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9-03-17 06:30宾士友郑浩
广西农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种薯马铃薯广西

宾士友 郑浩

(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南宁 530022)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适应性强、营养成分全面、产业链条长、加工转化能力强、增产增收潜力大等特点,是宜粮、宜菜、宜饲的重要作物。 在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传统粮食作物效益低微和面积产量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的主粮化战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展历史新时代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广西农业农村厅的部署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到南宁、崇左、玉林、钦州、贵港、桂林、来宾等地就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如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与分析。

1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广西各级强化马铃薯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加大了脱毒良种和各项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马铃薯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也不断壮大,但同时受种植效益、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发展有所起伏波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面积先增后减,比重稳中有升

2005 年以前,广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只有13000~20000hm2[1],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发展,各地大力示范推广脱毒良种和免耕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等实用新技术,由2005 年的2.58 万hm2增加到7.51 万hm2,增长190.71%,但近些年由于政策支持资金不足及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马铃薯种植面积出现萎缩下降趋势,2017 年下降到5.89 万hm2。 与2005 年相比,2017 年广西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3.31 万hm2,增长56.14%,但与面积最高峰时的2014 年相比,减少1.62 万hm2,减幅21.57%。

同时,由于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作为主粮化开发的新兴粮食作物,马铃薯在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007~2008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仅占广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0.93%~0.94%,2010 年上升到1.01%,2011 年增加到1.73%,2016 年达到2.27%。

1.2 冬种为主周年推进

目前,广西马铃薯种植区域实现了从南部向北部推进,从冬季种植为主向周年种植推进,从纯种向甘蔗、幼龄果园间套种推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桂南冬种马铃薯产业带、桂北春种马铃薯产业带、一季稻区秋种马铃薯产业带和高寒山区夏繁夏种马铃薯产业带。

冬季主要以武鸣、横县、宾阳等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为冬种区,利用双季稻晚稻收割以后的冬闲田或旱坡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种植马铃薯,冬种面积约占广西总种植面积的80%~90%。 春、秋季积极探索春种、秋种马铃薯生产开发,据农情统计,近些年桂林市每年春种面积保持在0.33 万~0.67万hm2。 经过多年摸索,夏季桂西、桂西北高寒山区摸索总结出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夏种夏繁马铃薯生产经验和技术措施,如2011 年天峨县实施的马铃薯原原种夏繁秋种示范项目,经区、市、县三级专家组实地测产验收。

1.3 单产波动,总产随面积先增后减

由于气候波动,影响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平均单产水平出现较大波动。 2009 年春收的马铃薯面积下降到1.64 万hm2,比2008 年秋冬种减少了41.44%。 2009 年1月遭到强霜冻危害,同年8月末至2010 年3月中旬罕见的秋冬春连旱,严重影响了全区春收马铃薯单产的提高。 据统计部门的调查,2010 年广西马铃薯平均667m2只有1000kg。 2011年、2012 年春季,由于受到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广西马铃薯平均667m2产量分别只有1120.95kg 和1361.6kg。 2012 年10月底至12月初的连续降雨,造成桂南大部分冬种马铃薯播种季节推迟,烂种缺苗也比较严重,2013 年春收马铃薯全区平均667m2产量只有1380.7kg。 2014~2017 年,基本也是受播种时间较迟、霜冰冻危害等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的影响,广西马铃薯单产波动异常。 除2009~2011 年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及2017 年受严重霜冻的影响造成单产较大波动外,2005~2017 年广西马铃薯平均667m2产量维持在1300~1400kg 的水平。

2013 年以前广西马铃薯总产一直低于100 万t,2013 年以后总产连续5 年保持在100 万t 以上;从2012 年至2017 年,受种植面积波动较大的原因,广西马铃薯鲜薯总产先增后减(见图1)。 2011 年广西马铃薯鲜薯总产89.3 万t,2012 年达91.5 万t,2013 年跃升至129.9 万t,2014、2015 年连续两年维持高位,分别为148.95 万t 和148.8 万t,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随后总产开始下降,2016 年下降到130 万t,2017 年降至114.17 万t,相比2014 年最高总产分别减少12.72%和23.35%。

图1 2005~2017 年广西春收马铃薯鲜薯总产量(万吨)

