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侦破题材网络剧发展趋向探析
——兼谈网络剧《白夜追凶》的成功秘笈

2019-03-19 11:42张智华刘佚伦
艺术评论 2019年1期

张智华 刘佚伦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侦破题材网络剧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创作、制作方面,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多面性,在人物塑造上体现“网感”,运用人物关系制造悬念、推动剧情,使悬疑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侦破题材网络剧的摄影与剪辑水平也有较大提高,部分作品的摄影与剪辑达到了一流水准。

近年来,中国侦破类网络剧发展较快,《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心理罪》《法医秦明》《余罪》《暗黑者》等网络剧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好评如潮,被称为“超级网络剧”。

《白夜追凶》是网络剧中的佼佼者,截至2018年1月1日,剧集的播放量已经达到 48.6亿 ,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0分,成为年度爆款“网络剧”。作为点击率和口碑双高的作品,《白夜追凶》被美国Netflix公司购买,进入世界主流市场,成为了少有的能够“走出去”的中国网络剧。

《白夜追凶》由王伟担任导演,潘粤明主演。剧情主要围绕着由潘粤明一人饰演的关宏峰和关宏宇两兄弟展开剧情:弟弟关宏宇卷入一起灭门惨案,曾任刑侦队长的关宏峰为了洗脱弟弟的罪名,一边在警局搜集证据,一边与现任刑侦队长周巡一起破获案件。

学界从多个角度对《白夜追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聂韶晶的《悬疑片如何设置悬念——解析〈白夜追凶〉》运用类型分析理论,梳理了《白夜追凶》是怎样设置悬念的;张婕的《从〈白夜追凶〉看刑侦剧的突破》谈到了《白夜追凶》对类型的突破。也有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袁世峰的《从〈白夜追凶〉看网络剧的广告策略》上升到了营销层面;而赵晓玲和刘莎的《网络热播剧成功因素分析——以〈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为例》则是把最近爆火的几款网络剧进行了横向比较。

《白夜追凶》 剧照

虽然学界对《白夜追凶》的分析角度多样,但缺少从传播媒介角度观照文本的文章。《白夜追凶》的火爆,不能单单只从类型片的角度去理解。作为网络剧,必须把它放到网络的背景中,而其热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白夜追凶》是完全放置在网络播放的典型“网络剧”,这意味着创作者从前期构思、内容制作到宣传都考虑到了网络媒体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这种改变;其次,“媒介即信息”,互联网媒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对网络剧的分析不能仅仅简单移植以电视作为媒介的电视剧理论。因此,本文以网络媒介为视角,分析这类网络剧是如何成功塑造人物和营造悬念的,从而提炼出与侦破题材网络剧创作相关的理论和经验。

一、人物塑造体现“网感”

网络上对“网感”的定义较多,有人说是“网感”就是有所“创新”,有人说网感就是“快”,还有人说“网感”与网络平台息息相关。实际上,“网感”重点在于感受,是非常难下定义的。我们辨析了有关概念,综合了“网感”实际情况,将“网感”定义为:一是符合互联网媒介的;二是被互联网用户所接受的。从这两点出发,我们进一步分析此类网络剧是如何通过人物塑造体现“网感”思维的。

(一)把创意放在人物塑造首位

部分网络剧把创意放在人物塑造首位。《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网络剧不仅仅做到了人物形象丰满,而且做到了创新。网络平台需要网络剧有所创新,有数据显示,网络平台的受众更加年轻,男女受众比例为53%比47%,18-29岁的占比为67%,该群体是伴随互联网生长的一代,具有较强的网络特征,同时也是网文、游戏等网生内容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他们在浩然如海的网络中的注意力更加分散,所以,一个作品的戏剧化设置必须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

《白夜追凶》在人物塑造上非常出彩,作为双胞胎兄弟的关宏峰和关宏宇,性格差异很大——弟弟关宏宇曾是一名武警,性格活跃,为人幽默,身手敏捷;而哥哥关宏峰曾是一位刑侦警察,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平时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办案时严谨仔细、逻辑清晰。由于弟弟成为杀人案的嫌犯,使得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必须公用一个身份,哥哥在白天行动,弟弟则在夜里行动。

