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一时”和“一下子”

2019-03-17 15:49杨玉环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二者副词自主性

杨玉环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一、引言

近年来,学界对“一时”和“一下子”都分别做了一些研究。金洪臣分析了“一时”的词性,探讨了它在不同句子中的语义特征及语用;丁雪欢探讨了“一时”的三类语法意义;赵艳梅主要研究了“一时+VP”的语义类型、边界性及隐含动态特征;汤潍芬对“一下子”的语法功能及语用方面呈现的特征进行了描写;王代连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阐述了“一下子”的特殊性。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一时”和“一下子”的单独探究,偶有学者注意到了“一时”与“暂时”的异同关系,但学者们很少关注到“一时”和“一下子”有混用的情况,我们基于此对二者进行探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一时”的释义有4个:①名词,一个时期:此一时,彼一时。②名词,短时间:这是一时的和表面的现象。③副词,临时;偶然:一时想不起他是谁。④副词,重复使用,跟“时而”相同:高原上天气变化大,一时晴,一时雨,一时冷,一时热[1]1537。词典中对“一下子”没有单列,而是将“一下子”囊括到“一下”去解释,“一下”是副词,表示短暂的时间,也说一下子[1]1539。

检索CCL和BCC语料库发现,“一时”的主要用法集中在副词,尤其是第三个义项使用频率很高。高频出现的副词用法和副词“一下子”多少会有混淆的情况,我们讨论的范围排除①中“一时”作宾语的情况。至于②,虽说《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一时”表短时间划定到名词作定语的范畴内,有关副词能否作定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有一系列的讨论,但根据如今发表的文章来看,有许多学者已经承认副词可以作定语。张谊生认为修饰名词是副词的超常搭配功能,副词修饰名词是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2]。学者们对“一时”的词性也有很多疑问,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多。但是,“一时”在这里是实指的“一段时间”,名词性较强,所以②中“一时”名词作定语也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我们的研究对象是③和④。(以下例句(1)~(27)来自CCL语料库,(28)~(37)来自BCC语料库)

从搜集到的语料来看,“一时”和“一下子”作副词使用时,二者有些情况下可以替换,有些情况下又不能替换。如“这时尚不分高下,同样有出身。但那是一时济急”,这里二者就不能替换。又如“高考落榜后,我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在小城里和一帮朋友鬼混。”这里的“一时”可以替换为“一下子”。可见“一时”和“一下子”确实有同有异,我们重点讨论的也是“一时”作为副词与“一下子”在语义、语法方面的异同,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思路。

二、“一时”和“一下子”的语法意义

(一)表“短时间”

“一时”作状语,表短时期内某种情形持续不变。一般用来修饰VP或AP,表示后面的VP或AP持续一段时间不变,它们的进行都需要一个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比较短暂。如:

(1)他就趁机组织学会,发行报纸来宣传,一时附和的人很不少。

(2)德国军队尽管一时席卷西北欧,但是始终只能空袭英国,却不能够直接地进入英伦三岛。

(3)老师喜欢把新材料一下子讲完。△先生肯将新材料爱一时讲澈。[闽南话]

(4)这时尚不分高下,同样有出身。但那是一时济急。

(5)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一时愕然。

“一下子”作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迅速或状态转变的快。

(6)他忽然看见啤酒箱上有一只宵行的老鼠正在偷他吃剩的晚餐——山芋,看见了人,一下子就迅速地溜走了。

(7)他的奸笑的脸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以威胁的口吻说:“那么,嫂子一定要你回去,要是不回去,那是不行的。”

(8)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9)方太太手里拿着两张扑克牌,脸红脖子粗的跑进来,把门一摔,一下子坐在椅子上。

(10)宝庆一下子高兴起来了,高兴得把一天的忧愁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1)~(10)中“一下子”和“一时”彼此不能替换,它们之间有一个时长的问题,“一时”所修饰的情况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相对说话人的认知而言历时比较短;“一下子”所修饰的情况是一瞬间就能完成,比“一时”的历时短,动作不存在持续的状态,有时为了突出动作完成的迅速,“一下子”会和“就”“迅速地”等副词连用,(6)中的“一下子”与副词“就”连用,“就”表示事情结束得早,这里强调“老鼠溜走”这件事情结束得早,再加上副词“迅速地”,极言动作快,耗时短。

(二)表“突然性”