1.4 技术进步产业成型

自2003 年以来,通过政策扶持、重点培育、示范引导和集成创新,推动了马铃薯生产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冬季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体系,制定和颁布了我国首部马铃薯免耕地方标准,技术研究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推广应用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由广西农技推广部门组织实施的《冬季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2008 年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 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广西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扶持重点产区马铃薯生产发展,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加大了良种良法的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力度,广西北繁南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榕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乡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外公司、企业加强合作交流,积极调运合格脱毒种薯供应生产需要和创办生产示范基地、组织订单化生产,各种流通中介、经销商也纷纷加入产品运销、市场开拓等环节。 同时进一步加强本土化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扩繁,有十多个自育品种已通过品种审定,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南宁设立了综合试验站。 广西马铃薯良种繁育、种薯调运、科技创新、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基地创建、生产开发、产品运销、市场开拓等各环节的社会化、产业化服务团队逐步壮大,产业链基本形成。

2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马铃薯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马铃薯产业是广西新兴的特色优势产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前几年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种植规模的扩张和耕作技术的变革,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

2.1.1 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形成 广西农业科学院仅有少数几个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马铃薯品种选育,基础材料缺乏,仪器设备陈旧,科研成果少,近年来育成的10 多个品种大多处于“只审不推”的状态。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缺少从事马铃薯科研、教学的专业人才,大学和农业大学、中专学校还没有专门开设马铃薯课程,相关人才缺乏。

2.1.2 区内良种繁育体系缺失 广西曾经组建过两个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桂西、桂西北等地海拔在1000m 以上的高寒山区也曾小面积扩繁成功,但由于缺乏资金扶持和企业参与,至今尚未建立起“优良新品种引育→茎尖脱毒→病毒检测→试管苗培养→瓶苗工厂化快繁→大棚微型薯生产(原原种)→高寒山区脱毒原种扩繁→合格种薯供应”这样一个适合广西生产实际的区内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与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1.3 本土流通队伍营销能力不强 马铃薯单位面积产出量大,本土消化能力不强,也缺少专业批发市场,一般是在田头收购鲜薯后直接装箱、装车运往武汉、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由于广西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对等等原因,使区内参与马铃薯鲜薯收购和运销的公司、企业不多,目前还没有一家从事马铃薯鲜薯直接从广西出口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的公司或企业,少量的出口也是通过深圳、东莞等地转出口。 虽然每年2~3月大批湖北、湖南、安徽、上海的客商云集武鸣等地收购马铃薯,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但也存在相互串通压价、压市的现象,反而影响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2.1.4 产后加工增值处于空白 广西马铃薯上市时间为每年1~4月,主要以鲜薯为主外销北方等省区,通常销路较好,价格较高。 但是进入加工环节的鲜薯数量极少,只有个别作坊尝试过马铃薯粉条的初加工。 2018 年初,广西北繁南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兴业县建设“土豆工厂”对马铃薯进行精细分选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铃薯品质和附价值[2]。因此,只有鼓励、扶持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薯片、薯条、薯泥等高端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条,增强加工增值转化能力,才能调动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优质脱毒良种供应难以满足生产发展需求

优质脱毒良种是大幅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手段,一般能增产30%~50%,甚至更高。但由于广西种薯繁育和供应体系不健全,未创办有区内脱毒良种繁育基地,在区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属于与广西合作创办的、专供广西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脱毒良种的繁育和组织供应受制于北方,存在种薯来源不稳定、价高质次、运输路途远、储运损耗大等问题,全区脱毒良种推广率不足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是自留种,极少部分是自繁种。 因此,优质脱毒良种的繁育与供应成为制约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据14 个市的调查统计,全区自留种用量约占总用量的25.59%,商品薯做种薯的约占30.32%,二级良种约占12.22%,质量较好的一级良种、二级原种和一级原种仅占31.87%,远落后于广东省。