《白夜追凶》的双主角设定解决了以往破案剧难以同时塑造两个具有新意的主角的问题。由于题材的特殊性,以往此类网络剧的不少主角被片面地塑造为心思缜密、充满正义感的单面形象,创作者很难推陈出新。在国内市场较早有影响的是《神探狄仁杰》系列、《包青天》和《少年包青天》以及之后的《大宋提刑官》等。这些剧目都是以古代有名的清官作为主角的古装破案剧。现实题材的有《冬至》系列和《黑洞》等,和古装破案剧一样,这类破案者具有“非凡的智力,头脑冷静,观察入微,善于推理,能排除各种疑点,找出真相”,而《白夜追凶》的人物较上述有所突破。

《白夜追凶》中,哥哥关宏峰和弟弟关宏宇成为作品的双主角,关宏峰是传统的破案主角,充满了正义感,思维清晰缜密,但同时也有性格上的缺点,在故事后期,剧情也展现了他偏执、不近人情的一面。而弟弟关宏宇实际上是一个反类型的主角,他没有传统破案剧主角的聪明睿智,不擅长破案,但他善良勇敢、重视感情。正是由于双主角的设定,观众一开始就被牢牢地吸引住。在剧中的第一幕,我们看到了关宏宇举着刀站在房间里,画外响起新闻的声音,暗示着他似乎刚刚进行了一起杀人事件。之后,观众又看到了和他弟弟一模一样的关宏峰作为警队的顾问进行探案。当晚上关宏峰回到家中,观众赫然发现作为嫌犯的弟弟关宏宇坐在家中,并在晚上代替哥哥成为“关队”。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中,剧情就建制了这两个充满创意的人物,观众也对关宏峰和关宏宇的命运走向产生了牵挂。

有创意就有话题,人物复杂性加上潘粤明细腻的演绎,使得《白夜追凶》一播出就攻占话题榜,第一集就收获了将近3.5亿的播放量,而口碑基本上是同类型网络剧中最好的。

(二)用人物关系制造悬念、推动剧情

“网络剧”相比电视剧来说更需要出现吸引观众的“爆点”,他们的数据更加直观,必须吸引观众持续关注下去,而且,各大视频网站的盈利手段有所变化,以往单纯靠广告盈利,现在开始依靠会员制度为主要盈利手段,免费播放到一定程度,观众就可以选择是否付费继续观看,这是考验创作者能力的方式,要求网络剧加快节奏、持续引入剧情高潮。

《白夜追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剧中人物互动引发的冲突增加了剧情的丰富性和紧张感,吸引着网民持续观看。在剧中,哥哥关宏峰与弟弟关宏宇一开始似乎情同手足,但随着剧情进入中段,关宏宇发现了哥哥关宏峰在灭门案上对他有所隐瞒,这个发现会使两人关系的走向何处?周巡与关宏峰亦敌亦友,一方面,充满正义感的周队为了要抓捕嫌疑犯关宏宇,不断监视、试探,甚至威胁关宏峰,几次将他逼入绝境;另一方面,和关宏峰联手破获案件的过程,让他与关宏峰有了相惜之情,他最终会选择站在哪边?高亚楠是关宏宇的女友,她极力寻找关宏宇的目的,是为了大义灭亲还是另有隐情?新人周舒桐会在兄弟二人间扮演什么角色,她是否会发现两兄弟的秘密?这些问题有的随着剧情发展逐步揭开,引发剧情高潮;有的依旧是未解之谜,供观众反复琢磨、思考。

新角色的加入同样能够增加悬念,形成剧情反转。作为警局顾问的韩彬,就以超高的智商得到了关宏峰的注意,并且几次解救他于危难之中。但他却又杀死了重要的证人,性格显得亦正亦邪。叶方舟作为周舒桐前男友登场,却受命于陷害关宏峰的幕后黑手。这些新角色的加入增加了观众的新鲜感,给了观众更多的解读空间。

正是由于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新人物的增加,使得剧情悬念升级,形成“爆点”。笔者根据优酷网上的分集播放量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见图1),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剧情拐点代表了高点击率。

