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方言“爷”字的讨论

2019-03-15 15:10孙立新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爷临潼眉县

孙立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艺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笔者多年来对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研究兴趣较浓,成果如《陕南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异读别称》[1]、《陕西方言纵横谈》[2]、《陕西方言漫话》[3]、《关于陕西方言“爹”字的讨论》[4]等。本文拟对陕西方言“爷”字在亲属称谓等语境的运用情况进行讨论,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关于陕北晋语“爷”字的讨论;第二,关于关中方言“爷”字的讨论;第三,关于陕南方言“爷”字的讨论。

大致看来,陕北晋语把祖父叫作“爷爷”,陕西全省比较普遍地把外祖父叫作“外爷”。关中方言“爷”字的呼称特征主要有:一是把祖父叫作“爷”,把曾祖父、高祖父叫作“X爷、XX爷”;二是舅祖父、姑祖父、姨祖父在关中中西部也以“爷”来呼称;三是“爷”字的父亲义用在“父亲与子女们”的语境里;四是太阳、月亮等有以“爷”来呼称的。陕南佛坪、安康方言把父亲叫作“爷”,石泉等处把父亲叫作“爷爷”;略阳等处把祖父叫作“爷爷”,留坝等处把祖父叫作“爷”。

一、关于陕北晋语“爷”字的讨论

刘育林在《陕西省志·方言志(陕北部分)》[5]中以“哑音哑(如绥德读作ia213-24.ia)”和“爷爷(如府谷读作ie44.ie)”的形式记录陕北晋语区19个点对祖父的叫法,同时纳入比较的西安方言对祖父的叫法也记录成了“爷爷(读作iε24.iε)”,其实西安方言把祖父叫作“爷(=夜)iε55”;以“外爷”等记录绥德等15个点对外祖父的叫法,如绥德把“外爷”读作vei51.ie,刘先生把吴堡的叫法记录成“外哑音vai51.ia”。其中的“哑音”应当记录成“爷”。

“爷”字在《方言调查字表》[6]“假开三:麻”“以”母,该页“爷”字的脚注为玉篇卷三父部第二十五:“爷,以遮切,俗为父爷字”。“爷”的早期写法为“耶”,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7]中收录的杜甫《兵车行》有“耶娘妻子走相送”,“耶娘”即后代写作之“爷(爺)娘”。王力在《汉语语音史》[8]中以“假开三:麻”为“开四”,所拟测“嗟蛇”二字的韵母发展轨迹为:先秦iai、西汉至南北朝ɑ、隋唐至宋a、元代æ。基于此,“爷”字在陕北晋语以至陕西各地有读作ia的,有明显的古音因素。如张崇在《延川县方言志》[9]中“爷”字白读为iA314;又如邢向东、王兆富《吴堡方言调查研究》[10]中“耶爷也野夜”等字读作iɑ韵母;再如黑维强《绥德方言调查研究》中“爷也”等字白读ia韵母[11]48,“爷”字在“外爷”语境里文读ie韵母[11]54。

“爷”字在陕北晋语里的亲属指向跟其毗邻地区方言特征的影响不无关系,有跟普通话一致的,如把祖父叫作“爷爷”,“爷爷”即“爷的爷”;山西方言尤其是山西晋语也很普遍地把祖父叫作“爷爷”[12]。有跟普通话不一致的,如把外祖父叫作“外爷”是关中、陕南、陇东等处的特点。

二、关于关中方言“爷”字的讨论

关中方言的区域以笔者《关中方言略说》[13]为准。关中方言“爷”字的使用频率比陕北晋语高得多,其呼称特征主要有:1.把祖父叫作“爷”,外祖父多叫作“外爷”,把曾祖父、高祖父叫作“X爷、XX爷”;2.舅祖父、姑祖父、姨祖父在关中中西部也以“爷”来呼称;3.“爷”字的父亲义用在“父亲与子女们”的语境里;4.太阳、月亮等有以“爷”来呼称的。

其一,关中方言区把祖父叫作“爷”且“爷”字读作去声调(如“夜iε⊃”)的方言点有西安、临潼、蓝田、商州、丹凤、洛南、华州、华阴、潼关、渭南、耀州、富平、高陵、三原、泾阳、旬邑、长武、彬州、永寿、淳化、乾县、礼泉、咸阳、武功、周至、眉县、凤翔、岐山、麟游、富县;大荔一读如“夜”,一读如“衙”;扶风一读如“夜”,一读⊆iε;鄠邑述称如“夜”,呼称为⊆iε;澄城、韩城读如“衙”;合阳一读如“讶”,一读如“衙”;宜川、黄龙、洛川、黄陵、宜君、铜川、太白、凤县、宝鸡呼称为⊆iε;礼泉把祖父叫作“爷⊆iε”;定边把祖父叫作“爷爷⊆iε .iε”。

