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减留白逆向比较

2019-03-15 02:00魏强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对比

魏强

摘 要:“删减留白,逆向比较”是诗歌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教学生品味、咀嚼、进入诗歌语言的途径。借助“删减”的手段,着重赏析被删减的词语在诗中所传递的含义,通过将原作与删减变形之后的诗进行繁与简的对比,从而“泡”开诗的意境和情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情境。

关键词:删减;对比;诗歌语言

通常情况下,鉴赏诗歌需要教给学生一个可操作性的模板或步骤流程。比如读标题、看注解、知作者、找意象、析动词、品炼字、比典故、判手法、定主旨、述情感,这些都是鉴赏诗歌不可或缺的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但我认为还有一种“删减留白,逆向比较”的品读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诗家语”的魅力。

对于近体诗来讲,要在平仄、节奏、音韵、对仗这些都满足的前提下,实现叙事、抒情、言志,诗人必然在遣词造句上下足功夫。况且,阅读经验告诉我们,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形象性、跳跃性、模糊性、暗示性都给阅读诗歌带来了难度。古人却将这种诗体形式玩得炉火纯青,让这种形式服务于不同境遇下的心志、不同体悟下的情感,达到了“言简而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给人以形象的画面和美的享受,让人久久回味。这些情感、这些心境、这些遭遇如若放在今天的语言表达形式中,表述出来就丧失了想象的空间和浸润心灵的功能。由此说明这恰恰是古代诗歌独有的魅力。因此,要从古诗语言的简约中读出无穷的意蕴来,读出时空的距离,读出诗人心灵情感漫游的节奏和变化来,方能体会诗人幽深的情思、宏大的视域和透彻的生命体悟。基于此,针对七言律诗,我采用了“删减留白,逆向品味”的阅读方法,从繁与简的对比阅读中“泡”开诗的意境和情感。

删减的目的不是认为这些词语不重要,恰恰相反,“删”是为了审视和咀嚼这些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删去以后诗歌会少什么,诗人的情感会少什么,诗的意境会少什么,作为读者的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少了什么。这“少了什么”就是进入诗歌语言的关键点,就是品味、咀嚼、入诗的门径。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去掉“借问”和“牧童”,诗歌就少了叙事的细节,就少了行人的仓促打问,就少了乡间田园的野趣,就少了生活情景的再现。再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如若删去“映阶”和“隔叶”,诗中就少了诗人探寻的行踪过程,就读不出一代名相的祠堂已沦落到无人问津、无人料理的境地,就少了幽深僻静而被人遗忘的孤寂和落寞。可见,删就是一种留白艺术,就是“泡”散诗歌语言的一种途径。

古代诗歌中的语言,字字珠玑,一字之差,境界不同,情感不同,意味不同。在读诗时就需要学生具备嚼烂语言的能力。有时候,对诗歌进行瘦身,将词语从诗中拿出来,才知道它们的分量,而将它们放在诗中却看不出来。从删减的词语的特征来看,多数是起着限定作用的修饰语,正是这些修饰语才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延伸,使得诗歌的意境得以拓展。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潜入诗歌语言。

对于诗歌语言,删与不删,孰优孰劣,一经对比学生才会恍然大悟。多一个词语和少一个词语,涉及的是诗人写作时的取舍构思。将原作与删减变形之后的诗进行一番对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更容易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会诗句遣词的意图,认识“诗家语”的特征:得来不寻常,语出必有意,意中定含情,情外别有境。

明白了七言诗的这种驱遣语言、流露情感、抒发襟怀表述方式,有助于清楚地掌握七言律诗的结構特征。

例如:欧阳修的《唐崇徽公主手痕》: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将其删减变成五言诗——

飞鸟尚啁啾,悲笳出塞愁。埋魂知不返,遗迹为谁留?

玉颜为身累,肉食为国谋。行路空叹息,花草自春秋。

删减之后的诗,表面虽变得简练,但显得直白,少了很多细节,没有了时间的跨度和时空的距离,诗人的情感也不再那么深沉强烈。再与原诗对比,着重赏析被删减的词语在诗中所传递的含义和所流露的情感,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故乡”:删去就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诗人情感的触发点,故乡是对公主内心设身处地的着想,是“出塞愁”的缘由,是悲剧命运的开始,与下句出塞相对应。

“何况”:与上一句的“尚”相对,作为物的鸟儿尚有眷恋故土、依依不舍之情,作为人的公主更不用说,愁苦程度之深可想而知。删去就没有了借景写人的含蓄手法,就体现不出公主作出的贡献,以及背后暗含的诗人的哀怨与悲愁。

“青冢”:公主的坟冢。删去就体会不到诗人看到这种荒败景象的凄凉心境,就体会不到崇徽公主的命运结局,就看不到此句是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中“独留青冢向黄昏”的诗句而来的。

