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苏轼分别对豪放一类词的催生和开创

2019-03-15 06:30段蓥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柳永苏轼

段蓥

摘要:苏轼是豪放一类词的开创者,“豪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气魄大而不受拘束”(1),这一解释却与苏轼词中的豪是大同小异的。苏轼词中追求的豪放是受传统礼教拘束而又收放自如,是向传统诗教靠拢的中和之美。同时,豪放一类词并不是自苏轼起便一蹴而就的,词中开阔的气魄在柳永羁旅行役一类词中便早有所表现。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柳永、苏轼分别对豪放一类词的催生和开创,并兼论苏轼对柳永的继承与突破。

关键词:苏轼;柳永;豪放词;以诗入词;以诗教入词

豪放一类词中“豪放”的风格并不是自苏轼起便一蹴而就的,早在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这种开阔的境界和拓落的风格就可见一斑,而苏轼开创“自是一家”的豪放一类词时也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了柳永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便分别从柳永和苏轼两个作家入手,谈二者在词体、词境和手法上对豪放一类词的催生、开创作用。

一、柳永以其颓放之质为豪放之词唱出先声

一提起柳永,我们往往会将其与婉约绮的词风画上等号,然而这并不是准确的。柳永有一部分表现出“不减唐人高处”的羁旅行役之词,其中的豪情与放达与后来豪放词中阔大的情感有一脉相承之感。柳永以其“仙风道骨,调镜不羁,傲脱王侯,意尚豪放”(2)的颓放之质为豪放之词唱出了先声,在词体、词境、词风诸方面都对宋代豪放词的兴盛发挥过奠基作用。

(一)词体:“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柳永创制长调,大大增强了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和表现力。柳永或自度新曲,或“变旧声作新声”,打破了小令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变旧声作新声”为例看柳永长调对小令的突破:《浪淘沙》在刘禹锡时,仅为28字的单调,至李煜增为54字的双调,而至柳永竟扩展成三叠135字的重头巨制(长调中的三叠系柳永首创)。(3)字数的增加使慢词的容量远远超于小令,这一文体容量的增加为词风向豪放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在创作慢词的过程中,柳永发扬以赋为词的手法,将汉大赋铺排描绘表现手法运用到词中,使词具有如汉大赋一般的铺张扬厉的风格,因此也使其羁旅行役之词变得更加的豪与放了。龙榆生论及柳永创制长调的意义时说:“如果不是柳永大开风气于前,说不定苏轼、辛弃疾这一派豪放作家,还只是在小令里面打圈子,找不出一片可以纵横驰骋的场地来!”(4)充分说明了柳永创制长调对豪放一类词的奠基作用。

(二)词境:“词至柳永,境界大开”

“词至柳永,境界大开。”以市井、都市、艳情词闻名于世的柳永固然承袭了唐五代花间词派写“男女情事,离别相思”的词风,但其现存212首柳词却述志、抒怀、言理、人生哲理等各种题材均有。即使其抒写男女爱恋之情的词,柳永也能突破花间樊篱写出五代词没有的深情与厚度。如柳永的歌妓词并非仅仅描写男欢女爱而是通过与歌妓共情将个人身世之感打入艳情词,使其艳情词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我们应该更多看到柳永对豪放一类词的贡献而非简单武断的“以苏律柳”否定柳永在豪放一类词开拓中的积极作用。在词体上,柳永以长调突破小令的限制;在词境上,柳永突破五代花间词只写香罗绮艳之事的局限;在表现手法上,柳永又以赋入词并开创关联的领字示范。这些均为苏轼开创豪放一类词作出积极贡献。

(三)苏对柳的承继

受传统士大夫和文人相轻的思想观念影响,苏轼对柳永往往表现出来轻视与不屑。但是在轻视的背后,苏轼却深受柳永影响,在多个方面承袭柳永,就连其沾沾自得的“自是一家”的豪放词也不例外。苏轼认为其自创豪放词,自是一家,终以豪放压过柳词的香艳绮靡,但孰不知,其豪放词在体制上和内容上都深受柳词影响。就以柳永的《双声子》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做比较,现摘柳永《双声子》两句如下: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轰扁舟。

其中“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的纵横气势,“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的阔大气象,尤见豪放风格。而与苏轼的《念奴娇》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苏轼在领字和意象的选择都借鉴了柳永的《双声子》。不难发现后者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状景抒情,都受到前者的启迪,借鉴了前者的经验。

二、苏轼“以诗入词”真正开豪放一派词

柳永虽开风气之先,在其词中早已有“豪放”的影子。但真正为豪放词开宗立派的还是继承柳永长处的苏轼,这一关键就在于苏轼对创作“自是一家”豪放词的自覺意识以及其对柳永在词境和对词整体认识上的超越。