其二,关中方言区把外祖父比较普遍地叫作“外(=谓)爷”,华州、华阴和大荔东部叫作“外家爷”,长武、鄠邑、咸阳、兴平、眉县、岐山、扶风叫作“舅家爷”;蓝田叫作“舅家爷(=夜)ʨiɣu55a31iε55/ʨiɣu55ia31iε55/ʨiɣu55ua31iε55”,又叫作“舅爷ʨiɣu55iε55”;周至、鄠邑西北乡及兴平东乡、咸阳西乡也叫作“舅爷”;周至把母亲的祖父叫作“老舅爷”(按:鄠邑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舅舅叫作“老舅爷”)。西安莲湖区西门外把外祖父叫作“外爷 uei55iε55”,又叫作“舅家爷ʨiɣu55ʨia31iε55”。灞桥区三殿村和杜家村叫作“舅家(=阿)爷ʨiɣu55a31iε55”,灞桥区路家湾叫作“舅家 (= 洼)爷ʨiɣu55ua31iε55”;灞桥区一带“舅家爷”一词里“家”字的音变(减音)特点跟蓝田接近。礼泉把外祖父叫作“舅家爷ʨiɣu44ʨia31iε35”。

其三,关中方言区中东部比较普遍地把曾祖父叫作“老爷”,西安、鄠邑、洛南、高陵、凤翔、兴平、澄城又叫作“老老爷”,韩城、白水把“老爷”的“爷”字分别读如“衙、讶”;西部宝鸡等处叫作“爸爷”;华州、麟游叫作“老爷/爸爸爷”;永寿叫作“爸爸爷”;商州叫作“爸爸pa21-53pa21”,丹凤叫作“老爸lao53pa55”,礼泉赵镇叫作“娘(读音特殊)爷nyɣ35iε35”。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镇一带把指称曾祖父的“老爷”,多读作lau31iε55,也有读作lau51iε55的。请注意,“老”字在鄠邑有读作阴平的,曾祖父母的统称为“老老lau31lau31-35”[14]“老”字读作阴平的现象我们在白水也调查到了,白水把高祖父叫作“老老爷 lɔ31.lɔ iε44”。鄠邑东乡及西安市长安区、未央区接近灞桥区的地方把曾祖父叫作“太爷”,鄠邑多数地区把高祖父叫作“太爷”。调查表明,祖父母的父亲、外祖父母的父亲,鄠邑其他地方都呼称为“老爷/老老爷”,而鄠邑东乡只是把祖父的父亲呼称为“太爷”,把其他曾祖辈男性亲属呼称为“老爷/老老爷”。

其四,关中方言区对高祖父的叫法我们调查的比较少,现在报道调查到的为:西安、蓝田、华阴、三原、高陵、泾阳、咸阳、临潼、彬州、白水、凤翔把高祖父叫作“老老爷”,是在称曾祖父为“老爷”的基础上再加一表高一辈的“老”字;眉县叫作“老爸爸爷/盖爸爷”;蓝田许庙叫作“太老爷”;鄠邑叫作“太爷”,鄠邑还有个天祖父的概念叫作“老太爷”;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东部原属于咸阳市秦都区的地方把高祖父叫作“老太爷”。

其五,舅祖父(父母的舅父)、姑祖父(父母的姑父)、姨祖父(父母的姨父)在西安、鄠邑、临潼、咸阳、高陵、彬州、凤翔、扶风及西安市阎良区等处分别叫作“舅爷、姑夫爷、姨夫爷”;蓝田以及咸阳市渭城区分别叫作“舅爷、姑家(=瓜)爷、姨夫爷”;眉县分别叫作“舅爷、姑爷、姨夫爷”;彬州还分别叫作“舅爷、姑爷、姨爷”。另外,关中方言区东部渭南一带比较普遍地分别把舅祖父、姑祖父、姨祖父叫作“老舅、老姑父、老姨夫”;接近渭南的临潼油槐一带相应的叫法则是临潼、渭南兼而有之,分别为:舅爷ʨ iɣu55iε55/老舅 lau52ʨ iɣu55、姑父爷 ku52fu31iε55/老姑夫lau52-55ku31-52fu31、姨夫爷i35fu31iε55/ 老姨夫lau52i35fu31。(按:笔者的母语,“老舅、老姑父、老姨夫”分别指“跟外祖父年龄差不多的舅父如堂舅父、跟祖父年龄差不多的姑父如堂姑父、跟外祖父或祖父年龄差不多的姨父如堂姨父”。)