“翠崖”:诗人的眼前之景,与青冢形成古今对照,交代了手痕所在之地,触发情思,由此忆起历史往事,删去就只是简单的叙述了。

“自古”:扩大和拓展了时间距离,将自己对一个人的遭遇、一个人的情感拓展成古今所有有着相同命运和遭遇的情感共鸣。不仅是对一个女子的同情,更流露了对所有女子命运的同情和惋惜。“和亲”在历史上一直是以朝廷的屈辱软弱,以牺牲女子的青春和身体来换取和平的手段。删去的话就没有了诗人内心饱含的愤怒和屈辱,就减弱了讽世伤时的分量。

“何人”:强烈的反问,强烈的情感,强烈的愤恨,流露出的是对肉食者的鄙视和怒斥,删去之后就变成了相反的意思。

“至今”:意思是时间的持续之久,一直如此而没有任何的改变,满含着诗人的无奈,删去就感受不到这种无奈郁积之久。

“岩、野”:细节的体现,真实的流露,诗人的眼前之景,情感的寄托点。删去就失去了历史痕迹萦绕在眼前的感觉。

再比如李商隐的《潭州》: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将其删减变成五言诗——

官舍暮楼空,今古入望中。湘泪滋竹色,楚歌怨兰丛。

战舰空滩雨,承尘破庙风。故园人不至,一醉与谁同。

品读被删减的词语:

“潭州”:一方面点题,交代诗人所到达的历史遗迹,是咏史怀古的起点,删去则失去效果。

“无端”:没有来由的,删掉就没有了情不自禁之感,就没有了睹物伤怀和触景生情的意蕴。表明“入望”不由自主,既是对眼前官舍楼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总写,也是思绪进入历史、进入往事的回忆。“无端”还写出了眼前之景和历史情感同时涌现的感受,一个涌入视线,一个涌上脑海、心头。正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最美的就是“无端”两字,若去掉诗句顿时索然无味。

“浅深”:眼前之景,一是形容竹色斑痕映入眼帘,浅浅深深,有轻有重,也是哀怨伤感的情绪涌上涌下,内心翻滚的流露,意味着看到此情此景情感哀伤的沉重程度。读者从“浅深”看到了湘妃的眼泪背后隐含着诗人一重一重的哀伤。

“重叠”:形容的不仅是重重叠叠的兰丛,还表露出诗人每看到一层兰草,就看到一层屈原的哀怨,看到屈原的哀怨重叠就暗示出自己的哀怨重叠深重。

“陶公、贾傅”: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赫赫战将,一个是文学俊才。战将停泊战船的滩头在雨中已经找不见战船的影子,只留下空荡荡的滩头,一个闻名一时的文坛俊杰的祠堂在风雨中裸露着屋顶和天花板,显得破败不堪,沧桑巨变,昔日的显赫与美好,今天的沦落与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删去就没有了典故中蕴含的深沉,就没有了古今交织于内心的伤痛,就读不出诗人与古人相通的情感。

“目断”:是极力远望,望而不见,望而无果。羁旅漂泊之情苦,渴望归乡之心切,是一个形象的行为动作。删去就不能体现诗人内心的苦涩与痛苦,焦灼忧愁之苦的程度也大大减弱。

“松醪”:含着汁与渣的酒。暗含了诗人没有佳酿可供排除这种种涌上心头的复杂情感。如果删掉,仅仅用“一醉”一词,无法体现出在当时的情景之下,诗人急于要排解内心压抑的痛苦情感而不得不喝的意味。

綜合分析删去的这些词语,每一词都体现了作者使用的意图,都是诗人情感的聚集。这些被诗人撷取到诗中的词语,都是被赋予了诗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被驱遣出来的。它们恰恰是欣赏和进入这首诗的关键,是走进诗人内心最有效而直接的途径。

类似的做法还可以用其他的七言律诗来实践,不一定在全诗,可以是个别语句,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边、不尽、万里、百年”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情感分量,透露着诗人个人境遇的凄惨,运用删减还原的对比就会一目了然。再比如“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空闻”和“无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日暮”和“江上”;“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阁中”和“槛外”,诗家语的妙处尽在其中。利用这种“删减留白,逆向比较”的方法,是掌握七言诗(尤其是七言律诗)语言规律和特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俞陛云.诗境浅说[M].商务印书馆,2017-07.

[2]江弱水.诗的八堂课[M].商务印书馆,2017-01.

[3]崔小康.好疑善问,以疑促思:谈学生质疑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138-139.

[4]刘志红.情动于心而形于诗:浅谈鉴赏诗歌情感的有效途径[J].黄金时代,2016(5):58-59.

[5]韩梦琴.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