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州市与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研究

2019-03-19 04:40方友熙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3期

方友熙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合作  福州经贸

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等人曾对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人均GDP在4800-9000美元之间(1998年标准)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在这阶段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因此,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级的演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升级来推动的。根据福州市统计局数据,2017年福州市所辖的区县(含平潭综合实验区、长乐区)人均GDP达到93290元(折合14338美元),福州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

一、福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地区经济也称为区域经济或地缘经济,它与一国国际战略、国家产业政策、对外经贸布局、地区区位以及历史经济文化积淀密切相关。改革开放40年,福州地区受惠于国家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从“纸褙福州”、“牛背牧童”模式开始启动工业化进程,以福建东南沿海特殊区位和历史背景为依托,建立和发展初级加工制造业,开拓外向型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

(一)现状:经济发展进入较高层次的全球资源配置阶段

1978-2017年间,福州区域经济发展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始,经过不断、升级转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建立生态产业链,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第六阶段——高质量经济时代。(详见福州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特征表)

(二)问题:外向性与内在性数据指向地区竞争力无明显优势

目前,国内外学界比较认定的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国际化城市标准四大类15小项指标。一般认为作为国际化城市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70-80%,而2017年福州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50.98%;举行国际性会议为每年80次,而2017年福州举办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组织论坛全球性的国际会议仅8次;国际旅游水平一般为每年600万人次,而2016年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福州每年为108.68万人次;2017年福州市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98%(2016年全国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平均为2.11%);一般认为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占一半,2017年6月止落户福州市仅有93家。

1978-2017 年福州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表

第三产业的质与量水平指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评价要素,从国家统计局2017年统计资料分析,在全国省会城市的三次产业比重指标对比可以看出,福州第一产业比重占比高为7.74%,而广州仅为1.26%;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4.19%,而GDP第一位的广州仅占31.97%;第三产业占比与处于同位水平的长沙、沈阳、郑州等内陆省会相当约占50%多,与国际上公认的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70%标准比较呈现较大差距。

区位熵是衡量某一区域产业要素空间分布情况,显示某一区域产业集聚优势和产业部门专业化程度,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测度地区的区域经济在参照区域来说具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测度地区的区域经济在参照区域具有劣势,区位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区层面的产业集聚水平。本文以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为参照值,通过数据计算显示出福州市第二产业区位熵为0.86(注:根据福建省统计局2017年统计数据,下同),集聚水平和竞争能力低于泉州的1.2;第三产业产业区位熵为1.16,集聚水平和竞争能力不及厦门。作为福建省会城市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的地区,具有其他区位城市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禀赋要素,但产业优势似乎不明显。

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在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指引下,全国各地区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内引外联”,福州作为中国东南地区一隅承受诸多的特殊政策,在40年对外改革放开试验中提供了“福州方案”,传递了改革前沿的地区特色风采,但是,制约发展因素也十分明显。

(一)区域问题:南北夹攻东路不通

福州北临长三角、南接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具有全球最具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珠三角被世界银行(IMF)报告认定为世界第四大湾区,2018年10月,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加快了大湾区区域间的深度融合,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南北城市群极具形成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虹吸效应。

(二)政策问题:政策未用尽用透

福州地区(含平潭)擁有“六区”特殊发展政策,每种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试”的功能,这一功能给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设计空间和试验空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可以有更高级、更开放发展理念,但是统计数据说明福州区域发展未能用尽用透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

(三)视野问题:“超视距”能力有待加强

作为福建省会的福州市,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环视,在激烈区域竞争中,所拥有的有限资源容易被其他区域配置。因此,需要在制定地区经济政策时拥有“超视距”的想象行动力,但是从相关资料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额低,对外经贸合作政策针对性不强,“弯路超车”的“雷人”经济产业政策有待突破。

简言之,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走国际合作之路是突破发展瓶颈必然的选择。

三、“一带一路”合作的理论基础

“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优势资源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与此同时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直接投资贸易理论,如海默·金德尔伯格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理论;雷蒙德·弗农为代表的产品周期理论;小岛清为代表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前苏联经济学者勃利兹诺伊利“资本相对过度积累”理论以及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哈里·邓宁的投资诱发理论等理论。这些理论的梳理,对于指导地区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理论基础。

(一)对外经贸合作中企业、国家、地方政府互为犄角

从微观层面分析,世界经济强国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规模等生产要素上具有优势,为海外经济合作提供基础条件,但是要素优势并非企业对外开展合作的充分条件,因为远距离直接投资具有额外成本,存在不确定风险,可能产生或有负债,只有当垄断优势产生垄断利益超过投资额外成本和不确定风险成本,境外投资合作成为可能。在宏观层面,国家软实力、结盟战略、国家经济战略、汇率政策、军事能力等对实现垄断利益起着“减震器”作用。地方行政层面主要包括对宏观政策消化推行、区域产业资源整合、区位优势发挥、与被投资地方政府深度交流和辅助外交的能力等,地方政府因素对产生垄断利益起着“纽带”作用。