图1 《白夜追凶》分集播放量变化

此外,“情”也是《白夜追凶》中重点表现的对象,关家两兄弟的兄弟情、高亚楠与关宏宇的爱情、刘长永和周舒桐的亲情等都成了重点的表现对象。

(三)人物形象复杂多面

《白夜追凶》的主人公并不是能力出奇的超人或者无所不能的探员,他与剧集中的每个人物一样,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凡人:支队长周巡、副队长刘长永、新人警察周舒桐……故事能够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把社会各层各式人物的性格塑造得有声有色,实属不易。其中值得品味的就是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的部分:潘粤明自身精湛的演技将一对卷入悬疑案件的孪生兄弟演绎得淋漓尽致——破案专家的关宏峰队长、黑夜恐惧症的关宏峰队长、保护哥哥的受冤弟弟关宏宇、代替哥哥办案的关宏宇。主角兄弟形象的成功塑造成为该剧的一大特色与看点。

弟弟的形象塑造是一个加法的过程。弟弟的形象一开始并不那么丰满,大部分时间是对比着哥哥存在的。随着代替哥哥深入接触一个个案件——周舒桐以自身诱捕罪犯遇险,让他对警察工作的方式产生怀疑;看见耿叔的自首,对司法的合理性感到疑惑;绑架案中的自己因为对“破案”还很陌生,虽有表现但也有失误,而作为一名“刑警”,一个失误就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弟弟面对惨痛的现实,意识到自己作为哥哥“夜替”的责任;到最后江州案件的独立完成,这不仅是剧情的高潮,也是弟弟心智成熟的象征。弟弟通过这些案件,不仅气质上向哥哥靠近,而且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担当。从开始的“玩世不恭”,到后来丰满的形象,主创们用一个个案件慢慢为弟弟丰富人物性格。特别是大结局中,弟弟理解并信任哥哥,主动承担起坐牢的行为,更是“吸粉无数”。

而哥哥的形象则更像一个减法的过程。开篇哥哥就给人一种逻辑缜密、理智、有正义感以及高冷的印象,是一个丰满且正面的人物形象。而他内心却是一个隐忍、勇决乃至偏执的状态。为能破案,几乎牺牲弟弟;为了案卷,几乎辞掉工作。剧情发展到尾声时,在天台上面对暴怒的弟弟,哥哥仅仅用了“你想怎样”“你能怎样”就瞬间击溃对方。去支队前,哥哥把自己养了多年的“老虎”吃掉,这如宗教献祭般的一幕带有极大的隐喻,而其后的隐喻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告别,是他骨子里的那份决绝。从正面的刑警“神探”到冷血决绝,不能说是关宏峰的“黑化”,用他的性格多面性来进一步塑造这个形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白夜追凶》主打“硬汉派”理念,硬汉破案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审美趣味。这里的“硬汉”不一定就是“肌肉猛男”,也可以是像主角关宏峰队长一样的“风度翩翩、含蓄儒雅、智力超群”的沉稳刑侦警察;同时,周巡和关宏宇这一对“硬汉”对头的众多打斗场景也使整部剧充斥着浓郁的阳刚之气,丰富的剧情在吸引了热爱破案剧的男性受众的同时,还捕获了大量被阳刚之气吸引的女粉丝。

二、悬疑引人入胜 冲突扣人心弦

(一)原创剧本增强悬疑性

侦破题材网络剧的成功是对优质原创内容的回归。此前不少此类网络剧主要依靠IP改编增加话题性,希望利用原著作品自带的流量吸引观众,如《法医秦明》《心理罪》《暗黑者》等。但IP剧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原著粉丝对改编要求苛刻,满足观众要求变得困难;另一方面,根据大热IP改编也面临着剧情走向被人知晓的问题,可看性大打折扣。

原创剧本在避免剧透、保证剧情的新奇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个好的项目一旦找到自身的内在发展驱动力——优质剧本后,可以不断积累粉丝,吸引“自来水”,产生强大经济效益。《无证之罪》《白夜追凶》等原创剧集就获得超越传统“IP剧”的高口碑和点击率,表明了“大IP+流量明星”的红利时代已经渐渐远去,市场呼唤原创内容的回归。