“一时”指某件意外的事情使经历者不知如何反应,这些突然发生的事给经历者造成一些现实的阻碍。如:

(11)这意外的碰见,使得赵玉林一时楞住了,不知说啥好。

(12)包间里只剩下了我和作曲家杨名,……我一时不知该找个什么话题让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在(11)中由于“意外的碰见”导致主体“愣住了”。在(12)中由于只剩下两人,突然让主体不知该怎么做。(11)(12)中都是在经历者没有准备的前提下,猝不及防发生的事情让主体一度陷入慌乱。

“一下子”表事情发生的突然。有时会陈述这个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往往对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后续情形有一番说明,陈述其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一般是受到前者惊吓后的不好反应。如:

(13)像受了惊吓的小儿似的,睡着睡着他就猛地一下子吓醒。

(14)韵梅一下子坐在地上,双手捧着脸低声地哭起来。

(15)门一下子开了,宝庆走了进来。

(16)他一下子叫了起来。她瞪了他一眼。

(17)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走开,站在枣树下。

(13)~(17)都是由突然性事件致使一系列不好的结果,因为前面的突发性事件一般是负面的,随之而产生的结果也是负面的。“一时”和“一下子”二者都可以表示“突然”“突发”,但强调的点不同。“一时”强调原因,而“一下子”更强调结果,结果一般是不好的,且程度比较严重。

(三)表“量小”

“一时”用在谓词后作补语,补充说明某种状况持续的时量短,往往是某一事件为当时所追捧,但是暗含着这种情形后来逐渐消失。“一时”的这种用法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NP+VP+一时”。如:

(18)但是他的运动盛极一时,好像全国舆论是拥护他的。

(19)计算机还能够作曲,奏出的音乐在国外曾经风靡一时。

(20)若为市语方言,则虽便捷一时,称快一地,要无以明于天下后世。

“一下子”作补语,表示动量小或时量少。如:

(21)先生用手杵了他一下子。

(22)梁先生对于伟大的无产文学的产生,曾经显示其“等着,等着,等着”的耐心和勇气,这回对于理论,何不也等一下子,寻来看了再说呢。

(23)他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两声。

(21)(23)表示动量小,(22)表时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一时”“一下子”无法随意互换,关键在于“一时”主要表时间量,而“一下子”兼表动量和时量,只有当“一下子”表时量时,才能和“一时”替换,但能否替换还要看二者本身的时量长短,如在(22)中就不能替换,原因在于“一下子”要比“一时”的时量短。

(四)表“时而”

“一时”连用相当于“一会儿……,一会儿……”其连接的前后情况相反,突出变化强烈。如:

(24)一时上,一时下;一时兴高采烈,一时垂头丧气。

(25)她好像是染了痼疾的病人,病一时好一时坏,最后濒死的时候,忽然得到转机。

“一下子”连用,表示动作的变化。因为“一下子”的时量比一般的短暂性副词小,变化更快,所以,“一下子”连用更能体现主体动作的快速变化,引起对方的厌恶,有一种不满的情绪在内。如:

(26)他们一下子到这边吃根油条,一下子又到那边吃个烧饼,滚烫的,一个铜子也用不着花!

(27)一下子不准他发歌,一下子又要他发歌,还要发到县里去,好像他是床脚下的夜壶,要用就拖出来,不用就塞进去。

相比之下,“一时”连用只是对情况的客观陈述,而“一下子”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怨恨、不满等消极情绪。

三、“一时”和“一下子”的边界性

“一时”和“一下子”后跟VP或AP时,以说话人所处的时间为参照点,事情具有已然性或未然性,同时都有边界。

“一时”+VP/AP既有已然性,也有未然性。在(2)中“德国军队尽管一时席卷西北欧”,显然这件事情已经结束,暗含这种情况并非一直持续到现在,而是在过去保持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在(11)中“赵玉林一时愣住了”,虽然陈说的是说话人当时所注意到的,但是已经发生的事,具有已然性。“愣住”这一状态已经成为说话者回忆的对象,结束的边界性很明显。至于事件开始的边界即使句中没有具体说明,在说话者看来也是明确的。在(2)中德国军队席卷西北欧开始的时间点在说话者看来是一个常识,不需要交代,时间点是明确的,以进攻波兰为起点。在(11)中的开始和结束边界可能不像(2)中那么明确,但也是有边界的,只是比较模糊。

