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说”说起——谈王维诗歌的留白艺术

2019-03-15 06:30田晓萌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留白王维诗歌

田晓萌

摘要:王维作为全才型诗人,诗画融通,其诗以人之退隐、行之泯踪塑造“不言”之广阔空间,宛如画中“疏可走马”的留白世界。王维诗歌运用留白艺术,制造出“无我”之空灵境界,以“刹那”入境展现出古典诗词大气象与诗人潜在之大格局。

关键词:王维;诗歌;留白;空;生态

诗歌有直笔、曲笔,王维其诗却以“不言”似把“笔”的痕迹一并去除了,落个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臻绝美誉。他不惯说情感,“愁”、“悲”、“哀”、“落泪”或“喜”、“高歌”等平常情绪的表达语汇,在他的诗中极少出现,情到自然处,往往景语代人语,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简淡的山水图;他不喜说时代,“偶然作六首”,“清如玉壶冰”,难怪钱穆先生把他的诗归为“不需要照着年谱来读”(1)的一类诗,也正是这种隐背景、去年代的特质,使得他与实写型诗人区别开来,为留白式空间的建构制造契机;他不爱说归途,“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人的目光漫过远山与云合,看到人之于自然的无限而显出个人的局限,于是不立志,不计划,不问未来一万年,只听清自己当下一刹那的心动,听清后,内心的汹涌与平和也不必说,用主动失语来换得寂静永恒的思维空间。

一、无我之境:留白造“无我”之空灵境

王国维在论“无我之境”时,虽未提及摩诘诗,然“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境界却在王维的大部分诗歌中一以贯之。(2)此种空灵之境以意象之“空冷”为先,王维善画,“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题辋川图》)他自负于已才,能将诗、画两种艺术形式完美融合,也确实达到了苏轼所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融会贯通之境。白云、青松、山月、秋水、寒山、原野、落晖等诗中频频出场的意象,在传统绘画中常附带着与生俱来的虚渺悠远、简淡空冷的独特气质,山非小山,非篱笆内窥山,而呈高远之致,这就省去了视觉细节,显出思绪的飘渺无痕来。再者,“留白”一词本就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传统绘画构图中提倡计白当黑,黑(实)处要精心结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虚)处也须措置得宜,黑白疏落得致,方能相映生辉。究其语义,“留,止也。”(许慎《说文》)“白”后来则派生出“空白,空无所有”之义。谭学纯等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定义“留白”为,“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把话说完或说清楚,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的一种修辞方式”。(3)“留白”一词的语义迁移为我们定义王维妙不可言的造境艺术提供支撑,他兼具画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有意无意间以画入诗,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都沾染着画中留白技法,不拥挤,彰雅致,营造清新呼吸的空灵之境。

其次,人之退隐、行之泯踪制造“景空”之境。人常在最后一两句处入境,为景之驰骋制造空间,或是景物自成稳定的体系,人入其中,以语言和行为的留白为其和谐融境制造可能。人景融为一体,并不破坏原景之安然,亦成和美整一之境。如:“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嵩山作》)“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泛》)“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大段布景后,人在尾声出场,嵩山闭关、隔水问翁、安禅制龙、留醉山翁等人的行径与景密切关联,“写人情物性,美在有意无意间”(清沈德潜语),人欲言、欲行,都只有一刻功夫、一句空间,点到便戛然而止,并未打破先前体系,人景水乳交融,人之留白,塑物我两忘之境。抑或者,人先行,结尾用景之留白诉无尽之声,营造“清音有余”(明谢榛语)的袅袅回声。如:“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陇头吟》)“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景》)。诗人用景致的留白代替对人物的行踪的交代,对事件的评价,而将这一权利移交到读者手中,任其在诗人构筑的“主体不在场”的悠远空灵世界里自我感悟、自行生发。

此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禅宗悟道方式,也对精通佛教义理的王维产生影响,他以禅如诗,不说禅语,却以禅心自造“色空”之境;唐代成玄英作《南华经注疏》,开“以庄解佛”的先河,王维在《六祖能禅师碑铭》里也写道:“五蕴本空,六尘非有......至人达观,与物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言,不著三界,徒劳八风,以兹利智,遂于宗通。”(4)他以庄说禅,庄子的“虚静”智慧与道家“道法自然”、“法天道尚无为”的境界浸润在诗词中,展现出内修与外放的内外宇宙的双向开展,而其出仕应制、边官边隐,消解仕隐矛盾的生存智慧,也为其诗制造了人道与天道和合混融的背景。儒、释、道兼容的思想一步步构建了王维“外人内天”“本性自在”“心生万境”的诗性精神内核,(5)为其“无我”之境的生成制造思想根基。种种思想交织,在生活中过滤,最终在王维心中融会贯通,流于笔下,则成难以超越的“无我”空灵境。

