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03-18 04:48门立新
关键词:生态园林造景绿地

门立新

吉林省松原市园林管理中心 吉林 松原 138000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人与社会同自然的和谐作为中心,用生态学原理做指导,以园林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为手段,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形成一个长期共存的具有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混交的植物群落[1],在这里乔木、灌木起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藤本、草本有机结合作为配合,最终达到物种丰富多样、结构稳定合理、生态健康持久。使人类与动物、植物能够和谐共存,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生态园林建设产生的背景

市场经济的带动,人们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产业革命以来,工业化过程处理不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严重破坏了全球性生态,影响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现在,人们走出了误区。20世纪初,生态环境建设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大规模推进,许多的国家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因此成效显著。我国首都环境污染一度严重。20世纪80年代,"首都园林绿化发展战略"被北京市政府首次提出。沿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和城市外缘的五级环形绿化带被打造出来将天安门广场团团围绕;为了丰富周边河岸绿化,在郊区建造了五个大型森林式的公园。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北京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态园林在水土保持以及防风方面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由此可见,生态园林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首次引入生态园林城市理念,为了在法律层面上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例相继颁布。为响应国家号召1992年,各省市政府紧锣密鼓开展起生态园林创建活动。目前,在生态园林建设方面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距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生态园林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三、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有些领导善搞一言堂,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有些领导善搞一言堂,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跟着感觉走,对生态园林的建设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导致生态园林建设工作没有条理,盲目而混乱。一些城市在生态园林建设时脱离了客观实际,放弃本地的一些优良乡土树种不用却盲目的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由于立地条件的改变导致外地树种适应能力降低,生命力减弱,大量死亡。而当地的乡土树种因未得到应有的保护越来越少。另外,乱占绿地、滥砍滥伐的情况对生态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整体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二 )协调机制不健全,责任部门监管乏力

生态园林建设是一个开放性的工程,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统一参与、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而我国在生态园林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相关部门不能很好配合,责任划分不清,遇到问题相互推脱,起不到应用的监管作用。

(三 )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上缺乏长远性和前瞻性

很多城市虽然也有生态园林建设规划,但是,要么规划没有长远性和前瞻性,要么不能贯彻执行到底,稳定性和长久性得不到实现。有些城市新植的苗木刚刚成活,就又进行升级改造,造成大量苗木被移栽致死,给政府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另外,现有绿地时常被人为他用,绿地面积不断缩小,生态园林规划得不到善始善终。

(四 )生态园林模式单一,文化品位严重缺乏

一些城市在搞生态园林建设时,只是将乔木、灌木、草坪、花卉等孤立的栽植,缺乏层次感和厚重感,植物种类复杂性严重不足,更不能形成互生互助的植物群落,模式单一,千篇一律。没能紧抓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脉,更没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建设出来的城市如出一辙,毫无新意。

(五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园林建设的能力相差悬殊。

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发展都较好。人才方面优势突出,总体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数量充沛。这一切都有利于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和人才优势均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严重缺乏人力、物力等的支持与保障。

(六 )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结构分布极不合理

一些城市存在绿地面积严重不足、且分布散乱,结构分布极不合理,缺少城市森林,更缺乏贯通性的生态廊道。草坪占比较大而乔木比例偏小,绿地硬质铺装较多,绿地率较低。远远起不到生态园林应有的功能。

四、生态园林建设推进实施对策

(一 )着力制定全面可行、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建设规划

生态园林的完美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保障。做生态园林建设规划时,要把握好生态园林建设布局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使生态文明和生态园林建的特征得以充分体现。规划要还要有长远性和前瞻性。

(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的建设,充分考虑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遵循科学发展观,将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平和垂直空间丰富园林生物的层次感和厚重感,这样既有有利于增加城市的绿量,又能使植被具有天然的更新能力,实现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 )生态园林的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生态园林的建设重中之重,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核心。

(四 )生态园林的建设要坚持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物种多样式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基础。离开丰富的物种,城市绿地就实现不了自然化,绿地系统功能也因此会减弱。物种的丰富程度和稳定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起着决定性作用。生物种类越丰富,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在城市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将乔灌花草坪合理搭配,能使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得到增强,提高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 )生态园林的建设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适地适树通俗地讲就是能栽什么树就栽什么树,让树种的生活习性符合该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使树木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提高树木成活率,提高绿地的自我维持机制。

(六 )生态园林的建设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品位。

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品味,才能与众不同,才能标新立异。要提高生态园林的文化品位,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要合理运用美学思想,把植物造景和城市原有景观巧妙结合,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风格。

(七 )健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监管

没有政府的引导作用,就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进而导致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推诿扯皮,不利于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各项政策的完善。要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达到高效运作,就需要政府做好统筹安排,把目标责任明确落实到相关部门并严格监督其履行职责。政府把生态园林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生态园林建设成败的关键。

(八 )为生态园林建设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生态园林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明白自然资源存在的危机,真正理解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节约意识和城市主人翁责任意识。各种新闻媒体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努力把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宣传工作做好,打造生态园林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 )坚持自己的风格,合理吸收外国先进经验。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被引进到国内,很多人都会盲目的崇洋媚外,不辨是非,不分好坏统统拿来使用,给传统的园林风格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在搞生态园林建设的时候,对我们国家传统的造园风格和地方特色不能置之不理,应将其放到主导地位。当然也不能完全拒绝外来的东西,对外来的东西要有辨别的吸收。

(十 )植物造景应在生态园林设计时得到充分利用

植物造景就是用植物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的形态美。植物造景既能够丰富园林景观[3],又能创造适宜生活的生态环境,植物造景重要性可见一斑。对园林生态效益的影响,植物和水体的作用是其他非生物因子无法替代的。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应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

(十 一)增加绿地合理布局,建立完整的绿化体系

为了解决绿地短缺,改善不合理布局,就需要建立完整的绿化体系,以便让城市与绿地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绿地系统生态效益。在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灵活运用带状绿地把结构分布极不合理且纷乱零散的绿地进行贯通联结,形成一个结构紧密、布局合理、物种丰富的长期稳定的绿地系统。既增加了绿地面积,完善了绿化布局,又实现了生态园林应有的功能。

五、结语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是城市未来与希望,目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虽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渴望不可阻挡。我相信,只要我们以科学的、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戮力同心,砥砺前行,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们的这一愿望最终必将如期实现。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造景绿地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