“一下子”后跟VP或AP表示已然,事情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突出变化后的状态,以变化后的状态为完结的边界。在(7)中“他的奸笑的脸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变化已经完成,现在他的脸由“笑”到“严肃”,以脸的严肃状态作为转变的边界。至于开始的边界是不明显的,因为“一下子”的时长极短,在所叙述的情境中基本看不到开始的时间点,而且动作也是立马完成。另外,“一下子”后跟VP或AP表示已然还有一些形式上的标志,比如,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会加“起来”“就”“了”“去”等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结束,完结边界更加明显。

总的看来,“一时”和“一下子”多表示事情的已然,而“一时”的开始边界相对比“一下子”更加明显,“一下子”的完结边界比“一时”更突出,呈现出完结时的一种状态。

四、“一时”和“一下子”的否定情况

检索BCC语料库中的文学作品发现,“一时”经常用在否定句中,而且多以“一时难以”“一时不”“一时没”等形式出现,检索到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一时”的共8888条,其中否定形式就有658条,例如:

(28)大舅为人不过拘谨一点,虽然一时不大明白,事情过了,多想想就会清楚的。

(29)我一时不想进城,天气热,嘉庐那间屋子气闷得很。

(30)郭样一时没注意,竟说出声音来了。

(31)您一时难以决断,过一两天我再来一趟。而检索到包含“一下子”的8102条语料中,否定形式仅有114条,与“一时”的否定情况比还是数量少了点。但“一时”经常搭配的几个否定词在“一下子”中同样适用,此时,二者可以互换。如:

(32)我看到这些人受折腾,心中多么地高兴,你自然是一下子难以明白的。

(33)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34)敦凤一下子不做声了,脸却慢慢地红了起来。

五、“一时”和“一下子”语义及主体选择影响事件自主性判断

马庆株指出动词有自主和非自主之说,自主动词表有意识的或有心的动作行为,非自主动词表无意识、无心的动作行为[3]。事件整体情况的自主或非自主性与动词本身有关,而且主体的选择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件发生的自主性与否。在(14)中“韵梅一下子坐在地上”,“坐”是人可控的,它同时是一个自主动词,但在例句中的情景却表现出“韵梅”无意识地“坐在地上”,这是因为“一下子”起了作用。“一下子”有突然性,修饰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突然,这种突然性的动作是无意识的,非自主的。在(15)中“门一下子开了”,“开”如果主体是人,“人开门”中动作“开”是自主性的,但此句中主体是“门”,“门”作为物是没有意识的,所以整个句子反映的动作是非自主的。可见“一下子”所在的句子中事件的自主与否不单单能用自主动词与非自主动词来判定,“一下子”自身的表义及其主体的选择性都会从侧面决定句子中发生事件的自主与否。

“一时”所在的句子中事件的自主性与“一时”所修饰内容及“一时”本身的表义有关,同时也与“一时”的主体选择性有关。在(11)中“赵玉林一时愣住了”表示的是事情发生的非自主性,由“一时”所修饰的“愣住”这一突发性的动作及“一时”的突发性语义共同决定的。在(25)中“病一时好一时坏”,主体“病”并非人所能控制的,至于“病”的好坏是非自主的。

总之,“一时”和“一下子”所在的句子中表达的自主性不仅依靠二者本身所修饰的VP/AP决定,而且还与二者的主体选择性有关。

六、结语

“一时”和“一下子”的用法比较接近,很多人辨不清到底该用二者中的哪一个,对于留学生来说更有难度。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在语法意义方面表现出“一下子”的历时更短;“一时”表突然性强调原因,“一下子”表突然性强调结果,这个结果通常是不好的且程度较重;“一下子”表动量小或时量少,“一时”表时量少;当二者分别连用时,“一时”表现得更为客观,而“一下子”则含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在边界性方面:“一时”的开始边界比“一下子”更加明显,“一下子”的完结边界比“一时”更突出。在否定情况方面:“一时”的否定远远超出“一下子”的使用频率。对主体选择性影响事件的自主性判断方面二者有很大的同步性,即本身语义特征和对主体的选择都会影响事件自主性的判断。

“一时”和“一下子”的不同之处可以用来区分二者,为语言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便利。相同之处可以为二者与其他相似的词提供参考,如“一时”与“暂时”,“一下子”与“突然”等。

猜你喜欢
二者副词自主性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副词和副词词组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