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修辞叙事学分析

2019-03-18 11:46田乐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2期

田乐乐

内容摘要:奥地利作家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和分析,其间有褒有贬,方法各有其独到之处。鉴于此,运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修辞叙事学理论来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要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学中的读者维度、可靠与不可靠性叙述理论来对文本进行一个新的解读,以期丰富对此作品的阐释领域。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修辞叙事学 可靠与不可靠性

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的代表作之一,一个青年男作家在他四十一岁的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来自陌生女人的信件,一个临死的女人,在信中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作品问世以来,评论界众说纷纭。随着19世纪90年代后叙事学进入后经典时期,叙事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修辞叙述学、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述学等后经典叙事学学科。使叙述学不再拘泥于文本,让作者、读者、文本开始相互观照。所以,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本文将运用后经典中叙事学修辞叙事学理论来分析文本,从一个新的阐释角度来观照文本。

一.修辞叙事学与詹姆斯·费伦修辞叙事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经典叙事学得以充分发展,叙事学进入了后经典时期,修辞叙事学也有了重大发展。随着叙述学进入后经典时期,在修辞叙事学中最有成就的理论家之一就是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杰出的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他著述丰富,有《来自词语的世界:小说语言理论》、《阅读人物,阅读情节,人物进程及叙事阐释》以及其代表作《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和《为了生存的叙述:人物叙述修辞与伦理》,并从这些著作中发展了读者维度、叙事进程、可靠性与不可靠性等理论概念,为修辞叙事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读者维度

詹姆斯·费伦提出的读者维度观是在拉比诺维茨的四度维度读者观发展而来的,并且将读者分为四类:实际读者、作者的读者、叙述读者、理想的叙述读者。实际读者也即现实中有血有肉的读者,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作者的读者即作者在创作文本时,心目中所想象的隐含读者,完全相信作者的创作,但也知道文本是虚构的;叙述读者,即叙述者为之叙述的想象中的读者,认为人物和事件是真实的;理想的叙述者,是叙述者心目中理想的读者,完全相信叙述者的所有言辞。而且,詹姆斯费伦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尤为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由于读者不同的知识程度、文化背景、信仰追求以及各种各样的兴趣和偏见都意味着读者有不同的立场,对文本就有了多样化的解读。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本解读中,实际读者也即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读者,会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文本中的女主人公产生自己的评价。针对文本中的陌生女人,通过对其少女时代到后来临死之前的自白的审视,每个鲜活的实际读者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如果是一个同样痴迷于暗恋的女子在读这个文本的时候,会对文本中的陌生女子的这个痴恋的过程产生共鸣,会赞同作者对这个陌生女人的建构,也让读者为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茨威格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剖析拍案叫绝。但是如果实际读者是一位禁欲主义者,则会反对茨威格在文本中对陌生女子心理方面的塑造,女主人公的个人单恋就显得荒诞不羁,进而对女主人公痴恋的态度提出抗议。作者的读者则会接受作者的想法,完全相信作者的看法,并且清楚地知道文本中女主人公故事的虚构性。知道文本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是虚构的人物,文本中所有的情节,都是作者塑造的,但是作者的读者可以在知道文本虚构的前提下对叙述者进行评价分析。

而第三种维度,即叙述读者,叙述读者认为叙述所描述的一切都是现实历史上存在的事物,在叙述读者看来,青年作家以及女主人公都是历史上存在着的真实人物和场景。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尾端作者这样描述:“他的目光忽然落到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蓝花瓶上。瓶里是空的,这些年来第一次在他的生日这一天花瓶是空的,没有插花。他悚然一惊,仿佛觉得有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被打开了,阴冷的穿堂风从另外一个世界吹进了他寂静的房间。”1,这段描述,在作者的读者眼中,“一闪看不見的门”以及“另外一个世界的冷风”都是虚构的,而叙述读者则认为从另外一个世界吹来的冷风是存在着的。所以,针对文本的读者来说,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解读。