2.3 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到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产量、效益逐年提高,但由于种植比较分散,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低,涉及农户比较多,农技推广部门试验研究、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经费短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农技推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生产技术到位率的提高。 种薯处理不及时、消毒催芽技术不过关、种植密度不合理、水肥管理不规范、病虫防控不到位、防冻抗灾技术不落实等问题普遍存在,栽培管理较粗放,免耕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水肥一体化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潜力远未发挥,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自然灾害频繁,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广西是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省(市,区)之一。马铃薯种植期间的秋冬季,广西不同地区易发生洪涝、干旱、冰冻、霜冻、阴雨寡照等自然灾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及防灾减灾能力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2008 年1~2月,50 年一遇、横扫南方多个省(市,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桂中、桂北马铃薯大面积冻死、桂南马铃薯大面积冻伤;2017 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广西连续多场强降雨,造成桂南地区大部分晚稻收割季节推迟,导致冬种马铃薯错过了最佳播种季节,进而影响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效益的提高。

2.5 与全国先进省(市,区)和周边省(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10~2016 年,广西的平均马铃薯种植面积5.86 万hm2,仅占全国同期平均数的1.07%,占比非常小,面积仅比广东多1.3 万hm2,比福建、湖南同期少2.05 万和3.89 万hm2。 2016 年广西马铃薯种植面积3.89 万hm2,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17%,比广东省多1.9 万hm2,比福建省少1.86 万hm2。

2010~2016 年,广西马铃薯鲜薯平均667m2产1262.99kg,比全国同期平均667m2产高144.54kg(12.92%);比广东省同期低392.2kg(23.7%);与湖南省、四川省同期的1275.72 和1266.46kg 基本持平;比云南、贵州、重庆3 省(市)分别高17.5%、22.67%、10.89%, 但低于福建省同期39.7kg(3.05%)。 2016 年广西马铃薯鲜薯平均667m2产1294.2kg,是广东省平均667m2产1585.15kg 的81.6%,与辽宁、吉林、西藏3 省的1904.75、2257.45和1948.45kg 还有较大差距(见图2)。

图2 2016 年全国主要省(市,区)马铃薯鲜薯平均单产(kg/667m2)

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3.1 资源优势明显

3.1.1 气候优势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喜冷凉但怕霜冻。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秋冬季温、光资源丰富,无霜期长。 桂南大部分县(市、区)(上思等县除外)和右江河谷的平果、田东、田阳、右江等县(区)及都安、大化、马山等地每年只有1~3d 有霜。 桂南地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平均气温为11~26℃,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和薯块膨大(马铃薯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0~25℃)。 如在2008 年春季这种极端气候条件下,南宁市室外地表最低温度仍在2℃以上(广西大学测定),并未达到危害马铃薯生长的临界温度0℃。 那年桂南大部分马铃薯仍能获得较好产量,历史再次证明桂南地区发展冬季马铃薯具有无比优越的气候条件。

3.1.2 节令优势 桂北秋种马铃薯8月底至9月中旬播种,12月中下旬至次年元月中旬收获;桂南冬种马铃薯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播种,次年2月下旬至4月初陆续收获上市;桂北春种马铃薯元旦前后播种,“五一”前后收获上市。 而全国其他主产区春夏播种的马铃薯收获期为5~11月。 广西秋冬季马铃薯收获、上市时间正好填补了北方主产区鲜薯供应的空档期,此期正值全国蔬菜春淡季节,需求量大,市场好,产品供不应求。

3.1.3 区位优势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有望成为东南亚各国农产品贸易的中心,马铃薯具有较大的国际潜在市场。 因为东南亚大部分国家气候炎热,不太适宜种植马铃薯,但当地马铃薯的需求量又十分巨大。 同时,广西毗邻粤港澳地区,一方面该区域马铃薯消费市场大;另一方面,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又是出口马铃薯的集散中心。 广西冬季生产的马铃薯产品运输路途短、损耗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3.2 发展空间广阔

3.2.1 春、秋、冬种马铃薯发展潜力大 不同季节种植马铃薯的发展空间极大。 桂北春种马铃薯适宜区的桂林、柳州、贺州3 市共有晚稻播种面积21 万hm2,在晚稻收割后的元旦前后可避霜种植小春马铃薯,“五一”前后马铃薯收获后再播种早稻[3]。 广西每年还有超过13.33 万hm2的中稻,中稻收割之后可发展种植秋种马铃薯。 根据广西气候中心廖雪萍等研究,广西冬种马铃薯气候区域可分为冬种马铃薯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气候最适宜区约占广西陆地总面积的8.5%,气候适宜区约占广西陆地总面积的20.3%,气候次适宜区约占广西陆地总面积的21.7%,这为马铃薯发展提供条件。