《白夜追凶》的硬汉们“玩弄心计”的戏份成为一大亮点,这些戏份用来制造悬疑:主角关宏峰,长丰支队的队长周巡、副队长刘长永之间既协同办案,又相互“提防”“揣摩”,以及由此而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勾织起一个互相推动的关系网络,让剧情不断有序地向前推进。

同时,《白夜追凶》故事推理性强,叙事节奏上没有脱节点,做到了根据已有的线索和蛛丝马迹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推理扎实,环环相扣,几乎无懈可击。在破解主线案件的过程中穿插其他案件,每一个案件出现的人物和线索或多或少推动了主线案件的发展,这种连续性的悬疑感使得受众获得了良好的精神满足,受众甚至可以体会到身临其境、跟随故事线索发展一同分析推理的观剧体验。

此外,《白夜追凶》在剧情安排上下足了功夫,它打破了以往部分网络破案剧一集一案的规律,把案件的起承转合安排在三集左右完成,保证了破案过程的节奏与完整性,同时在每个案件中安排了双胞胎兄弟互换身份、查明真相的主线剧情,独立案件与主线剧情的交叠,使得《白夜追凶》的观众黏性大大增加。该剧的相关道具专业逼真,案件场景设置真实,主人公推理有理有据,情节发展真实可信。这些因素都给这部剧增添了吸引力。

(二)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张弛有序的节奏

与以往的网络剧不同,《白夜追凶》没有声名赫赫的原著加持,也没有自带流量的演员阵容。激烈的冲突、张弛的节奏、巧妙的细节与丰满的人物是《白夜追凶》的特点。《白夜追凶》的冲突紧紧围绕在关宏峰和关宏宇两兄弟之间,两人的关系是这部剧的“灵魂”。虽然是双胞胎兄弟,但一个是成熟稳重的前刑侦队长,一个是玩世不恭的前武警;一个要洗脱罪名,一个要力证清白。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必须共用一个身份而不被人发现。“双胞胎”“罪犯”“警察”这些极具矛盾冲突的身份交织在一起,任何一点碰撞都会迸发出强烈的戏剧冲突。

《白夜追凶》节奏张弛有度,创作者合理地安排剧情发展。《白夜追凶》在表现破案过程时节奏平缓,没有为了营造冲突而牺牲真实性,而是一丝不苟地展示着判案的细节和程序,展现着当代刑侦人员的严谨。关宏峰第一次出场时,面对着一地碎尸,先是对尸块细细端详,之后在法医室观察碎尸的拼接,并且剪下一块胃组织判断生前有无服用毒物,在一系列稍显“繁琐”的筛查后,关宏峰才开始判断嫌犯的手法。此外,剧中出现了大量且真实的刑侦术语,如“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心理侧写”“翼点”“贯通伤”等,无怪乎有网民调侃道:“看完《白夜追凶》后,感觉我都可以从刑侦系毕业了。”由此可见,创作团队重视刑侦专业的素养,敬业精神很强,因而保证了该剧的质量。

《白夜追凶》也善于利用悬念加快节奏,牢牢把握观众的“肾上腺素”。在一次案件中,关宏宇代替哥哥的身份与周巡合作断案。但支队周巡对他几度产生怀疑,并以案件为借口,逼迫在现场的“关宏峰”按下了指纹。正当观众认为两兄弟已经暴露时,警局方面却告之指纹没有问题,原来,两人趁着办案间隙已经迅速地完成了“交接”。创作者巧妙地利用了信息差,营造了剧情的高潮。

当然,实力派演员的出演也是《白夜追凶》成功的关键。潘粤明在表演时需要表现两兄弟区别开来,并且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这是十分有难度的,所幸潘粤明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而在灯光和服装上,剧组也做了一定的处理,例如在家里哥哥穿白色衣服而弟弟是黑色,以及光线明暗对比等,这些细节也是该剧爆红的因素之一。

