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类疾病中医古籍文献考

2019-03-19 11:14韦以宗韦春德林远方陈世忠王秀光韦东德
光明中医 2019年17期
关键词:蛇床子练功妇人

韦以宗 韦春德 林远方 陈世忠 王秀光 韦东德 张 姗

1 公元2—13世纪

中医对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类疾病的认识,早在公元2世纪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1]中就有“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阴吹而正喧”“小便不利,大便难”等描述。张仲景还特别指出,妇女盆底障碍类疾病,牵涉到腰脊、骨盆、髋膝,书中记载:“妇人之病……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痛烦”。张仲景首创“肾气丸”治产后疾病,创“当归芍药散”治妇人腹中诸疾,用蛇床子散作坐药、狼牙汤洗药治阴中蚀疮烂者,开创了外用、辨证内服方药疗法先河。

公元3世纪,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2],首创针灸疗法治疗“妇人杂病”,分别用中极、天枢、石门、下髎、曲骨、曲泉、阴谷、阴陵泉等穴位针灸治疗“阴挺出”“阴中痛”“阴痒”“恶合阴阳”等病证。

公元7世纪,《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妇人杂病诸候》[3]记载:“大便不通候”“大小便不通候”“遗尿候”“阴痒候”“脱肛候”“阴肿候”“阴痛候”“阴挺出下脱候”“阴冷候”“小腹痛候”等。指出多为胞络伤损,气血两虚,感受外邪引起。

《诸病源候论》是一册疗法以导引练功为主的专著。书中介绍不少锻炼腰腹骨盆和盆底肌的导引法,如:“平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腰极势然……”。又云:“长伸两脚,以两手捉五指七遍,愈折腰不能低仰也”(卷五)。“两手向后,倒挽两足,极势,头仰足趾内外努之,缓急来去七,始手向前直舒,足自摇,膝不动,手足各二七,去脊腰闷风冷”(卷二)。“立两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纵气下使得所,前后振摇七七,足并头两向振摇二七,头上下摇三七,缩咽举两髆,仰柔脊,冷气散,令脏腑气向涌泉通彻”(卷四)。又云:“坐抱两膝,下去三里二寸,急抱向身极势,足两向身,起,欲似胡床,住势,还坐。上下来去三七。去腰足臂内虚劳、膀胱冷”。又云:“长舒两足,足指努向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对,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极势,满三通。动足相向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卷五·腰背病诸侯)。又云:“长舒两足,向身角上,两手捉两足指急搦,心不用力,心气并在足下,手足一时努纵,极势三七。胠踹、臂、腰疼、解溪足气、日日渐损”。“更动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极势,三通。去遍身内筋脉虚劳,骨髓痛闷。”

这些引导练功法,似现代所称俯卧撑或仰卧起坐式练功法,是锻炼腹直肌、腰背肌、骨盆、盆底肌、提肛肌的锻炼方法。

唐朝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4]介绍“老子按摩法”锻炼骨盆周围肌肉和盆底肌,如“两手抱膝,左右细肩二七遍”,“一手抱头,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前后捩足三遍”和“左右排山负山拔木各三遍”等锻炼方式。

同时期,王焘著《外台秘要》[5]收录治疗盆底障碍类疾病药方26首,记载《千金翼方》桑螵蛸汤(桑螵蛸、鹿茸、黄芪、人参、牡蛎、生姜、甘草)治产后小便数,推荐灸关元治疗阴下脱,用枳实炙熨阴中痛,用蛇床子炙熨治阴下脱,用蜀椒、乌头、白及棉裹纳阴中治阴挺出等。

公元11世纪,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收录方剂279方,其中论治妇女盆底障碍类疾病共12首,创著名“胶艾汤”“当归建中汤”和“失笑散”治疗盆底障碍类产伤胞络而致遗尿、小便频数、小腹痛等证。

同时期,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7]记载治疗妇女盆底障碍类疾病药方48首,有外洗、外敷和辨证内服产药,例如,用艾叶、大戟、防风,煮水温洗治妇人阴中痛;用吴茱萸、葶苈子、蛇床子、没食子、五味子坐浴治阴冷症;用鹿茸散(鹿茸、乌贼骨、桑寄生、龙骨、白芍、当归、附子、桑螵蛸)“治妇人虚冷,小便频数,日夜三五十行”等。

2 14世纪以后

公元1337年,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8],再次收录13首治疗妇女产后遗尿、尿频、阴脱、玉门开而不闭等经验方药。特别介绍“硫黄散”治疗玉门开而不闭,用硫磺、吴茱萸、菟丝子、蛇床子煎水外洗玉门(阴道)。用桑螵蛸散治产后小便数及遗尿,药用桑螵蛸、鹿茸、牡蛎、人参、赤石脂、厚朴、龙骨、生姜、甘草等。

明代:朱橚撰《普济方》[9]收录15首治疗妇女产后遗尿、尿频、脱阴、便秘等方药。

公元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10],用曲泉、脱海、大敦穴针灸治妇女产后“阴挺出”。

公元1620年,武之望编《济阴纲目》[11],首次用今天称之为盆底障碍类疾病为条目,并辑录历代医家对症候的病因病理的认识,后处以方药(共45首),如该书分章为“小便数”“小便不禁”“产肠不收”“产后玉门不闭肿痛”“大便秘结”等等。

明末清初时期,《易筋经》[12]流传于世。《易筋经》的导引功法如“灵猫弓腰”“神龙回首”“凌波八步”和“混元桩”等都是锻炼腹直肌、腰背肌、骨盆肌肉韧带及盆底肌的练功法。

公元1742年,吴谦等编《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13]记载妇女产后“大便秘结”“小便淋闭”“小便频数不禁淋沥”;在前阴诸证门中列“阴肿、阴痛、阴痒、阴挺、阴疮、阴痔、阴冷、阴吹、交接出血”等证治。介绍用龙胆泻肝汤治阴肿,用蛇床子洗法、藜芦敷法治阴挺等,介绍方药11首。

概而论之,中国传统医学对妇女盆底障碍类疾病的研究有2千多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的内外用药、针灸、导引练功的经验。

而美国凯格尔运动于1940年推广其会阴收缩运动或称“骨盆运动”,中国传统医学早在公元7世纪《诸病源候论》就已有骨盆、盆底肌的导引练功法,《易筋经》进一步发扬。因此,中医学的宝贵遗产,需要继续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古为今用。

猜你喜欢
蛇床子练功妇人
练功
蛇床子素药动学特征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练功
犬人
犬 人
练功
蛇床子素-TPGS固体分散体制备研究
·智 珠·
中药蛇床子临床应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