表现的台词语言,在广播剧中通常体现为人物角色的对话形式,台词文本偏口语化,并且语气随角色的情绪状态而丰富多样,是配音演员在录音室进行录制的一种较直接的方式。在广播剧《杀破狼》中,现实情境台词占最大部分,作为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呈现出来的声音特点是清晰明亮,少有杂音,并能随故事环境的不同、人物性格情绪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声调、音色等。

例如,《杀破狼》第一季第一集中,葛胖小和曹娘子耍贫嘴,葛胖小:“哎,曹娘子,你倒是说句话呀”,曹娘子:“啊……我长庚大哥走路的模样都比别人好看”……两人虽同是少年角色,但秉性不同,葛胖小的台词略显大大咧咧、憨厚老实,曹娘子则是女性声调,音色有软软糯糯的特点。

2.心理活动台词

心理活动台词是广播剧作品常见的声音要素,由于广播剧呈现方式的限制,仅凭人物对话、环境音效并不能支撑起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本身的心理活动通过声音直白地表达出来,更有助于听众对发声的角色的理解,也有益于角色形象的塑造,并拉近听众与角色的距离。广播剧中,人物心理活动声音有较强的回响效果,使听众在角色声音的切换中立即反应过来这是角色的自我心理独白,这是广播剧作品中比较普遍的声音处理效果。

例如,在《杀破狼》第一季第三集中,沈易道出实际上是为护送长庚回皇城的任务而隐瞒身份,并用长庚的脚型证明其皇子身份,引起长庚的猜疑和愤懑,这段体现在长庚的心理独白中:“错了,大错特错……也对,教我们不过都是幌子,对他们玄铁营的大人物来说,小小的雁回城算什么……”用心理活动的独白形式展现矛盾冲突,极具叙事上的表现力,刻画出此时心理情感复杂、情绪激动又极力隐忍的长庚形象。

3.虚拟化的台词

虚拟化的台词本身不作为角色对话的声音。《杀破狼》中较典型的是角色了然大师的配音,了然大师在剧中是失声的僧人,他本身是不能用声音与人对话的,要用手语进行交流,在这一点的处理上,其声音也具有一定的回响,从而区别于较清晰的现实情境对话台词,并且配上衣袖摩擦的音效,表示声音在这里只起到辅助听众理解剧情的作用,真正的情节中角色靠手语表达台词。

4.旁白解说

广播剧通常连载于广播电台,未完结状态下听众无法连续收听全集内容,剧集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听众对剧情的记忆。于是《杀破狼》在每集的开头两分钟会以一个雄厚的男声旁白解读上一集的大致剧情,从而把听众带入到情节中。这种旁白解说的声音往往做了一定的回响处理,且语调随着情节的或紧张或轻缓而稍加变化,语言偏书面语,整体效果明显区别于前三种台词声音。

(二)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是广播剧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方面,人耳能辨别不同的声源,而如果广播剧中只有台词配音而缺失音乐的辅助,则降低了声音的质感甚至令听众产生听觉疲劳,没有情节的代入感;另一方面,背景音乐有描绘叙事场景的作用,可以表现疆场紧锣密鼓的紧张气氛、私房密语的轻松愉悦、逛街市的热闹喜庆……既交代情节环境,又营造氛围,便是背景音乐的重要意义。

(三)音效

如果说角色台词和背景音乐是对人物和场景的塑造,那么音效就更注重于增强叙事的戏剧性。音效的设计要求很高,什么时候衔接角色台词、什么结点配合场景音乐、什么情节制造氛围等,都很有讲究。《杀破狼》第三集中长庚与将军走出府邸的片段:首先是长庚不信任将军从而独自跑开的喘气声和脚步声;紧接其后,当蛮子企图偷袭长庚时,将军用剑击向蛮子,这里的音效是金属撞击和摩擦的声音;之后,长庚内心独白“踩碎蛮子身后的金匣子”正好衔接了踩踏匣子和应声而裂的音效。音效增至最强后消失,一段紧张的情节戛然结束,转场到较缓和的角色心理活动。这段音效的设计紧随角色台词,增强听众的代入感和剧情的紧张感,还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叙事节奏。

(四)声音立体空间的要素与功能

如今录音设备的高标准和规范度使得音频效果趋于干净、饱满,但同时也导致广播剧声音的单调性和平面性,给情节氛围的塑造造成困难。

声音立体空间的构成要素首先强调区分度,在广播剧中即体现为各配音演员的音色的区别。《杀破狼》里主要角色都是男性,但身份、年龄、性格的不同可以为形象搭配不同音色特点的配音演员。第二要素是方位感,我们观看影视作品时能直观地了解角色站位、建筑空间,尽管目前广播剧一般采用立体声拾音处理,但还应依靠声音的运动性表现不同的音色厚度和强度,营造出方位感。多普勒效应指出,声源与听音者相对静止时,声源发出的声音将保持固定的音高,即其基频保持固定。声源以一定速度靠近听音点时,听音者除了感受到响度增大以外,还会感受到声音的音调也在变高;反之,当声源以一定速度远离听音点时,听音者感受到声音的响度在减小,音调在降低。①由此可知,塑造声音的方位感和运动节奏对于听众通过想象构建剧本描述的场景,建立场景中的人或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至关重要。第三要素是氛围营造,多重声音元素共同组建并营造起符合情节需要的氛围,可以把听众“拉进”叙事环境中,感受特定场景的特定空间呈现。