经济较发达地区尚且能够支持科研和技术引进,而我地在动物养殖和防疫方面的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加上部分养殖户对防疫的轻视和不配合,使得动物疫病的爆发和传播有了沃土。

其六,对于其他曾祖辈男性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舅父、姑父、姨夫的叫法,笔者尚未进行大面积的调查,笔者母语的叫法分别是:老舅爷、老姑夫爷、老姨夫爷。

其七,西安一带对于同宗族或村内异姓伯祖父、叔祖父的叫法是冠以排行后加“爷”字,如“大爷(=夜)、二爷(=夜)、五爷(=夜)、十三爷(=夜)”等等;对于异姓伯祖父、叔祖父也有姓氏加“爷”字的,如“张爷(=夜)、王爷(=夜)、李爷(=夜)、赵爷(=夜)”等等。鄠邑把写着历代祖宗名字的、有卷轴、平常卷起来、春节时绽开敬祀的纸制品叫作“爷爷婆轴轴ia35ia35-31phɣ35-31tsɣu35tsɣu35-31”,或简称“爷爷婆” (也叫作“容”,因为旧时把已故先人的像画在上边)。华阴把血缘关系远的伯祖父、叔祖父叫作“爷爷”,口语里有文白两读:文读 iε35iε35-31,白读 ia35ia35-31;白读也指已故祖宗。关中中西部比较普遍地有以“爷爷iε⊃iε⊃”呼称年龄很小或最小的叔祖父的。

其八,西安、鄠邑、蓝田、泾阳等关中方言区中心地区,把父亲与子女们甚至父辈(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义父)与男的女的子、侄、甥及配偶们叫作“爷儿们”,如“爷儿俩”可以指父子俩、父女俩、伯父侄儿俩、舅父甥女婿俩等等;临潼、阎良相应地叫作“爷父两”,临潼又叫作“爷儿俩”,临潼栎阳以及蓝田金山叫作“爷父俩”,华阴叫作“爷父俩儿”,彬州叫作“爷儿两”。咸阳一带父亲与子女们语境用到“爷”字的如彬州、永寿、乾县叫作“爷子们”,兴平叫作“爷父们”;武功把父亲与儿子们叫作“爷父们/爷子们”,把父亲与女儿们叫作“父女们”。眉县把父亲与子女们叫作“爷父物”,其中,“物”字读作“呣.mu”[15]489-490。

其九,我们在白水调查到的父辈亲属称谓词中用到“爷”字的有:舅父叫作“爷舅a35-42ʨhiou55-31”,姑父叫作“爷姑a35vu31”;“爷姑”是“姑爷”的逆序形式。白水城关镇等处这两个语境里的“爷”字音变(减音)如“阿”。白水史官镇把姑父叫作“爷姑父 ia31-35ku31fu31”。

其十,太阳,咸阳、蓝田、乾县、礼泉、武功、永寿、眉县、白水许道叫作“爷(=夜)”,临潼、鄠邑、礼泉、蒲城、长武、彬州、凤翔、麟游、千阳、白水林皋叫作“日头爷(=夜)”,商州、洛南、周至、铜川叫作“太阳爷(=夜)”,岐山、扶风叫作“爷婆(字面意思是祖父母)”,兴平叫作“爷娘儿(此语境儿化是尊称)”,陇县叫作“热头爷”,鄠邑又叫作“爷(=夜)家”,眉县汤峪镇一带又叫作“日头爷(=夜)/太阳爷(=夜)”。永寿、咸阳、礼泉、武功、眉县把晒太阳叫作“晒爷(=夜)”,彬州叫作“晒爷爷”,陇县叫作“晒热头爷”。阳面,西安、蒲城、蓝田孟村叫作“爷(=夜)坡”或“爷爷(=夜夜)坡”,眉县叫作“爷坡iε35pho31”,鄠邑叫作“爷(=夜)家坡”。中午,礼泉叫作“爷(=夜)端”。

