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产前产后的管理

2019-03-19 21:39宋学刚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母畜胎衣牛羊

宋学刚

(甘肃省瓜州县退牧还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 瓜州 736100)

牛羊的繁殖是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产前产后的管理决定了牛羊的繁殖率、成活率,直接决定了养殖效益。产前产后主要是指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这一阶段母畜生理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抵抗力下降,稍有不慎容易患病,甚至会影响生产。

1 预产期的判断

1.1 计算方法

母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80天,可采用“减3加6”的计算方法,产犊月份是配种月份减去3,产犊日期是配种日期加上6。例如:一头母牛最后一次配种时间为2019年3月7日,这头母牛的预产期为2019年12月13日。母羊的妊娠期一般为150天,从配种日期往后算5个月就是产羔日期。

1.2 临床诊断

当配种日期不清楚时,可以根据母畜妊娠后期的一些表现来推断分娩时间。妊娠母畜产前半个月腹部明显的增大,乳房膨大。产前2~3 d,乳房发红、肿胀,外阴部潮红、肿大、松驰,有粘液流出,尾根两侧的肌肉塌陷。当母畜不愿走路,时起时卧,站立不安,频繁排尿,不断的努责和鸣叫,能挤出乳白色的奶水时,说明就要临产了,应马上做好接产准备。

2 产前的管理

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要加强饲养管理,补饲优质饲草料,禁止饲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草料。在产前2~3 d根据母畜乳房的肿胀情况决定是否减少补饲量或停止补饲。在管理上要做到慢赶、不打、不惊吓和出入圈防拥挤,饮用清洁水,忌饮冰冻水,以防流产。

接产要尽量在产房中进行,在分娩前要把产房打扫干净,墙壁和地面用5%烧碱水、10%~20%石灰乳液或5%来苏儿消毒,饲养管理用具、料槽及草架等用具也要进行检查和消毒,准备常用药品和一次性手套等器材。在牛羊分娩期间尽量保持产房的干燥和温度,每天用2%~3%来苏儿或0.1%新洁尔灭进行带畜消毒,每2~3 d对饲喂用具、地面、食槽、粪尿沟等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干净。有分娩征兆者,用0.1%高锰酸钾或2%~3%来苏儿擦洗外阴、肛门、尾部及后躯,并用消毒后的毛巾擦干,牛用绷带缠好尾根固定于一侧,并铺好洁净褥草。接产员要把手指甲剪短,用肥皂将手洗净。

3 产后的管理

当胎儿出生后,应立即用毛巾将口、鼻中的粘液擦干净,以免将液体吸入气管引起异物性肺炎或窒息。脐带如未自行拉断,在距腹部5~7 cm处剪断脐带,并用碘酒涂抹脐带断面进行消毒。当幼畜能站立在腹下找乳头时,应立即挤掉母畜乳头上的奶塞,并挤去最初几滴奶水,让幼畜在1h内尽早吃到初乳。要尽量让母畜舔净幼畜身上的粘液,若母畜不舔,可在幼畜身上撒些麦麸,诱导母畜去舔,有助于增加母仔亲和力和促进胎衣排出。若天气寒冷,可用抹布或草木灰擦去幼畜身上的粘液,以防受凉感冒。

母畜分娩后身体虚弱,消化机能较差,要为母畜提供温热麸皮盐水,有条件加些红糖、碳酸钙更好,以补充体内水分消耗和恢复体力;要给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优质饲草,每次喂量不宜太多,经3~5 d后可逐渐恢复到正常饲喂。接产员要观察胎衣是否排出,胎衣排出后要清理深埋,防止牛羊吞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感染疾病。

幼畜出生后除吃足初乳外,还要尽早地给予补饲。 一般在出生后7天起,在圈内安装补饲栏投放优质干草,让其自由采食;从出生后10天起开始训练吃精饲料,用幼畜全价料或豆饼、玉米、麸皮等多种搭配,利用会吃的幼畜带动其它幼畜或人工填食,待全部都会吃料后,改为定时、定量补饲。此外,还要设置矿物质饲槽,内放矿物质舔砖、食盐,让幼畜自由舔食,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冬季最好喂食温开水,以保证幼畜生长发育的需要。

