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

2019-03-18 16:38郭颖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景观海绵城市理念规划

郭颖杰

摘 要:人们对水资源的不恰当利用,导致水资源流失严重,再加上自然环境逐渐恶劣,人们开始加强生态环境和建筑的平衡,海绵城市理念便由此而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设海绵城市,而水资源使用较多的校园也开始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中的建设,但是,有效地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校园景观建设中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校园景观;规划;建设

为了有效减轻下雨时校园出现水涝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些学校开始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中。而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景观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校园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加强校园的绿化环境,让自然生态与人工建筑有效结合,从而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本文针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中的必要性

(一)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充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对大自然的灾害,在下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并且在需要时将蓄起来的水进行利用。海绵城市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建筑,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并将自然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在施工过程中使自然与人工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城市能够有效排水防涝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对雨水进行存蓄,从而促进雨水的可循环利用,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海绵城市基础上建设校园景观的重要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设应该充分推广,不仅可以运用在一些城市的基础建设中,也可以用在校园的景观建设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有很密切的关系。”[1]因此,学校景观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自然环境的良好发展,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天性,释放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学校教育事业能够真正融合进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中。

(三)海绵城市基础上建设校园景观的意义

校园绿化、水景以及生活用水量都排在城市用水量的前列。为了促进生態环境的平衡,学校可以将海绵城市理念充分运用到校园景观建设中,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缓解校园因为水资源紧张而导致断水的现象。在大多数校园建设中,没有考虑地面的渗水,以至于在下雨之后,地面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影响学生的出行。因此,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有效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进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校园积水的问题,促进校园的生态系统平衡。

二、海绵城市在校园景观中的规划建设

(一)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形成20世纪90年代,它是自然形成的浅凹绿地或者是人工形成的浅凹绿地。雨水花园通常情况下是用来汇聚或者吸收屋顶和地面的雨水,并且通过植物的综合作用有效促使雨水的净化,并将雨水渗入土壤中,最后存蓄在地下。雨水花园存在于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雨水径流的总量,有效推迟径流峰值出现的时间,从而减少雨水在径流中的污染[2]。通俗来讲,雨水花园就是有效进行储蓄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促进环境的美化,有效形成良好的、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校园雨水花园的建设主要是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场地环境和降雨特征,保证是在校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选址,并且通过校园的总体规划,明确校园内的竖向条件、景观特征、绿地率、雨水组织形式和容纳量等条件,对雨水花园进行设计建设。雨水花园是将校园建筑的一些周边绿化区域进行设计或者改造,让雨水能够先排入雨水花园,再经过排水口排入雨水管网,最终进入地下。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雨水花园时选择的材料与构造要充分考虑到校园的环境特色,选择与校园建筑相契合的材料。其次是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由于雨水花园的蓄水能力是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植物的耐淹性来决定的,所以在选择植物和土壤时,要因地制宜考虑到校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果,从而选择树木、乔木和草等植物种植在雨水花园。保证植物吸收雨水的能力,从而有效调节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下沉式绿地

和雨水花园有着相同作用的下沉式绿地,也具有储存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作用。下沉式绿地有两种说法,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调蓄和净化,这里包括雨水湿地等等,而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的是周边铺砌地面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建设[3]。下沉式绿地可以有效集结周围的雨水径流,并利用植被和土壤,将雨水有效储蓄。首先,下沉式绿地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低于周边的地面或者道路,并充分根据当地土壤的渗透性能来计算,再结合当地校园的植物特征,保证下沉式绿地建设的下凹深度为50~100mm,保证不超过200mm。其次,设置在下沉式绿地的雨水口,应该高于绿地20~50mm,并且充分采取雨水引入绿地的措施。最后,在植物选择方面,不仅要选择耐涝的植物,也要选择耐旱的植物。

(三)绿色屋顶

在校园大多数建筑中,屋顶都是一些面积较大的平顶屋,因此校园可以将屋顶建设成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为了增加当地的绿地面积,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在进行绿色屋顶建设时需要注意规范地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和流水系统,保证绿色屋顶的排水收集口能够有效地将屋顶表面的雨水和土壤中的雨水收集在雨水收集沟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绿色屋顶建设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设计适合当地校园减少雨水缓冲力的建设。

(四)绿色广场

校园绿色广场大多数以草地绿化为主,是校园景观建设中种植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景观区域。绿色广场一般设计在校园大门区域,因为校园大门区域地形平坦,一旦下雨,会导致雨水大量流失,从而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首先,在进行绿地广场建设中,可以将平坦的地面凹凸化,有效形成凹面的地形特征,这样一来,在下雨时可以将雨水有效集合起来。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在绿色广场两边种植一些容易吸收水分的植物,从而防止雨水的过度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改善校园的生态环境。

(五)路面透水规划

路面透水规划能够有效防止路面積水,增加路面的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在进行路面透水规划建设中,可以在人行道或者一些硬化地面进行建设,也可以在景观湖和篮球场边的道路用透水混凝土建设,保证雨水能够迅速地渗透到地下,保持土壤湿度。路面透水规划建设是利用一种独特的孔隙结构,以有效吸收雨水,补充土壤水分,充分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

(六)绿色道路

广义上讲,绿色道路指的是城市在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的交通道路。校园景观建设也可以将绿色道路充分建设其中。学校应该根据校园建设的具体情况,将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建设在道路两旁,从而有效减少雨水的流动速度,让植物能够更好地储存雨水,并充分进行渗水、储水等雨水收集排放。校园绿色道路可以在紧挨着车道的人行道路进行建设,主要以路面透水规划为主,例如倒梯形地砖,也可以在学生行走的主要道路进行建设,可以将鹅卵石等石头铺在道路上,从而有效吸收雨水,促进生态环境平衡。

(七)蓄水池规划建设

蓄水池主要是人工材料修建并具有防止雨水渗透的作用,从而进行有效调蓄。在校园蓄水池规划建设中,主要是利用校园内的景观湖溢出的水位和平常所处的水位两者之间的差进行有效的蓄水。首先蓄水池规划建设必须要在地基能够有效承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并且蓄水池的地板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平整密实性。在校园蓄水池规划建设中,一定要保证蓄水池的基础建设,严格按照图纸掌握垂直的高度和坡度。其次,要在蓄水池内设置爬梯,一些封闭式的蓄水池要建设一些修建孔,敞开式的蓄水池要加强护栏建设,并且保证护栏有一定高度。校园内蓄水池的规划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对雨水收集的能力,有效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将处理后的雨水送往卫生间和一些绿地等等,从而促进生态平衡。

(八)景观水系建设

水系建设对于校园景观总体建设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在进行景观水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切实根据校园的地形特点,选取最适合的一个区域作为整个校园的储水区域,并且以这个区域为中心,充分建设蓄水池、雨水管道等等,有效将校园各个地方的蓄水系统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雨水的储存与循环利用,并让蓄水池与这个区域相互结合、相互补给,充分实现对校园生活用水的供给,促进校园雨水的存蓄。在对雨水储存利用的同时,应该利用剩下的雨水将污水从校园污水管道排出,从而减少对校园水资源的污染,保持校园的生态平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想要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并根据自身校园的环境特点、降雨情况和地形特征,再充分结合校园的整体规划,保证在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绿色广场、路面透水规划、绿色道路和蓄水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保证每个景观建设都能够用到实处,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循环利用程度,缓解校园环境问题,从而有效促进校园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贺何逸超,王鹏.海绵城市视角下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7(23):61.

[2]张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规划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8(4):113-114.

[3]沈冰洁,潘迪.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海绵校园景观优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8(9):77-78.

猜你喜欢
校园景观海绵城市理念规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