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9-03-18 23:07任苏妍崔松香
光明中医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性反应艾灸功能性

任苏妍 崔松香 杨 进※ 董 伟

《景岳全书·论脾胃》中记载:“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对饮食水谷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输注等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脾气主升,胃以通降为用,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病即脾胃升降功能异常变生的诸证,脾喜燥恶湿,得阳始运,胃喜润恶燥,得津液则生。中医学上,脾胃病包括胃痛、呕吐、痞满、腹痛、便秘、泄泻等。同时,脾胃病也是对西医消化系统各类疾病的统称,涵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炎性反应性肠病、功能性便秘、胃食管反流病、胃下垂、急性胰腺炎9种[1],是临床常见的病证。

艾灸为中医的一种重要治法。以艾绒为燃料,直接或间接放置在穴位上进行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艾叶的药理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2]。李梴《医学入门》强调:“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治疗脾胃病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中脘、内关、神阙、关元等为艾灸治疗本病的常用穴位。《千金要方》有载:“泄注,五痢便脓血,重下腹痛,灸小肠俞百壮”“肠鸣泄利,绕脐绞痛,灸天枢百壮”;《百家针灸歌赋》云:“霍乱吐泻精神脱,艾灸中脘人当活。食积脐旁取章门,气癖食关中脘穴”。所以,艾灸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与科研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广阔的空间。现将近年来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最主要的病因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中医属“胃痛”“痞满”等的范畴。本病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胃炎多为根除Hp、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等,但许多患者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难题。

艾灸可以调节免疫,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促进慢性胃炎患者的胃肠功能活动包括胃运动、胃分泌等,从而使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得以缓解,精神状态得以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彭艳等[3]研究表明艾灸预处理对Hp引起的胃黏膜炎性损伤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清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的表达有关。吴庆和等[4]发现艾灸结合健脾益气中药能改善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纳食、精神状况和活动度。潘东洪等[5]将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用含有乳香、红花、大黄、穿山甲等药的加热中药包联合雷火灸恒温刺激背俞穴及胃部腧穴,结果显示活血化瘀的中药外敷配合灸火均匀的温热刺激对脾胃虚寒夹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中医属“胃痛”“嘈杂”“胃疡”范畴。它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同时,胃黏膜的反复损伤、不愈合可增加溃疡患者消化道上皮组织恶变几率。

近年来艾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收到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它可以治疗胃黏膜损伤,促进胃黏膜增殖修复,增加胃黏膜血流量,调节多种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溃疡创面愈合,保护胃黏膜,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张泓等[6]研究发现艾灸脾虚型胃溃疡大鼠的中脘、足三里等穴可以提高表皮因子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组织中的表达,激活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p-ERK1/2)蛋白表达,起到修复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这可能是艾灸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机制之一。对于应激性胃溃疡,卜维静等[7]研究表明艾灸预处理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有一定的脏腑经络穴位相关性;向娟等[8]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清、胃组织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含量(nitric oxide synthase,NO)含量,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保护胃黏膜,并受孤束核损毁的影响。同时,有研究提示艾灸调控相关因子、保护和修复胃黏膜的机制与迷走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密切相关[9]。沈群等[10]采用隔附子饼灸刺激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梁门穴为主配合针刺方案治疗3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研究表明,试验组胃镜溃疡总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

3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消化系统非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腹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最为常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疗效。

研究表明艾灸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与其能够促进胃排空、恢复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和消化功能、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调节患者体内的胃肠激素分泌有关。韩永丽等[11]通过实验得出了艾灸足三里能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足三里穴位局部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 和胃窦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水平,有效调节胃肠道活动的结论。肖靓宜等[12]发现隔药饼灸法治疗脾虚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The hypothalamic - 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中枢相关受体及激素的表达,改善胃肠动力相关。张国山等[13]发现艾灸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足三里穴可明显提高大鼠食量、体质量,调节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至正常水平。谢双智等[14]运用金氏药饼灸(含附子、茯苓、山药、砂仁、鸡内金等)治疗100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照组予以促胃动力西药多潘立酮片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明显(P<0.05)。

4 炎性反应性肠病

炎性反应性肠病(inflammatory reactive bowel disease,IBD)是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典型表现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病症。炎性反应性肠病一般起病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等,病因病机目前仍未完全明了。