3.2.2 间套种马铃薯发展潜力大 春种、冬种马铃薯适宜区甘蔗种植面积72.2 万hm2,按三年轮换一次计算,每年有新植甘蔗地超过23.33 万hm2可间套种马铃薯。 另外,广西各地每年有不少的新植果园、幼龄果园和落叶果园等可间套种马铃薯。

3.3 增产潜力巨大

马铃薯的理论产量极高,可超过10t/667m2,是全球主要栽培作物中光能、水分、土地和劳动转化效率最高、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每天可收获51.4g/m2的干物质[4]。 2006 年全世界1873万hm2马铃薯,总产31385 万t,平均667m2产1.12t,我国马铃薯平均亩产只有1100kg 左右,但各地也有不少高产典型。 据陕西日报(2007 年9月24日)报道,陕西省靖边县高海则专用土豆生产基地栽培 的 38hm2布 尔 班 克, 平 均 667m2产 达4768.5kg;甘肃日报报道,甘肃省安定区高峰乡牌坊村马铃薯示范点平均667m2产高达4239.44kg,最高667m2产达6479.44kg。 广西马铃薯平均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正常年景情况下一般平均667m2产1400kg 左右。 2016 年,经专家组对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的《钦州市一年三造粮高产栽培技术攻关》项目攻关田进行验收,最高马铃薯667m2产鲜薯达4435.5kg[5]。 可见,在选好品种、种植方式得当、栽培管理及时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广西马铃薯平均667m2产完全可提高到2500~3000kg,增产潜力巨大。

3.4 市场需求旺盛

马铃薯是集粮、菜、饲为一体的多功能、多用途营养作物和工业加工原料[6]。 2010 年全世界人均马铃薯占有量约50kg,其中用于食品的约占60%,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人均年消费量超过70 多kg,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人均消费水平大于100kg。 2007 年我国的人均马铃薯消费量仅32.53kg,比美国的55.65kg 少41.55%,远低于白俄罗斯(188.85kg)、俄罗 斯(133.49kg)、 乌 克 兰(130.94kg)、 波 兰(122.88kg)和英国(106.56kg)。 广西马铃薯以鲜薯销售为主,主要供应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粤港澳地区和东盟各国。 这些区域人口数超过11 亿,每年1~5月,按人均消费鲜薯15kg计,总需求超过1500 万t。 目前,南方冬种马铃薯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南部等少数几个省(区),播种面积不足26.67 万hm2,总产不超过600 万t,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6]。 因此,只要建立和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拓展国内外特别是东盟各国市场,冬种马铃薯的产品销售市场十分广阔。

4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4.1 建设两大基地,突破瓶颈克服难题

一是建设“北繁南种”基地。 鼓励、引导、扶持广西有实力、讲信誉的农业龙头公司(企业)加强与外省的合作,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建设好一批区外稳固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保证脱毒种薯的供应。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扶持有技术、有实力的单位或企业,在桂西、桂西北的高寒山区(海拔1500m 以上)建设好一批区内脱毒种薯扩繁基地。 坚持两条腿走路,逐步建立、完善适合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供种机制,缓解秋冬种脱毒良种紧缺的不利局面[7]。

4.2 培育两大队伍,确保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

一是培育科研与技术推广队伍。 与区内外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校、所和专业大公司、大企业合作,培育一批从事马铃薯科研、育种、新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的队伍,切实加强马铃薯品种选育与改良、种薯扩繁、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到位率。 二是培育和壮大市场流通队伍。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市场流通和产业开发,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改变过去信息不灵、行情不清、流通不畅的盲目生产状况[8]。

4.3 推动两大转变,发挥品牌效益和提高加工增值能力

一是通过优先扶持优势主产区重点县、乡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每年创建一批高标准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推动马铃薯生产由分散经营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的转变,提高规模生产效益,打造绿色品牌或地方特色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推动以鲜销为主向鲜销与加工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的马铃薯食品、淀粉、全粉、炸薯片、速冻薯条等加工、贸易企业到广西投资办厂,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就地加工增值。 或扶持区内一些木薯淀粉加工企业改造生产设施设备,参与马铃薯淀粉初加工、精加工,确保大发展后能就地消化、增值,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

