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构建探析

2019-03-15 00:21金晶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权威性亲和力网络空间

金晶

摘 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使得打破网络受众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刻板印象变得愈发重要。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构建路径的探索,构建具有权威性、政治性、思想性且具有亲和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能够在网络空间中增强其影响力、提升其引导力、减少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感,从而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占牢网络舆论的主阵地。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构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在网络空间进行思想宣传、舆论引导和信息反馈的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形成的总体性判断、评价和印象的反映, 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展现出的精神特征、心理态势、道德风貌、行为表现等诸方面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和评价”。[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数据的人格化,其形成一方面是现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延伸,另一方面,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构建自身形象的结果,这就要求积极构建新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正面形象。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是教育對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上的言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总体印象,反映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知识素养、精神风貌等。积极正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应该具有权威性、政治性、思想性和亲和力的特征。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权威性

权威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形象特征,同时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是指在网络空间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其领域内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公信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权威性一方面是传统思想政治者权威性在网络上的延伸,比如“共青团中央”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较权威的地位,当其入驻网络各大平台,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被直接带入到网络空间中,使其权威性的积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也与其在网络中的公信力有关,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长期积累。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政治性

政治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最鲜明的形象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引导网络舆论、夺取网络舆论这一重要阵地的使命,必须将政治性作为其立身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必须在网络空间中鲜明的展现其自身的政治形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觉悟、政治理念和政治素养上。比如“人民日报”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代表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政治方向,紧跟中央政策走向,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通过短评体现其政治理念,鲜明的展现了“人民日报”微博政治性的形象。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缺少的形象特征。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拥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所表现出的具有思想深度、价值导向的特点。比如“思想火炬”微博,作为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的官方微博,开通“思想微评”的话题,内容涉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思想等内容,同时还涉及对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的辨析与批判,其中就多次发布微评与文章,通过解析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引经据典、结合时事,深刻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性,既具有思想的深度,也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适应新时代受教育者心理特点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激发教育对象的认同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所必需具备的形象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指“教育者同教育对象之间情感交流互动而产生的一种可亲可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符合网民的表达习惯、幽默风趣的话语方式以及亲切贴心的性格色彩。比如“江宁公安在线”作为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被网民亲切的称为“婆婆”,这正是由于江宁公安在线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官方微博,同时还积极通过网友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并及时回复网友的困惑,多次进行针对性的辟谣,其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得到了网民的认可和喜爱。但要明确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不是一味的迎合网络社会娱乐化的趋势和网络受众的所有需求,而是必须立足于权威性、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形象特征上。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构建的意义

由于网络所带来的“去中心化”、“去身份化”、“碎片化”等影响,网络空间中的受教育者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成为能动选择者。而受教育者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刻板印象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导致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有意识地回避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宣传教育。因此,当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时,构建和塑造适合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空间中的知名度、权威度和感召力,是使网络受众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主体中主动选择、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发布的信息的重要前提。然而,网络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对象已然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体。一些自媒体通过塑造“网红人设”,或塑造人美心善的人设,或塑造知识渊博的人设,或塑造努力拼搏的人设,逐渐扩大其影响力,吸引了大批网民的争相关注,导致网络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去身份化”的特点更加显著。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这场网络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其影响力被弱化,面临着知名度不高,权威度遭质疑,感召力欠佳的危机。因此,在以人设争夺网民关注度的网络空间中,有必要塑造适应网络空间发展的积极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尤其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的塑造,使发生舆论危机时,网民自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发布,增强在政治事件、社会事件等舆论中的影响力。

(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因势利导、因事而为、因时而化地主动介入和干预引导对象未来走向”[3],使受教育者朝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个‘电子搬家,内容仍然停留在告诉受教育者对与错、是与非、真与伪、美与丑的事实,要求他们简单服从这一层面,而没有将重心放在教育引导上,去教会受教育者判别事物的方法。”[4]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的运用,塑造以人为本,循循善诱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力。

