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心雕龙》中的才学观

2019-03-17 11:54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才学天资文心雕龙

张 慧

(上海大学 文学院, 上海 200444)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作家的创作能力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细致的探讨。在他看来,才主要指才华、才情等,学主要是指学习、学问、学识。本文通过梳理《文心雕龙》中涉及才、学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才与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研究刘勰的才学观。

一、才由天资,才有庸俊,才性异区

才在中国文论史上受到许多文人和文论家的重视推崇。在刘勰之前,班固的《诗骚序》、葛洪的《抱朴子》以及颜延之的《颜氏家训》等作品都对人的才进行了阐述。葛洪在《抱朴子·辞义》中写道:“夫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或浩瀁而不渊潭,或得事情而辞钝,违物理而言功,盖偏长之一致,非兼通之才也。暗于自料,强欲兼之,违才易务,故不免嗤也。”视文为才,是整个魏晋六朝时期一贯的、普遍的观念[1]。葛洪在这里对才做了辩证的认识,认为人的才有清浊,有高下之分,不可强求。这和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才的论述有着直接的关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关于才的论述有很多,主要是指作家的才华、才情、才识,据统计,书中涉及这类含义的论述有74处[2]。他提出“才由天资”“才有庸俊”的说法。从作家的禀赋方面来说,才华是天生的,作家的才是由天资所决定的。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及其成就髙低的先决条件。“文章由学,能在天资”[3]。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优秀的作家,要看他是否具有才。但刘勰也认为,作家的才华是有层次的,有平庸和杰出之分,如《体性》篇所说“然才有庸俊”。才也不是单一而论的,即使都具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才华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才的体现因人而异,正如《体性》篇中提到的“才性异区”。

刘勰认为作家虽然都有才华,因为个人的气质、禀性不同,不能只用一个尺度来衡量。正如《才略》篇结尾“赞”中所说:“才难然乎?性各异禀”。才华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有通才与偏才的不同,他在《议对》中指出,“难矣哉,士之为才也!或练治而寡文,或工文而疏治,对策所选,实属通才;志足文远,不其鲜欤!”作家既要有政治才能,又要有文学才情,这样的通才非常难见。才华也有高下之分,曹植被认为是俊才的代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赞扬曹植的文才。富有才华的作家在不同的文体方面也有所偏擅,“琳、瑀以符檄擅声,徐干以赋论标美”(《才略》)。才思有豪放与婉约的区分,有的作家才豪气爽,有的情思婉细,“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指瑕》)。还有创作思路的不同,“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附会》)。

刘勰认为才情的优劣应当以作品的优劣来衡量,不能把才的不同表现看作才的不同程度。如《才略》篇中对曹植和曹丕文才的一段评论:“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以前的观点是,曹植的才华高于曹丕,但是刘勰认为曹丕“亦无懵焉”。对于“亦无懵焉”这句话的解释,各家注本莫衷一是。它语出《左传》,“懵”通“瞢”。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解释“懵音梦,闷也,愧也,忧也”[4]。另外据《国语》:“臣得其志,而使君懵,是犯也。”这里的懵也作“羞愧,惭愧”解,因而懵应当是愧的意思。这句是说,曹丕比起曹植来也无可愧,即并不逊色。才华反映在二人创作速读方面,曹植“思捷而才俊”,曹丕“虑详而力缓”,这正是“迟速异分”;反映在二人作品风格上,曹植“诗丽而表逸”,曹丕则“乐府清越,典论辩要”。曹丕能“迭用短长”,互相参看运用自己的所长所短,因而虽然在创作反映敏捷方面不如曹植,但同样也可以写出风格独特的优秀作品,也就是说曹丕的才华和曹植相比,并不逊色。

二、学在博见

《文心雕龙》中的学是指学习、学问、学识,等等。学对于创作十分重要,学问的大小决定作品的深度,只有丰富的学识才能创造出出众的作品。作家首先要博观博见,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眼界开阔,明辨事理,“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知音》)。在《通变》篇中,刘勰对自上古以来的文学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通”强调对先代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变”则侧重于创作中的推陈出新,在他看来,历代的创作都是在学习前人基础之上,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在继承方面,刘勰认为要“古今备阅”,但是又并非全盘接收,而是要加以鉴别取舍,“弃邪而采正”(《诸子》)。在具体学习对象上,因为当时南朝浮侈浅靡文风盛行,刘勰多次强调写作要从经典中汲取营养,“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事类》),要矫正当时流行的肤浅轻薄的创作倾向,写出具有感化力量的,引用事例真实而涵义正直的,文辞精练而富有文采的作品[5]。

