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实验室的科学课

2019-03-18 11:48耿建彪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风向风力观测

耿建彪

“今天刮什么风”是以指导学生观测风向和风力为主要内容。教学中可结合多媒体进行实施,使学生获得有关“刮风”的知识,学会观测风向、风力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和能力。然而仔细研究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可以发现: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要以促进科学素养为宗旨。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这节课,怎样才能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及空间有所突破?

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阶段运用录像引入:生活中刮风的情景。教师进行启发谈话: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的议论声由小到大,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有学生提出对天气进行预报后,教师顺势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要想知道风的大小,就要了解《风级歌》的内容),进行《风级歌》的教学。在播放动画版的《风级歌》后,师生进行抢答游戏,说出与动画对应的歌词,在师生共同补充、共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非常轻松地完成了本节内容。

在进行室外观测前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指导,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到室外活动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如风向风力的测量方法、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观测活动开始了,各小组选定观测地点进行观测、记录。出现意外了:有学生发现风级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同时出现时,不知如何记录。有的把最后一次观测作为结果;有的把第一次观测做为结果;还有的“吵”着要平均一下;有的要选最小的风级来定级;有的要选最大的风级来定级。秩序有点“失控”。老师只好要求:先把每次的觀测都记录下来。活动结束了,学生意犹未尽。汇报测量结果时老师就学生在观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师生共同进行解答。有的同学又质疑了:我的测量结果与天气预报的风向风力不同,怎么回事……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连续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内容包括:天气、云量、风向、风力、雨量……)并做好记录。

后续对三(1)班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作业完成情况很糟糕。

案例分析:本课是“关心天气”这一主题的子项目,这与测量气温、测量降雨量的活动一样。本课着重围绕指导学生开展观测风向、风力的活动进行。另外,要求结合前两课所学的方法,连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与前两课的不同之处在于,本课作为观测天气活动的一个总结,还兼顾前两课观测方法的介绍,提出较长期的观测记录要求,为下节课概括气候的季节特征做好了准备。

教学反思:

1.科学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实验室之中。如果我们的探究活动能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就会发现原来科学课还有更广阔的探究天地。透过本节课来看,室外的观测活动实际上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小学生来说,风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现象,熟悉是因为常见,陌生是因为我们平常很少会有学生去主动观测、思考如何观测、如何判断风向、风力。当学生的热情被老师激发以后,他们就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观测、去感受真实的自然,两眼紧盯风力风速器,小手紧握彩带,认真观察,小声讨论,仔细记录,一个个疑问产生了。有学生发现风吹来时风级和上次记录的结果不一样,有的小组就“悄悄地”改了上次的记录;有的就按实际每次都记录下来;而有的小组成员则“吵”起来了,就是这一“吵”,吵出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性。教师在此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启示,我们常常为学生没有质疑精神而犯愁,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体会到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实践中培养,科学实践不能局限于实验室狭小的空间,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展开。

2.灵活处理,使教学活动进一步顺应学生的探究需要。这一教学活动要根据本地天气情况提前或推后,为学生活动创造观测的自然条件,在刮风的天气中,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观测。而只有在实际的观测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切地感知真实的问题,形成真实的探究动机。

另外,对教材顺序的略加处理,使学生探究活动显得更为连贯。把《风级歌》教学提前,这既为学生在室外连续观测打下了知识基础,也为学生在室外连续观测提供了时间保障。因此,这些创造性设计体现了教学为“学生需要”服务这一理念,实现了让观测活动进入学生的真实世界的教学目标。

3.运用现代媒体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把学生带出实验室,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更为丰富的背景中,帮助他们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了他们学习的经历。课件播放“生活中刮风的情景”的录像、《风级歌》,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活动。融视、听于一体,动态与静态加以结合,自然界的影像与学生活动结合。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使其思维扩展到实验室以外更为广阔的空间,在现代媒体的作用下,给了学生产生问题的时空条件,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刻、更生动地认识自然现象。

思考:

教材中安排了“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这一活动。从长远角度上看是十分有用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这实际上是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两课所学观测内容的一个总结、运用,为了解气候变化做好经验准备。让课外观测活动持续连贯地深入开展,构成对天气变化专题研究的整体科学亲历活动。当然这对学生的能力、毅力,对教师的时间、精力及责任感都有较高的要求,要防止这一活动流于形式,要在课外定期进行反馈和鼓励,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对观测方法进行改进、创新等。把观测探究活动变成他们乐于从事的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是,从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近80%的学生没有去观测或没有坚持下来,这是每位科学教师都不愿看到的现象。

如何让学生自觉走出课堂,走近自然,体验科学的魅力;如何有效地进行长期积累,是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风向风力观测
观测到恒星死亡瞬间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润滑概要
可观测宇宙
行业统计带来哪些风向?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风向
风向
如何选择风力发电机组的CM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