近年来艾灸治疗炎性反应性肠病有所进展。艾灸对炎性反应性肠病有明显的免疫调控、抗炎止痛作用,可以从多靶点、多环节调节机体的平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相关通道蛋白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阻断痛觉的传递相关,从而促进肠黏膜修复,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穆敬平等[15]温灸炎性反应性肠病大鼠双侧天枢穴,发现艾灸能有效抑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素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TRPV1)的表达,明显改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减少炎症反应。有研究比较艾灸和针刺治疗炎性反应性肠病内脏痛的异同,发现艾灸在改善炎性反应性肠病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痛情绪以及下调结肠P物质血清含量方面的作用优于针刺,推断P物质可能与艾灸治疗内脏痛的机制相关[16]。包春辉等[17]运用隔药饼灸治疗51例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51例患者采用隔麦麸灸结合浅针刺治疗,结果显示隔药灸刺激气海、天枢、中脘配合针刺辨证取穴能达到温养肠腑、疏利气血的作用,显著改善克罗恩病患者腹痛、腹泻、神疲乏力和食少纳差等临床症状。此外,临床研究表明,隔姜灸治疗艾滋病脾肺气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效果显著[18]。张敏等[19]选用艾灸神阙穴结合健脾益气中药敷脐的方法治疗32例艾滋病合并腹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切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5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常间歇性发作,病程长。通常认为精神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是其发病基础。谢秀俊等[20]基于循证医学与文献研究得出结论: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确切疗效,且较西药安全、不良作用小。

临床研究发现,艾灸在改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的症状上优势明显,热敏灸更佳,其机制可能与HPA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付勇等[2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致糖皮质激素受体(inner glucocorticoid receptor,IGR)表达,减少血清皮质醇(corticosterone,CORT)含量,从而恢复HPA轴的负反馈调节。临床研究方面,付勇等[22]运用艾条灸刺激天枢、关元、大肠俞、命门、足三里等热敏穴治疗2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果显示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患者腹泻、腹胀症状。此外,Jae-Woo Park等[23]的一项研究,纳入162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艾灸明显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总体症状,结合针刺疗效更佳,为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有力证据。

6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组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粪质干结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生活习惯、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功能性便秘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并发痔疮、肛裂等,甚至诱发结肠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艾灸法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确切,但与针刺、电针相比无明显优势。徐晶、张莘、贾蕊等[24,26]比较毫针刺法、电针和艾灸对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干预作用,研究表明,艾灸对实证便秘模型具有确切的疗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异常表达的TRPV 1、蛋白酶激活受体4(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4,PAR-4)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明显下调作用,艾灸对调节c-kit mRNA与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蛋白表达方面优势明显。临床研究表明[27],艾灸腹部穴治疗功能性便秘能够改善胃肠道激素紊乱,刺激胃肠道蠕动,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高坤等[28]运用隔药灸脐治疗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隔药灸中主要组成为大承气汤加减,能够起到通调大肠腑气,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排便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隔淀粉灸脐法相比,隔药灸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在增加周排便次数方面,具有见效快、疗效维持时间长的特点(P<0.01),提示艾灸与中药外敷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7 其他疾病

艾灸治疗胃下垂(gastric ptosis)、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相关文献较少,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验证,相关机制有待研究。王莹等[29,30]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艾灸配合射频消融术、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陈燕琴[31]用电针配合艾灸治疗51例胃下垂患者,取天枢、中脘、足三里等,总有效率92.2%。彭志红等[32]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给予艾灸内关穴止呕、胃管内注入石蜡油通便、清胰汤保留灌肠等中医特色疗法可很好辅助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明显缓解症状,故认为艾灸辅助治疗有利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

8 结语

诸多研究证实艾灸法治疗各种脾胃病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其优势。但纵观研究文献,仍有以下不足之处:1)既往研究的疗效观察指标各异, 无统一的客观标准;2)样本量较少,说服力不足;3)脾胃病治疗方法以艾灸法联合其他疗法居多,而单纯艾灸法研究较少,使得艾灸法的作用效果不明确;4)忽略了患者的个人体质与艾灸法疗效之间的关系,艾灸法的适合人群需要进一步探讨;5)既往研究较少有中医辨证分型,以致研究范围模糊,研究成果难以推广。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着重突出单纯艾灸法的作用,明确研究范围,制定统一的观察指标,尽可能选取较大的样本量等,还要考虑个体化的因素。如何发挥艾灸优势,并进行改良、推广,值得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性反应艾灸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