广播剧中不论是声音真实性的体现还是叙事的合理表达,都离不开声音立体空间的功能。有空间才有运动,立体空间能给听觉营造运动轨迹,将听众带入剧情环境和角色“一起”移动。通过技术处理,改变声音的动态比例以及声音的动态方位,增强听众在虚拟现实中的真实体验。剧情的发展需要有气氛的烘托,同一场戏可以有多层次的音效、音乐设计,并且随着剧情推动,多层次音效间可以不断变化,甚至可以没有对白,利用纯音乐、音效完成剧中片段,交代剧情发展。②声音立体空间便以此促进广播剧完成情景构建和叙事表达。

二、声音立体空间的塑造

(一)区分度

不同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人的听觉能产生不同的质感和效果,在广播剧这种长线的、连续的内容传播过程中,应该避免单一化的听觉效果导致的听觉疲劳。广播剧《杀破狼》改编自小说,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吸引力,人物形象差异较大,这一点有助于控制广播剧制作上角色声音的区分度。同时,音乐音效的使用也是辅助实现区分度的手法,音乐音效用旋律和模拟声创建环境空间,从而增加声音层次,使角色间的声音产生距离,距离就创造了区分度的美感。

广播剧《杀破狼》第一季中声音区分度的处理手法如表1。

表1 广播剧《杀破狼》声音区分度处理分析

(二)方位感

在广播剧中,视觉信息量为零,听觉信息除了要承担情节展开、塑造人物的任务之外,还需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和环境,空间和环境必定因故事情节的不同而有具体差异,例如山洞里的声音需要回响处理,疆场上两面交锋要有不同方向的声音传射效果,房间内声音混响应随传射范围缩小而减弱……这就要求对广播剧中的声音做恰当的方位感处理,以此来建构一个声音的立体空间。

广播剧《杀破狼》第一季中较典型的方位感处理手法如表2。

表2 广播剧《杀破狼》声音方位感处理分析

(三)氛围营造

广播剧情节的变化是艺术表达效果的元素集合,情感渲染是艺术效果的重头戏,其背后的重要推动因素即氛围营造。氛围往往为剧情服务,对广播剧而言,剧情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台词来完成,而氛围恰恰是为台词声音增色的重要成分。以广播剧《杀破狼》第一季第十集为例,在剧集10∶07时,葛胖小到牢房中放走众人,背景音乐节奏短促,虽音量较弱但更让听众绷紧心弦;葛胖小角色声音音量较强但语调压低。此处音乐和语调的双重紧张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使得众人离开牢房时轻轻的脚步声和低语声都显得层次分明,脑海中甚至产生牢房环境的一个立体景象,使得听觉上产生三维构想,让叙事表达更充分,情感表现更充沛。

三、结语

声音的立体空间是一个在听众脑海中构建的虚拟场景,依托广播剧的声音综合呈现效果搭建起来。本文从声音要素、声音立体空间的塑造等方面以《杀破狼》为例浅谈了广播剧的声音制作。一部优秀的广播剧的打造绝非这几点内容,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设备的支持、剧本的叙事支撑、后期的恰当剪辑等多方面配合,所以听觉传播也绝非易事。从文本到声音,是音符的跳动和人声、拟声的交织融合,是情感的流放和立体空间构想的结合。

《杀破狼》在猫耳FM平台的收听量非常可观,达到1136万,而在喜马拉雅FM平台仅227.4万。事实上,在猫耳FM平台,广播剧配上了字幕,听众可以配合字幕理解剧情,而喜马拉雅FM平台是纯听觉传播,没有字幕辅助理解。字幕的确为听众理解广播剧提供了极大便利,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实际上是视觉信息弥补了纯听觉传播的劣势,因而广播剧还应更多地打磨其声音呈现质量来弥补这一缺憾。

广播剧是听觉传播领域最具潜力的探索者,用最丰富的声音交织舞动,塑造出立体的美妙空间。

注释:

①杨星.浅论广播剧中声音真实感的再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7(17).

②金晶.浅谈音效设计在广播剧创作中的作用 [J].视听,2017(08).

猜你喜欢
长庚广播剧区分度
红利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许长庚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伊犁将军长庚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