三.可靠性与不可靠性叙述

詹姆斯·费伦在不可靠性叙述方面也有所收获,詹姆斯·费伦认为,叙述者有讲述有关的人物、事件、思想以及事物的功能,在读者在接受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赞同或者有所分歧。读者如果赞同,就是可靠性叙述,如果不赞同,就是不可靠叙述。不可靠叙述有三个发生轴即事实与事件、价值与判断、知识与感知,并由此产生了六种不可靠性:即发生于事实与事件方面的错误报道与不完整报道,在价值与判断、知识与感知方面的错误报道与不完整报道。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除了可靠性叙述之外,不可靠性叙述也随处可见。对于可靠性叙述来说,在文本中是最普遍的存在,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从小到大为了见到男主人公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可靠的,包括他们的儿子死了的事实也是可靠性描述。而对于不可靠叙述而言,也在文本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向男主人公写信的整个氛围都是在一个十分有激情的状态下进行的,由于男主人公也就是这个男青年作家并不知情,也没有爱上她,所以这一切的激情状态本身也是一个女主人公自己自欺自恋的幻想。所以作为作者的读者,从一开始读这封信的时候就认为叙述者的叙述是不可靠的,如,该文本一开始陌生女人在叙述在青年男作家刚搬进来之前,那屋子里的人的样子,她是这么叙述的:“在你搬进来以前,你那屋子里住的人丑恶凶狠,吵架成性,他们自己穷的要命,却特别嫌弃邻居的贫穷,他们恨我们,因为我们不愿意染上他们那种破落的无产者的粗野”2女主人公这一部分把邻居们描述的不堪一提。在她心里,只有干净、优雅、腹有诗书的英俊男青年作家过得奢靡的社会主流生活才是她所想要的生活,所以叙述者对邻居的叙述有着事实的不完全报道,对读者来说是不可靠叙述。以及第一次见到青年男作家时,“你穿着一件浅褐色的运动服,上楼的时候总是两级一步,步伐轻捷,活泼灵敏,显得十分潇洒。你把帽子拿在手里,所以我一眼就看见了你的容光焕发,表情生动的脸,长了一头漂亮,有光泽的头发......”3这里,女主人公描述的青年男作家是一个英俊且有活力的青年男子的形象,但是作为作者的读者来说,叙述者也即女主人公,她从男主人公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幻想这个男性,在见到他之前,女主人公便开始整晚都想着他,一切感觉都是她自己的建构,在这里,青年男作家就成了她建构的一种信仰。而在作者的读者看来,叙述者叙述的这种爱慕只是女主人公一厢情愿的,这样的叙述是完全不可靠的。

陌生女人终其一生都在自欺。作为读者来说是十分清楚这一点的,因为有关于爱情的一切甜蜜美好都只发生在了她自己身上,现实却是她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样的叙述是及其不可靠的,读者对于她的爱情是不认同的。当她还是一个女孩的时候,她会把青年男作家习惯性勾引女孩的温柔眼神当成对自己的爱抚,她叙述说:“你看了我一眼,那眼光温暖、柔和、深情,似乎是对我的爱抚......”叙述者已经沉沦于对青年男作家的爱情幻想中,给读者描述了一个优秀的恋人,但是她也时忽略了男主人公在道德层面是十分不检点的,经常有一些女伴儿相随,所以说这种叙述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不可靠的。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她还拒绝了其他青年男子的追求,在她的世界观里,只有她暗恋的那个青年作家才能给自己惬意的生活。她认为不会有其他人会使她迷恋,但是在读者看来,叙述者的这个观点也是不可靠的,那个青年作家并不是唯一的可以爱的男人。故而女主人公的叙述是不完全的正确,即不可靠叙述。

综上所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修辞叙事学的理论下有了新的解读,而且詹姆斯·费伦的读者维度和可靠性与不可靠性叙述也在文本的解读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也正好契合后经典修辞叙事学中注重作者、文本与读者的互动,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能动性,使文本有了新的解读。

参考文献

[1][奥]斯台芬·茨威格.张玉书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申丹,韩加明,王亚丽,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费伦.陈永国译.作为修辞的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振军.后经典叙事学,读者的复活———以修辞叙事学为视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228

[5]唐伟胜著.叙事,中国版:第一辑[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注 释

1.[奥]斯台芬·茨威格.张玉书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99.

2.[奥]斯台芬·茨威格.张玉书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62.

3.[奥]斯台芬·茨威格.张玉书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65.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