除内容博见之外,刘勰还主张广泛学习文学的文体论和创作论,每种文体的名称与写作规范各不相同,必须要对文体的基本体制规范和写作要领加以学习,辨别其中的差异。在《明诗》第六至《书记》二十五中,他从各体来源,发展演变,代表作家篇目,文各体要,体制缺陷等方面论说了文体的特点,作家的创作必须要在文体规范内进行。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方面,作者亦需要加以把握学习,正如《总术》篇所论:“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情源,制胜文苑哉?”要鉴识作家的才华,就要看他能否剖析作文的奥秘。作家要掌握作文之奥妙,就要全面通晓写作的方法。刘勰在《定势》篇中批评了一味在技巧上求新求奇的做法。他认为真正高明的作家能够用正常的方法,驾驭新奇的文句,“旧练之才,则执正以驭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过分求新逐巧,最终会导致“文体遂弊”。

三、才与学表里相资,主佐合德

刘勰虽然强调天赋的作用,但并不是天才决定论者,在《神思》篇谈创作思维时,着重提出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才的富足需要识的广博,可见学对于才的重要性。在《事类》篇中,他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才与学的关系:“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釆,表里相资,古今一也。”在刘勰看来,才和学是不同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才和学有内外之分。才由天资,是从内而外发出的。而学是后天努力得来的,是一个人成才的外部条件。 “才为盟主,学为辅佐”,才和学二者的地位并非等同,才居于主,学居于辅,后天的学习可以提高人的创作才能。文学创作需要才,这毋庸置疑,然而仅有才是不行的,必须要充实自己的才华,使其有所丰富,让才华有所发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天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平凡的人,他们需要锻炼和磨砺。“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即使像杨雄那样有才的人,也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成为鸿儒的,更何况普通人。有才无识或有识无才都写不出好的文章,“才学偏狭,虽美少功”。学贫者如张子,“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然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出,斯则寡闻之病也”(《事类》)。才馁者如桓谭“桓谭著论,富号猗顿,宋弘称荐,爰比相如,而《集灵》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于讽论,不及丽文也”(《才略》)。

刘勰的才学观具体可以分为“因性练才”“役才课学”“功以学成”这三个层次。首先是“因性练才”。在《体性》篇中,作者这样论述才、学、习之间的关系:“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刘勰认为,决定作家风格的是作家的个性,而个性由才、气、学、习四个方面组成。先天之才决定创作者文章的风格,后天的学习决定着文章道理的深浅和题材的雅俗。一般地说,“才”之高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不断提高,也会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下滑。作家的才虽然不能强求一律,但是可以对自己有所认识,了解自己的禀性,从而达到“因性成练”。《体性》篇也涉及到了“学”和“练”的内容,“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在《序志》里也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所谓“学”,就是以圣人为师,所谓“练”就是以经书的体式为准进行训练。经过“因性成练”的过程,作家身上的才,才能够转换为更高层次的审美效果,达到“文如其人”的目的,创作出具备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其次是“役才课学”。这是在“因性成练”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要求,《才略》篇说:“然自卿渊已前,多役才而不课学;雄向以后,颇引书以助文,此取与之大际,其分不可乱也”。刘勰认为西汉的辞赋创作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司马相如、王褒以前的汉代作家大多驱使才气而不注意考求学问;扬雄、刘向以后的作家,则颇注意引用古书以助写作。这两类作家都未能较好地处理才与学的关系,属于“才学偏狭”的例子。再次是“功以学成”。一个作家如果不学习知识,是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来的,只有将才与学结合起来,才能“文采必霸”。

魏晋时期文学中的才学观联系着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受当时才学观的影响,文艺审美批评的主要对象从作品的内容题旨,转移到作家个人的天赋及其表现上来。在魏晋六朝的文艺理论中,大多认为在文学创作中起根本作用、决定作品成败的是作家个人的才学。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到的才学观,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且更加全面而丰富。他认为才由天资,才有庸俊,才性异区,但他不是天才决定论者,不是片面地夸大才的决定作用,他强调了后天学的重要性,认为才与学只有表里相资,主佐合德,方能够文采出众。这些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才学天资文心雕龙
别让“天资递减律”成为孩子进步的障碍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