适时断尾和去势,断尾主要针对杂交羔羊的细长尾巴,一般在羔羊出生后7~10天进行,此期尾部血管较细不易出血,常采用热断法和结扎法。热断法是利用一把厚0.5cm的铁铲和一块厚度4~5 cm的长方形木板,并在木板上凿一个直径5 cm的圆孔,将羊尾套进去压住,用烧成暗红色的铁铲,在第三至第四尾椎骨之间边切边烙。结扎法是利用橡皮筋在羔羊尾巴的尾根处扎紧,大约1~2周尾巴从结扎处自然脱落,然后在断尾处涂上碘酒。为便于管理和提高肉的品质,一般在羔羊2~3周、公犊3~4月龄时进行去势,常采用手术法和去势钳钳夹法。

幼畜2月龄后消化道的生理功能趋于完善,一般在肉羊2~3月龄、奶牛1.5~2月龄、肉牛3~4月龄时进行早期断奶。幼畜断奶有利于母畜的恢复和生产,可采用逐步断奶法,逐渐减少哺乳量和哺乳次数,增加补饲量,经过一个过渡期,然后将母仔分群,按幼畜的性别、强弱分群管理,母仔隔离5~7 d后断奶成功。

母畜产犊后子宫复原及体质恢复大约需要20~30 d,如果产后配种过早,因子宫尚未完全康复,不易受孕;若配种过晚,则延长了胎间距,降低了经济效益。在母畜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羊一般在产后20 d左右就会第一次发情,要等第二次发情时再进行配种,牛在产后60~80 d内配种受胎为宜。

在母畜空怀期内,还应做好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及驱虫健胃等工作。

4 接产

牛羊一般都能顺利分娩,难产多发生于初产母畜和老龄母畜。正常分娩时,胎儿两前肢夹着头露出不需助产,可让胎儿自然产出。在生产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若先露后蹄或仅露蹄和嘴无力努责,要用手握住前蹄或后蹄随母畜努责顺势向后下方轻拉产出。若胎位不正,要把母畜后躯垫高,将露出的胎儿送回,手入产道矫正胎位,然后顺势将胎儿拉出。有的幼畜产出后出现心脏跳动而不喘气的假死情况,用两手一松一紧按压其胸部或用两手分别握前后肢前后来回活动,可使幼畜苏醒。

有的母畜特别是初产母畜常因妊娠后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早配、产羔较多、内分泌紊乱等,会出现无奶或少奶的情况。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要保证幼畜尽可能的吃到初乳,可采用人为保定母畜强制哺乳或人工饲喂的方法,也可选取乳汁充足或生后幼畜已死的母畜代哺。对于母畜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饲草料,去除原发病因对症治疗,尽可能提高母畜的泌乳量,其次可用中药进行催奶,如:催乳散。

母畜在临产前后整个乳房的皮下及间质发生水肿,皮肤发红发亮,无热无痛,指压留痕,尤其是第一胎和高产奶牛多见。如果在产后逐渐消肿,可按摩乳房、减少精料、控制饮水,不需治疗。病程长和严重的病例需用药物治疗,可肌注速尿或氯地孕酮,治疗越早越好,有全身症状者应使用抗生素并结合对症治疗。

个别母畜分娩后,常发生胎衣滞留。如果羊在4 h、牛在12 h内不能排出胎衣,应尽早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剥离,不可在外露胎衣上挂砖块等重物,以免引起子宫外翻或脱出。在胎衣不下的早期阶段,常采用注射催产素和抗生素的方法,并配合对症治疗。为防止胎衣不下,应给妊娠母畜饲喂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产前1周减少精料,适当运动,控制孕畜的膘情,避免饮用冰水。

夏季预防猪链球菌病

平时应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加强卫生消毒,防止猪群过度拥挤,去除感染因素,减少应激反应。一是定期预防注射:2型链球菌灭活苗,断奶仔猪、成年猪春秋各免疫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猪链球菌Ftll7弱毒苗,仔猪断奶后肌肉注射。二是去除感染因素。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如钉头、铁片、碎玻璃、尖石头等能引起外伤的物体,一律清除;新生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三是采取隔离消毒措施。一旦发现本病,要及时隔离治疗病猪,尽可能淘汰带菌母猪;对污染的猪舍、猪栏、用具和环境,用优录环净、复方戊二醛、百毒杀等交替消毒;对尸体、排泄物及急宰废弃物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的猪胴体,须经高温处理。四是药物预防。在本病流行季节,全群预防可选择复方阿莫西林+清热败毒散混饲,连用7~10 d;复方阿莫西林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800 g,清热败毒散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1 000 g。

猜你喜欢
母畜胎衣牛羊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牛羊各几头
奶牛胎衣不下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探讨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
提高母畜繁殖功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