其十一,月亮,西安、鄠邑、周至、蓝田、阎良、临潼、彬州、白水等处叫作“月亮爷(=夜)”,鄠邑、周至又叫作“光光爷(=夜)”,临潼又叫作“光光儿爷(=夜)”,白水又叫作“爷(=衙)爷宝”。还有,鄠邑方言对小儿称月亮的时候叫作“爷爷(=夜夜)”。

其十二,雷公,西安、鄠邑、周至、彬州、眉县叫作“呼噜爷(=夜)”,高陵叫作“呼雷爷(=夜)”,蓝田、阎良叫作“雷神爷(=夜)”。

其十三,参星,西安、鄠邑、礼泉叫作“参王爷(=夜)”。

其十四,老天爷,西安、鄠邑、礼泉、临潼、阎良、高陵、蓝田、华阴、眉县叫作“老天爷(=夜)”,鄠邑、临潼又叫作“天王爷”,蓝田、眉县又叫作“天爷”(天气在眉县也叫作“天爷”);白水叫作“爷(=衙)爷”。

其十五,临潼、阎良把菩萨和观音分别叫作“菩萨爷(=夜)、观音爷(=夜)”,礼泉把菩萨叫作“菩萨爷(=夜)”。

其十六,灶神,西安、礼泉叫作“灶王爷(=夜)”,鄠邑、周至、眉县叫作“灶爷(=夜)”,临潼、阎良、高陵、蓝田、华阴、白水、蒲城叫作“灶火爷(=夜)”。

其十七,土地神,华阴叫作“土地爷”,鄠邑叫作“土墩爷(=夜)”。

其十八,鄠邑把神灵叫作“爷(=夜)”,如敬爷(敬祀神灵)、爷庙(神庙,寺庙)、爷像(画或塑的神像)、爷老儿家(尊神老人家)、龙王爷、井王爷、牛王爷、马王爷、财神爷、门神爷、福王爷、城隍爷、爷贡献(敬祀神灵的祭品)、爷字儿(敬祀神灵对联两边的横额,如灶神为“一家之主”,其他多数为“神之”)等等。鄠邑北乡有一个游祭城隍的大型民俗活动,目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接城隍在当地叫作“接爷(=夜)”。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关中民俗》[16],邢向东、柯西钢、朱立挺的《西安方言民俗图典》[17]以及王晓如的《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18]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礼泉把庙会叫作“爷(=夜)会”。

另外,关中方言区有的人品名词也用到了“爷”字,如高陵、凤翔、临潼栎阳、油槐把朋友叫作“伙爷 (xuɣ51ia35-31高陵音|xuo52iε24-31凤翔音|xuɣ52iε35-31栎阳音|xuɣ52-55iε35-31油槐音)”;关中方言区很普遍地把马大哈叫作“大大爷(=夜)”。

“爷”字在关中方言区中西部读作去声调,如“夜iε⊃”是白读,读作⊆iε是文读,如西安、蓝田、阎良、高陵、临潼、周至、眉县等处。“爷”字在鄠邑、蒲城、华阴有三读:文读⊆iε;白读一为⊆ia,⊆ia 是早期读法;白读二为 iε⊃,iε⊃这种读法在关中方言区很普遍。基于此,如上我们在行文时特意在读如“夜”的“爷”字后边加上“(=夜)”。白水“爷”字也是三读:文读iε⊃(=夜);白读一为⊆ia(=衙);白读二为ia⊃(=讶)。另外,切韵音系“假开三:麻”各字在关中方言区不同程度存在主要元音白读a的情况,如句末语气词“些”及其变体可参阅《关中方言语法研究》[15]869-875,副词“也”字在关中许多地方读作⊂ia或⊂a;“野”字在渭南一带白读⊂ia,鄠邑把喜鹊叫作“野鹊(=雅敲)”,把灰喜鹊叫作“麻野鹊(=雅敲)”;“夜”字在渭南一带白读ia⊃(=讶);再如渭南一带“斜”字比较普遍地读作⊆ɕia(=霞),“遮车扯奢赊舍蛇惹”等字白读a韵母。如邢向东、蔡文婷在《合阳方言调查研究》[19]28-29中的“遮车扯奢赊舍蛇惹”等字白读韵ɑ母,“爷也野夜”等字白读iɑ韵母。再如秋谷裕幸、徐朋彪在《韩城方言调查研究》[20]28-29中亦如合阳方言的白读格局。