(三)减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距离感

教育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感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一个问题,在网络空间中,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上依然以单向宣传为主,缺少双向的交流互动,当有教育对象出现困惑时不能及时的去进行答疑解惑,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导致教育对象难以受到正确积极的引导,也使得教育对象对教育者产生高高在上,不可接近,落后老學究的负面印象。树立既具有权威性同时又充满亲和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转变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刻板印象,减少两者的距离感,从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构建的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除了需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线下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在线上通过一定的路径进行主动构建,以期形成具有权威性、政治性、思想性和亲和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

(一)明确政治身份,软化政治信息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在网络上宣传政治信息、引导舆论走向的使命,必须始终明确自身的政治身份,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最重要的角色定位。因此,在宣传内容上,必须坚持以时政热点、社会民生为主,辅之以适量的娱乐休闲的内容。既要紧跟热点,及时发布或者转载权威信息,做到不失声不回避,又要摆出鲜明的立场观点,并做出清晰明了易理解的解读,第一时间进行舆论干预,树立起具有权威性、政治性与思想性的正面形象。

而在传播方式上,则可以通过软化政治信息的方式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软化政治信息,主要是指传播政治信息方式的软化,即运用“软性传播”的方式。“‘软性传播是一种更为扁平化的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控制作用机制,其范围更加广泛、方式更加灵活、力量更为‘柔软”[5]。“软性传播”就是将原本网络受众不愿接触的生硬的政治性、意识形态的内容软化为生活日常、故事案例,将政治信息蕴含于此。这使得政治信息的传播从侧重于“信息原料输送”转变为“思想加工”,从略显强硬的灌输到更加注重从案例中启发引导,帮助受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从而接受教育者所传递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规范。

(二)设置公共议题,策划创意互动

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实现“全景”判断与个体判断成为可能,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更准确的研判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的需要和内心世界的困惑,从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实现思想的引导,进而塑造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具体来讲,即是设置公共议题,通过创意互动促进思想转化。

议题设置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有选择的对某些话题进行强调主动引导教育对象讨论从而促进教育对象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网络中设置议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紧跟热点设置议题。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引发舆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热点议题,如面对领土争端时设置相应议题,既理性科普事件本身及其源头,又从情感上激发教育对象的爱国热情。第二,要主动制造议题。针对网友普遍存在的困惑,主动制造议题进行探讨和引导。第三,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群体和不同类型的平台,有针对性的设置专属议题。比如共青团中央这一教育主体,面对的受众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因此在议题设置时要根据青少年人群的特点,以及青少年人群的需求,比如设置关于青少年自身权益等方面的议题。

(三)注重话语转化,贴近青年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者依靠文字、图片等塑造在网络上的形象,因此,注重话语转化是转变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刻板印象,塑造兼具思想性和亲和力的形象的关键。而话语转化的关键则在于贴近青年的用语习惯。首先是在传递话语的态度上,要转变过去发号施令式的态度,营造亲和的话语场域,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进行话语传递,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单纯灌输式的话语转化为对话交流式的话语,以平等促交流,以对话促沟通。其次是话语内容上,改变过去空洞的宣传口号式话语,代之以兼具有学理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科学话语,学理性话语显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话语又能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最后是话语表达方式上,贴近青年人在网络上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要从文本话语为主形象话语为辅转变为文本话语和形象话语兼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紧扣主题的图像润物无声的摆事实、讲道理;要善于借用网络流行语,既不显低俗又拉近与教育对象的距离;。通过改变传递话语的态度,改进话语内容,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更贴近青年生活,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郑敬斌.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4):121-125.

[2]杨伟国,鲁一荻.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7) :53-55.

[3]陈于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53-76.

[4]崔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22.

[5]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61.

猜你喜欢
权威性亲和力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权威的证成困境及其解决——对《法律的权威性:基于实践哲学的研究》的评析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全媒体”语境下党报更应坚守权威性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