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

2019-03-18 01:33王娥
甘肃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构建

王娥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66—01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注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各国把如何获得信息、如何处理信息作为新时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备课不充分。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质量的高低。但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老师对备课不是很重视,要么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准备,要么是抄袭以前的教案,没有对教学内容做新的安排和设计。信息技术教师通常都在机房上课,通过联机演示操作,很少制作和使用课件。直观的演示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多的演示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有些学生为逃避教师联网演示而拔断网线,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缺乏情境创设。比如,上课后,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老师并没有等到完全安静就单刀直入,出示本课内容。当老师联机演示时,学生又沸腾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注意老师在讲什么。等到老师演示结束,学生开始上机操作时问题接连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老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应该在课前做好准备,创设情境,把任务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这样就很容易开展教学活动。

2. 教师缺乏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实施,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序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而很多时候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智慧。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

有效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丰富学习预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学习。具体而言,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课堂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即通过课堂学习,小学生能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获得应有的发展,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其次是课堂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具有較强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能有效应用各种学习策略。这样的课堂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还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获得学习效能,为其中学、大学乃至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1.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在制定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进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多种教学手段为载体,精心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并使得课堂教学真正具有创造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信息技术的基础,增强信息技术的能力。

2. 狠抓教学激励机制,实现课堂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管理应通过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落后的学生,教师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

3.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操作任务,这就忽视了一些操作慢的学生。对于同一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快的学生就有了空闲时间,而这期间就有了开小差的机会,他们可能会玩游戏。而其他未完成的学生可能会纷纷效仿,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教其他操作慢的同学。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且克服了部分学生怕找老师问问题的现象。

4.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主动去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从而成为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学生讲老师听;二是学生合作学习;三是学生间开展竞赛。这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而且教师也将从单一的教学者转变为多元化角色。这样,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构建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