(一)词境:由个人走向国家,实现了真正的阔大

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苏轼的豪放词“东坡词颇似老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5),准确概括了苏轼豪放词描摹世象之广,蕴含情意之阔的特点。虽然词境至柳永时,已不似唐五代花间词般只写宴饮欢愉,男女情爱之事,但直到苏东坡以前,词一直是用来表现私人生活的工具,就算到了欧阳修、宴殊手中也只是用词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怀,直至苏轼的豪放词,才真正将国家大事,英雄人物纳入其中,使词开始真正从个人走向家国,由专注小我走向关注社会。至此词境才真正的实现了由大到小的转变。如苏轼脍炙人口的《江城·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是追忆英雄人物,抒发胸中政治抱负的爱国豪放词。到了其后期作品,苏轼的豪放词中就不仅仅只体现“豪”了,而更多的是一种旷达和洒脱。如其《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水调歌头》等词,都达到了“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的境界。

在词体方面,苏轼“以诗入词”且又在词前写小序,进一步增加词的表现力,使词可以情事并叙。如《水调歌头》前的小序便交代了苏轼作词的时间和目的,增加了词的容量和叙事性。

(二)词风:由颓放走向超旷,真正实现了放而不荡的豪

苏轼的“豪”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豪,是“豪”却豪而不放,“放”却放而不浪的。以中和为美,恢复传统诗教是苏轼追求的最高的词的审美境界。反观之柳永羁旅行役一类词,情感洒脱恣肆,有一放再放,完全不受拘束之感。以其《鹤冲天》为例,其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完全是受当时情感驱使,罔顾封建礼教传统和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而吟咏出来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虽然都放情而歌,情感拓落潇洒,但比之柳永沉溺在消极感情中的无法自拔,符合传统诗教的苏词更有一种昂扬向上、豁达洒脱之感。因此有种说法认为柳词既不属于唐五代花间词或婉约词也不属于豪放词,而是于婉约中有豪放特质,于豪放中却又有颓唐之感的“颓放词派”(6)。

1.主题上的一向下一向上;情感上的一颓一扬

柳苏二人在词上最大的不同便是主题上的一向下一向上以及情感上的一颓一扬。以两者同是以羁旅行役为主题的词来比较: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与苏轼的《定风波》。柳的《八声甘州》所选取的意象均有衰颓破败之感,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两句便体现了柳永对人生世事感到绝望和消极颓丧的情感色彩。反观苏轼,同样是面对人生不如意的打击,却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体现其洒脱中昂扬向上的情感色彩。再看结尾,柳是“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仍然沉浸于愁情中无法自拔,再看苏轼,已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将愁情归于平淡,于平淡中寻求洒脱,这是一种多么超旷的情怀啊!

2.“以诗入词”与“以诗教入词”

柳、苏二人在情感上的“颓旷之别”不仅与二人的作家品性还与二人的词学观有很大的关系。苏轼不仅是从手法上“以诗入词”更从诗词功能上以“诗教入词”。苏轼作词时“寓以诗人句法”(7),把诗的创作手法融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以写诗的宽阔视角来写词。这一手法的引入,使词打破了只写儿女私情、离愁别绪的狭隘范围,大大地拓展了词的创作领域,因而也就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笼,提高了词的创作格调。

苏轼又在内容和风格上的以诗教入词。我国古代传统诗教以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苏轼在作豪放词时更注重做到“豪而不浪”“放而不荡”,于豪放中更见洒脱和旷逸。苏轼企图使词也能承担社会功能,使词可以表情言志,反映社会现实,起到教化人的作用。苏轼使词雅化,使词从单纯的娱乐性文学作品转变为能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叹,自由表达情感、表现众多题材的新型诗体文学。苏轼“以诗入词”最终使词从歌场舞榭的音乐附属品转换为文人的案头陈列品,丰富了词的文学形式,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延长了词的文学生命力,为宋词发展“指出向上一路”。(8)

苏轼以诗入词在其所生活的北宋其实并不被当时的词人所接受,李清照批评他“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陈师道也称苏轼的豪放词“要非本色”。但其实纵观北宋词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到,承继五代花间词写男女情事流于世俗娱乐的词始终不被文人士大夫所耻,无法登入大雅之堂。如果没有苏轼发出“以诗入词”先声,那词这种文学形式很有可能由盛转衰走向末路,即使还有创作也很可能会后继无力而无法达到新的高峰。

注释: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金盈之.《醉翁谈录》[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

周云龙.柳永——宋代豪放词的奠基人[J].《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01期.

龙榆生.《词曲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余传棚.《唐宋词流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张思岩,宗.词林纪事[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2.

王灼《碧鸡漫志》卷2,《词话丛编》85页

参考文献:

[1]苏轼.苏东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2]汪圣铎校注.宋史.苏轼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吴梅,徐培均.词学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苏轼,顾之川译.苏轼文集[M],湖南:岳麓书社,2000.

[5]周云龙.柳永宋代豪放词的奠基人[J],中国韵文学刊,2002 (1).

[6]王辉斌.论苏轼豪放词在北宋的尴尬[J],文学研究,2004 (6).

猜你喜欢
柳永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从“柳三变”到“柳永”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