《白夜追凶》 剧照

三、追求一流的摄影与剪辑

中国网络破案剧摄影与剪辑水平提高较快,部分网络破案剧如《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的摄影与剪辑水平达到了一流。《白夜追凶》能够获得如此成功的反响和口碑,其剧集摄制质量实属上乘。《白夜追凶》在试映时将展放的地点选在了播映电影的电影院内,这便是对自身剧集摄制水平充满信心的表现。而在摄制器材方面十分完备:摄影机用了ALEXA-MINI和AMIRA;有各式规格的定焦变焦镜头,以及为剧集动作戏专门准备的轻镜头、手持拍摄方便的小变焦镜头,可谓准备充足。完善的器材为精彩的摄制提供了技术设备保障。在剪辑方面,《白夜追凶》剧集是由国内知名剪辑师刘山峰和王杨联一起带领剪辑团队完成的,耗时五个月的内容成果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不少观众是因为《白夜追凶》第一集开篇长达7分半的精彩长镜头而被这部剧吸引的。这类长镜头在现实影视拍摄过程中实现难度非常大,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会使得摄影机运动安排高度复杂化,对于摄影师、跟焦员和现场拍摄轨道、录音等工作人员的配合默契程度要求十分高。

除了长镜头之外,该剧也采用了较为技巧性的拍摄手法。为了增加剧情悬念,创作者多次使用晃动、跳跃的主观镜头,和一些不规则构图的近景和特写,加上后期暗灰色的整体色调,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时刻处在一种紧张、真实的氛围之中。同时,《白夜追凶》中的大特写镜头、不同场景的明暗对比、流畅的运动镜头等都显示出摄像师的高超水平。另外,《白夜追凶》中夜景戏非常多,摄影需要保证在黑暗中拍摄的镜头具有层次感,保证观众看到清晰丰富的画面,这要求摄像对光影具有强烈的敏感性。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服装、道具、灯光,还是拍摄场景、妆容等方面,都能体现出《白夜追凶》剧组的良苦用心。甚至连关宏峰脸上的伤疤都设计得非常真实,与其他网络剧中出现的“三毛钱特效”有着天壤之别。这些因素使得该剧不同于以往的网络剧,带给观众别样的审美感受,是名副其实的“精品网络剧”。

《白夜追凶》的成功除了剧情和演员演技这两个因素外,后期精良的制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导演叙述,《白夜追凶》这部剧于2016 年10月开机,在东莞、北京、长春三地进行了四个月的拍摄,剪辑师一直跟组剪辑,完成长春的拍摄任务后,剧组正式进入了剪辑期,加上粗剪和精剪的时间,剪辑工作一共进行了九个月。在这期间,导演组与剪辑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对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精益求精。另外在单场戏和整体节奏上,导演王伟做了诸多斟酌,节奏方面,讲到支线破案节奏要快,讲到主线时节奏放缓。整体剪辑完成后又再次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还有剪辑的绝妙运用。观看过《白夜追凶》的观众一定对潘粤明一人大胆挑战出演两个主要人物的精湛演技印象深刻,这也是这部剧博得高分、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剧中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毫无破绽的画面呈现,其实是由摄影师和后期团队来提供技术支撑的。如何保证两个角色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这里面摄制团队用到了多种实用方式,诸如运用了二次曝光以及在拍摄过程中用绿布或绿棍做参考点,之后再进行后期剪辑制作加以完善。

后期的剪辑也十分独到。在案件内容的剪辑安排过程中,采用交叉剪辑的方式使得故事内容旋律更加激荡的同时,附属案件的诸多线索也会推动主线案件的发展延伸,极大地增强了剧集故事发展的节奏性。

注释:

[1]聂韶晶.悬疑片如何设置悬念——解析《白夜追凶》[J].视听,2017(12):83-84.

[2] 张婕.从《白夜追凶》看刑侦剧的突破[J].视听,2017(12):81-82.

[3] 袁世峰.从《白夜追凶》看网络剧的广告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7(20):116+128.

[4] 赵晓玲、刘莎.网络热播剧成功因素分析——以《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8):77-78.

[5] 张智华.电视剧类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