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国际化探索道路研究

2019-03-16 11:29冯婧一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翻译人才评价体系道路

冯婧一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密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翻译人才是各项工作沟通的纽带。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推进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更能够从多个角度提升翻译人才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国际化探索;道路;研究

一、当前我国翻译人才评价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翻译人才评价需要统一的国际化标准

2003年以前,我国翻译行业并没有国家级认证的职业资格考试,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各自的翻译能力等级考试,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自2003年后,中国外文局以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正式承担起了行业管理规范的角色,在国家人事考试部门的支持下,制定了43种翻译专业资格评价考试标准,建立了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我国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仅在国内生根发展,现在还未能“走出去”,形成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国际化标准。

(二)翻译人才评价需要顺应“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对中国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提出要将评价结果探索国际互认的要求。随后,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一要求以文件形式提出“选择应用性、实践性、社会通用性强的职称系列,依托国家战略,积极探索跨区域职称互认;在条件成熟的领域探索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结果的国际互认”。总书记和中央关于国际互认的要求也是新的时代对翻译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提出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需要顺应“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推进海外版图规划,努力实现我国翻译人才评价的国际互认。

(三)翻译人才评价需要实践性的发展

翻译人才既属于学术型的人才,又属于应用型的人才。翻译人才评价需要学术和实践相结合,在时间上需具有延展性。翻译人才在初期获得了翻译职业资格以后,需要进行持续性的实践和继续教育,参与大量口译及笔译的双语互译工作,才能保障翻译人才素质的持续提升。在具体的实践发展过程中,翻译人才需通过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不断的训练和验证语言能力,提升“外语能力+行业知识”相辅相成的综合性能力,并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以多种评价体系的标准进行衡量。在现阶段,我国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性的发展相对薄弱,特别是中低级的翻译人员发展机会较少,社会相关的教学机构在继续培养人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造成大批翻译专业人士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流失。

二、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国际化发展的探索路径

(一)实现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职业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有多项考察标准,如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上海翻译考试以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其中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已在2017年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截至2018年底,每年参考人数突破21万人,已成为国内有影响力、有体量的翻译人才评价标准,特别是在翻译人才口笔译双语互译能力的实践检验上,已有成熟的评价机制。结合我国翻译职业改革发展政策导向,依托“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等多个国际间合作项目,我国国内输出的翻译人才,通过具备了统一的职业标准,可以帮助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专业的形象。

(二)构建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国际互认体系

新的时代对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统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这一特殊的时期,要求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相关工作应以孜孜不倦的实践和探索精神,深入扎根、发挥优势,从战略布局上进行改革,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国际影响力。因此,依靠多边经济贸易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充分保障翻译人才评价体系规范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完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运营模式,推进翻译人才评价体系一体化的发展,逐步实现我国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在部分国家的落地、互认,从而建立与对象国双语话语体系的进一步衔接,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三)强调翻译人才的课程优化体系的建设

翻译人才培养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强调翻译人才的课程优化体系的建设,实际上就是突出实现翻译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让人才评价体系建设,能够以国际化发展背景为要求,实现语言和文化之间跨学科的交流,使多种知识模式能够在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强化人才的思辨能力,突出关于人才思维的立体化培养,使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更加符合实际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翻译与专业知识详解和的模式,使课程设计与实践融合到一个平面上,让翻译人才能够突出自由发挥的特点,提升翻译工作的整体水平,突出翻译工作的能力建设。

(四)构建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国际化的平台建设

在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的国际化的平台建设中,要借助国外高校的力量搭建人才评价的平台,使国内外的翻译人才能够通过高校平台,学习中通晓国际准则,实现翻译人才在多语言文化环境下的发展。例如可以实施海外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让翻译人才开拓国际化研究视野,接触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不仅能够提高翻译的基本素质,而且能够感受到国际化背景发展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结语

在国际化探索道路的进行中,我国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需要放在国际化背景下去考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构建我国与各国话语体系的衔接、推进政治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敏.探索翻译中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评《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7,2(2)

[2]薄佩鈺,张延星.国际化商务翻译外语人才培养应做到“三要”[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2):181-182.

猜你喜欢
翻译人才评价体系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策略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