就指称而言,如上其一、其二对应着关中方言“爷”字的第一特征,其三至其七对应着第二特征,其八、其九对应着第三特征,其十至其十八对应着第四特征。现在看看时彦著述中的相关材料。毋效智在《扶风方言》[21]中指出,指称祖父的“爷”单用时读作阳平,前加人称代词、序数,或指伯叔祖父时读作去声;“爷爷iε55iε55”一般用于小孩儿称呼与祖父同辈但年龄小的人(男性);毋先生的母语扶风西乡方言把外家叫作“舅院”,把外祖父叫作“舅院爷iε55”;毋先生说他的母语把父亲的舅父叫作“舅爷”,我们的调查表明,扶风把母亲的舅父也叫作“舅爷”;扶风把父子俩叫作“爷父两”,毋先生把“爷父两”写成了“爷父俩”,须知“俩两”是有区别的,我们经常发现把“两口子”误写成了“俩口子”。《合阳方言调查研究》[19]80-82,178-179中指出,合阳把曾祖父叫作“老爷iɑ55”,把门内(宗族内)祖父辈的人叫作“爷爷iɑ55iɑ55”,把祖先、先人叫作“爷婆iɑ55pho55”;把姑父叫作“爷姑ia24ku31”(“姑爷”的逆序形式)。我们不同意《合阳方言调查研究》里把“爷”字的文读音记作iə24,其实,关中“爷”字文读的主要元音没有ə那么高、那么靠后,就是前ε。我们很赞同邢向东《陕西省的汉语方言》[22]一文把合阳、韩城等处方言划入汾河片,因为合阳、韩城等处方言具有阳声韵比较普遍的阴化现象,请参阅笔者《桂北平话中古宕曾梗通四摄字韵母阴化现象与关中东部方言的比较》[23]一文。《韩城方言调查研究》[20]147-148注意对亲属称谓词面称和背称情况的交代,如“外爷”是对外祖父的背称,面称为“爷iɑ35”,韩城亦如白水,把舅父叫作“爷舅”,把“爷舅”读作iɑ11ʨhiɣu52。任永辉在《宝鸡方言研究》[24]中指出,宝鸡方言“爷”的面称读音为iε24,背称读音为iε44,这是对祖父的叫法。笔者认为,《宝鸡方言研究》没有对“爷、婆、外爷、外婆(分别应当解释为: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作相应的普通话解释是不对的。当然,笔者对此也负有一定责任,因为在《宝鸡方言研究》出版之前,笔者通读过书稿并提过修改意见,而且还为该书写了序言。

三、关于陕南方言“爷”字的讨论

陕南方言的区域以笔者《陕南方言略说》[25]为准,以下先罗列《陕南方言略说》发表前笔者实地调查到的用到“爷”字的材料,镇安、柞水部分材料是最近陕西方言语音建档期间获取的。因为发音人的差异等原因,肯定跟时彦的成果有出入。陕南中东部因人口主要来源于移民,方言极为复杂,其中在“爷”的称谓上即就是同一个区域各种叫法也互为穿插。对这一带方言的综合著述主要有张崇的《陕西方言词汇集》[26]、孟万春的《商洛方言语音研究》[27]、郭沈青的《陕南客伙话语音研究》[28]、周政和戴承元的《安康方言调查研究》[29]、周政的《安康方言接触层次研究》[30]、张成材的《陕甘宁青方言论集》[31]等。这里我们只能按其大体趋向来看“爷”的各种叫法及其区域分布。

其一,陕南方言父亲叫法中用到“爷”字的有:佛坪、安康“爷⊆ia/⊆iε”,石泉、紫阳、镇坪、宁陕、柞水“爷爷⊆ia.ia”,旬阳“爷⊆ia”,白河“爷⊂iε”,山阳“爷⊂iε”。另外,商南把叔父叫作“爷⊆iε”。把父亲叫作“爷爷”可以从1996年版清代学者梁张钜《称谓录》[32]中找到古籍印证材料,“《宋史·宗泽传》:‘建炎初,宗汝霖留守东京,群盗降者百余万,皆谓汝霖曰“宗爷爷”。’盖以之为父也。按:吴俗亦称爷爷”。

其二,陕南方言祖父叫法中用到“爷”字的有:略阳、勉县、留坝、汉中、南郑、镇巴、紫阳、汉阴、石泉、平利“爷爷⊆iε.iε”,城固、洋县、宁陕、岚皋、白河、镇安、山阳“爷⊆iε”,西乡“爷⊆iε/爷爷⊆iε .iε”。