4.4 开拓两大市场,搞活市场流通和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今后要制订更多优惠政策,培育和壮大流通队伍,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经济能人。 一方面,充分利用广西马铃薯正好填补北方鲜薯供应空档期的节令优势,大力拓展粤港澳和东部沿海、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等国内市场。 另一方面,要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广西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地缘优势和桥头堡作用,鼓励和扶持广西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市场流通,紧密联系东盟各国农副产品市场,打通从广西本土直接出口东盟的市场营销渠道,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5 加快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制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政策,推动马铃薯产业科学发展

主产区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马铃薯生产作为秋冬季一造粮食作物和正造粮食作物来抓,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尽快制定《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建议广西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统筹发改委、财政、金融、税务、农业、农资、农机、科技、水利、铁路、交通、外贸和科研、教学等部门,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建立、健全马铃薯科研育种体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种薯繁育和供应体系、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和产品加工体系,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品种选育、种薯繁殖、良种供应、基地建设、技术开发、流通销售、产品加工和外贸出口,形成完善、配套、齐全和运行高效的马铃薯社会化、产业化服务体系。

5.2 强化财政支持,建立健全社会化、产业化服务体系

马铃薯产业是保障广西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要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 要从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高度,加大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 建议增设马铃薯科研育种基金,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农业高等院校开设马铃薯课程和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扶持建立省级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和区内马铃薯脱毒种薯夏繁基地,缓解外调种薯紧缺的被动局面;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秋冬季自然灾害能力[9];加大马铃薯耕、种、管、收、运、储各相关环节专用农机综合补贴,提升马铃薯产业技术水平;健全区、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网络,激活农技推广队伍,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技服务质量和技术推广水平,提升马铃薯生产的科技含量。

5.3 加快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一是建议实行马铃薯良种补贴。 马铃薯脱毒良种每667m2投入约需600 元,占到物资投入成本的三分之一,建议出台马铃薯脱毒良种补贴政策,将脱毒种薯纳入粮食生产支持补贴范围,充分调动各地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建议加快推进马铃薯种植政策性保险。 加快推进马铃薯政策性涉农保险工作的开展,扩大政策性保险受益面,将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纳入保险范围之内,减少广西种植马铃薯因霜冰、冰冻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损失。 三是建议加强贷款扶持力度。 强化金融、银行部门的合作,引导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资金扶持,增加贷款额度,为广西中小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民解决发展马铃薯的生产资金。 四是建议强化销售流通体系的建立。 要培育壮大马铃薯购销经纪人队伍,与国内的主要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培育从边境地区直接出口东盟各国的市场营销队伍,实现从粤港澳转运出口和边境直接出口。 在特殊年景情况下,通过财政资金补贴政策鼓励经销商到全国各地和东盟国家开拓市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5.4 突出重点区域,加大资金扶持,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建议广西财政每年安排3000 万~5000 万元的马铃薯专项发展资金,在脱毒良种、技术集成创新、专业农机具应用、地方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重点扶持群众基础好、生态环境优、技术力量强的县(市、区),创建30~50 个千亩连片的马铃薯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出口创汇型生产示范基地或脱毒良种繁育基地,做到高标准创建,高质量实施,高水平展示,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 通过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培植和扶持一批发展典型,摸索、总结和推广成功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做法,发挥标杆引领作用,推动优势产区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5.5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水平

目前,广西只有少数几家专门从事马铃薯产业开发的企业,且实力都比较弱小,带动能力比较有限。 建议从自治区层面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给予贴息贷款并从税收、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和扶持一批基础好、信誉好、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参与马铃薯良种繁育、种薯调运、生产基地开发和流通销售、产品加工出口,逐步把其培育成为马铃薯产业的龙头企业。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资金、市场、技术等优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管理模式,发展订单生产,提高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种薯马铃薯广西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娄烦推动马铃薯良种行动
广西贵港
马铃薯有功劳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火星马铃薯”计划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