二、刹那入境:留白之于心会妙用

禅宗悟道讲究“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6),王维的留白式言说方式,也着力营造着“意在不言间”的心神妙境。壮如《夷门歌》,行尽处,一声“七十老翁何所求!”的豪迈壮语蓄势而出,又戛然而止,似万千锦帛齐声裂,乍然爆发,轰鸣不止;悲如《陇头吟》,以叙事缓启,以远景忽落,如单丝一把扯断,倏忽松弦,颤颤无声。节奏忽变制造文本张力,情重留白,不言汹涌,不表哀愁,只在变化的一瞬间引人入深境,制造刹那间心领神会,妙处不堪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评王维的一段话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7)留白减省的思绪,可以化为无数种答案,即便不懂诗,每一个个体用自身独特的经历去品读时,过往的画面刹那间涌入脑海,与诗词所造之境重叠、确认,带个有人经验的情感瞬间击中心田,任由自我进入妙不可说的情感世界。

另有小体例如五言绝句,字数在先限制行文空间。简单词句、天然语言减省阅读累赘,为刹那入境制造便利。王维四句二十八字的名篇有很多,《哭孟浩然》、《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杂诗》、《相思》、《山中》等无不借提体例之便,将王维语言的简白发挥到极致。阅读时间加快了,思索的字词义的时间变短了,直觉的存在意义凸显,为刹那间的悠然心会制造相会时空。而形式之外,刹那间产生秒感,更本质的关键还是在于语言的大段留白,凝造出更具想象力的恢弘背景与更悠远的情感归处。诗中静夜春山、寒梅著花、大漠孤烟等极具个人标识的景致,无一不融合着诗人个人化的沉思与感悟。兼具诗人独特气质的意象凝结后,自成一体,读者便在其中遨游,“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寂灭的那一刹,也是进入作者心思的瞬间。他融合“三教”,所兼具的深邃哲思,便也在此刻以不言的留白方式尽数说出了。

三、境中格局:“留白”凝汇思想之大气象

司空图“韵味说”似乎王维的留白气韵提供了合适的诗论支撑,或者说是王维“澄淡精致,格在其中”的诗歌特性与司空图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诗歌主张互为成全。王维以语言的留白制造出朦朦胧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诗感,令读者以万般遐想来品解诗人未尝言尽的深意。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以“味在酸咸之外”为喻,将这种有“味外之味”的诗歌视为诗歌“醇美”的最高境界。(8)此种境界,看似浑然天成,实经锻炼,蕴“格”与诗境中,不仅需具备基础的创作技巧,还应以主体的内在精神情志加以熔炼,方能得上上佳境。推及王维,其用至炉火纯青的留白技法,也无不凝聚着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思索。

艺术融万物于其中,最终却总是指向人的归处。新时期各样的新生物填满了生活的空白,消费时代过度膨胀的物质消费欲望导致人的自满与征掠。面对生态危机背后的精神生态失衡,人们将视野重新投入传统的世界寻找疗伤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与老庄的“无为”思想被视为生态中心主义的源头武器,而王维则在数千年前即领会这一奥秘。他在辋川和终南山,以“独坐”“坐看”的姿态,与自然悠然相会。“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人与动物、植物亲密相处,与自然亲近“不隔”(9),这便打破了人征服自然,称霸宇宙的中心地位。“随意春芳歇,王孙归不归”则进一步将自然的主动性展露无遗,四季风光随意流转,王孙即要赏玩,也需留下等待,在明月照松林、清泉流泻、美丽女子浣衣采莲的静谧空间中,人的灵性借自然展现,不是人改造自然,而是自然浸润人心。生态中心主义致力于扭转霸道的人类中心视角,将自然的地位凸显出来,试图打破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而站在文学关照现代人类精神失衡的视点上,王维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疑在千年前即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导向,为生态学的人文转向提供有力支撑。王维诗歌语言的简白,藏的是包容宇宙、与万物共呼吸的宏阔气象,而其内在精神的建构,也同时为留白技法注入无穷的活力和广阔的翻译空间。唐代皎然主张通过“至难至险”的构思过程,达到貌似“不思而得”的境界。(10)当王维诗歌中的技巧与内在神思融为一体,便达到了高度自然化的臻绝之境。

四、结语

维在语言、形式、情感等层面广用留白技法,制造出“无我”的空灵之境,引读者刹那入境,产生无限的情动与思索。研究王维的诗歌艺术,不仅有助于古代诗歌艺术高度的不断探索,也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更多的经验与反思。而对王维精神空间的窥探,又可对当代社会精神危机的化解提供出更多经验借鉴的源头活水来。

注释: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20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页。

谭学纯:《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王志清:《纵横论王维》,齐鲁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

胡果雄:《王维的精神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58-177页

胡应麟:《诗薮》

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

袁晓薇:《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北京師范大学出版集团,第139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页。

袁晓薇:《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第134页。

参考文献:

[1]霍松林.王维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2]张勇.王维诗全集[M].武汉:长江出版传媒,2017.

[3]王志清.纵横论王维[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8:18-48.

[4]袁晓薇.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118-141.

[5]胡果雄.王维的精神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24-183.

[6] 吴相州,高萍. 王维研究 [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253-283.

[7]郎晓梅.王维诗“留白”审美模式刍议[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 (05):46-50.

[8]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J].社会科学战线,1980 (02):276-283.

猜你喜欢
留白王维诗歌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诗歌岛·八面来风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