其三,陕南方言外祖父的叫法比较普遍的是“外爷”,多数方言点“外”字都白读如“谓”。叫作“外爷”的方言点有略阳、宁强、勉县、留坝、汉中、城固、洋县、佛坪、西乡、镇巴、紫阳、汉阴、安康、平利、白河、旬阳、镇安、柞水、山阳。现在选取几个点予以注音:略阳uei214iε31、留坝 uei214-35iε31/uei214-31iε31、洋县 vei55.iε、镇巴 uai214iε31-53、旬阳 uei214-33iε31-41/uei214-33ia31-41、山阳vei55.iε。陕南中东部还把外祖父“家⊂ka公”。

其四,现罗列最近陕西方言语音建档期间所获取的镇安、柞水部分用到“爷”字的材料,其中镇安方言分为下湖话和本地话。镇安下湖话以及柞水乾佑镇一带方言属于江淮官话跟中原官话的混合方言,镇安本地话最接近陕南山阳话以及柞水凤镇本地话①镇安下湖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53、阳平32、上声33、阴去214、阳去211。镇安本地方言有单字调4个:阴平42、阳平35、上声33、去声55。柞水乾佑镇方言有5个单字调:阴平42,阳平443,上声33,阴去213,阳去21。柞水瓦房口和曹坪方言都是6个单字调。瓦房口方言的单字调是:阴平42,阳平55,上声33,阴去214,阳去21,入声23。曹坪方言的单字调是:阴平52,阳平24,上声33,阴去55,阳去22,入声23。柞水凤镇本地话属于中原官话,有4个单字调:阴平42,阳平35,上声33,去声55。。镇安下湖话:老天爷lau33thian53iε32、灶司老爷 tsau214sɿ53lau33iε32灶神、姑爷 ku53iε32姑父、舅爷ʨiou211iε32舅父、姨爷 i32iε32姨父。镇安本地话:爷 iε35/iε55祖父、外爷 vei55iε35-31外祖父、天老爷老天爷thiã42lau33iε35-31、灶火爷 (= 虎夜) tsau55xu33-31iε55灶神。柞水乾佑镇等处:爷 iε443祖父、外爷 uei21.iε外祖父、老天爷 lau33thian42.iε、舅爷ʨiou21.iε舅祖父、灶神爷tsau21ʂ ən443-44.iε灶神、姑爷 ku42.iε姑祖父。凤镇:爷(= 夜) iε55祖父、外爷 vai55iε55外祖父、舅爷ʨiou55iε55舅祖父、姑(=顾)爷ku55iε55姑祖父。瓦房口:爷(=讶)ia55祖父、伯爷 pei55ia55父亲。曹坪:爷 iε24祖父。

其五,笔者以往对于陕南方言的实地调查没有注意曾祖父的叫法,我们从周政的《平利方言调查研究》[33]中可以看到平利把曾祖父叫作“太爷”;平利统称祖父为“爷iε52”;父亲叫作“爷ia52”。我们还从柯西钢的《白河方言调查研究》[34]中可以看到白河把曾祖父母统称“老太”,假如要区别,则把曾祖父叫作“老太爷”;白河把祖父叫作“爷iE44”,把父亲叫作“爷ia44”。单音词“爷”的文读音在平利(iε52)和白河(iε44)的亲属指称为祖父,白读音(ia)的亲属指称为父亲。单音词“爷”在平利和白河既有文白异读问题,又有异读别称问题。另外,白河把外祖父叫作“外爷”,白河茅坪把外祖父叫作“家爷”,“家爷”的叫法比较特殊。

陕南方言“爷”字的亲属指称特点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异读别称问题,如单音词“爷”在山阳读作阴平时指父亲,读作阳平时指祖父,再如紫阳、石泉“爷爷”白读⊆ia.ia时指父亲,文读⊆iε.iε时指祖父。二是“爷”字的文白异读在有的点表现为亲属指称没有区别,如佛坪、安康有文白对立而语义没有区别。三是“爷”和“爷爷”在西乡一个点都指称祖父,一方面是方言层面“爷”的语义指向,另一方面是普通话层面“爷爷”的语义指向。陕南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许多特点对于语言接触研究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外爷临潼眉县
陕西眉县逸凡家庭农场:种植“阳光玫瑰” 走上阳关大道
眉县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陕西眉县首届猕猴桃园现场直播分享会成功举办
外婆不见了
外爷不见了,外婆也不见了
外婆不见了
外爷不见了,外婆也不见了
临潼石榴
强力打造《临潼预防之窗》突出临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