(二)企业产品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经贸选择

产品创新寡占阶段企业不必要“走出去”,走出去的风险大成本高,在国内开拓市场具有创新优势。技术成熟寡占阶段,此时国内同行竞争趋于激烈,利润下降,产品的市场区位选择、消费者对产品嗜好以及国内产业政策导向、公司内部化战略均对从出口导向转向国际直接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在技术标准化阶段,产生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成为此时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以东道国为基地,产品返销到投资国。在新产品创制之前,可以保证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通过投入产品技术创新,得到发展先机。

(三)中小企业具备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空间

中小企业与东道国中小企业技术差距不大,对标产业容易获得成功。但外移产业一般处于边际产业,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的企业居多,对于东道国的环境将会造成损害。另外中小企业抗击经济、政治风险不强,技术开发能力不高,靠中小企业单打独斗,很容易成东道国政策变动的牺牲品,需要国家、地区政府宏观调控。

(四)产业溢出是必然趋势,地区政府应分类指导

对于技术、资金、资源管理等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其发展。中小企业在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也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找准位子可以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地区政府应分类导引。

中小企业在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也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找准位子可以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地区政府应分类导引

四、“一带一路”合作的现实条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呈现多元化态势,与福州开展经贸合作具有的现实条件。

(一)东盟地区是世界资金主要虹吸地,承接外来第二产业发展迅猛

实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东盟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东盟仍是经济发展程度不一的联合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均GDP三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农业占比几乎为零,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具有优势;第二层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东盟“三驾马车”,具有自然资源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第三层次是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近几年东盟承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达和较发达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外移的第二产业转,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制衣、建筑、电力、采矿、加工、小型机械制造、电子通信等产业。第三产业旅游业开始在一些传统农业国家抬头,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根据东盟秘书处公布了2016版东盟投资报告,2016年非东盟国家地区直接投资达到970亿美元,FDI连续3年保持高位。在整体经济活力排名上2016年东盟国家有较大幅度攀升。

(二)南亚地区产业基础薄、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但投资风险高

南亚地处“一带一路” 海陆交汇之处,生活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区域。从统计数据看,福州与南亚国家投资贸易极少,可以忽略不计。巴基斯坦是中国最亲密邻邦,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主要是棉纺织业,但基础交通落后,受宗教影响国内安全状况差,2015-2016年度引进外资仅为10.16亿美元。孟加拉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工业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重工业薄弱,制造业欠发达。斯里兰卡地处海上丝路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斯里兰卡渔业、林业和水力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占比60.6%,相对于南亚其他国家而言,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印度是南亚最大国家,人力资源丰富,经济总量大,2017年GDP排名世界第六位,近年来莫迪政府以“摇摆政策”应对 “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合作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三)西亚、中亚地区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相关产业具备较强的经济活力

西亚国家共有20国,是中国古代著名“丝绸之路”陆上贸易通道。西亚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西亚国家经济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为主的国家,围绕石油建立與之相关的建筑业、运输业 、加工业和商业;另一类为非石油国家,单一的产业经济结构容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西亚国家开始向多元化经济发展,以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为产业核心,同时发展工业和农业,西亚地区旅游服务业发达。受原油价格影响,2016年西亚、中亚综合竞争力下降,但是西亚国家基础设施完善,仍具备较强的经济活力。

(四)非洲除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地区现代产业待开发

南非、北非以及中非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高,西非和东非地区相对较低,产业结构的地域差异明显。北非地区制造业相对发达,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如2016年埃及制造业比重占国民经济的16%,服务业占比达到50%;南非地区地处非洲高原南端,现代农业、旅游业、装配制造业较发达,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资源采掘和输出占据世界重要地位;西非地区大多数国家以原始的“刀耕火种”手段为主,农业为经济主导产业,产业结构水平较低;东非地区制造业落后,以纺织轻工为主,多宗教和种族长期矛盾造成经济发展不稳定;中非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矿业次之。总之非洲处于待开发地区,正如林毅夫先生所说的:“我们如果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资本密集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必须逐渐地转移出去,这对非洲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机遇期。”

五、对策

上述分析研究标明,福州地区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既有理论支撑也有现实条件,而且极具个性特色,对此思路如下:

(一)采用分类管理与“蜂窝巢”策略,在“一带一路”中“蝶变”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按照产业成熟度、政治稳定度、与我国关系密切度、地缘距离、生产要素等指标进行分类评估,划分ABC等级分档管理,结合福州地区产业优势要素、企业意愿、产品周期、中小企业特色资源等因素,出台国际经贸产业对接指导意见,引导各类型各层级产业、企业根据发展战略锁定合作目标;采用“蜂窝巢”策略,以龙头企业为先头,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布点“筑窝”,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大循环,以国际直接投资带动进出口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引动地区产业升级调整。制定更自由的金融贸易政策、更优惠的税制、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扶植“蜂王”健康成长,推动“蜂窝巢”壮大。

(二)以广角度、多层次的国际化模式驱动区域经济提升

从饮食文化入手,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具有特色的小微饮食服务业前来营商,出台特殊政策予以扶持;常态化举办各类国际性宗教文化交流,以民间机构为先导政府积极引导;常态化组织沿线国家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品、特色民间产品开展商品交易活动,鼓励支持在福州区域内设立常设机构,开展进口贸易;吸取和借鉴广州经验出台对外籍公民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国际商业存在、自然人商业流动有序进行;在自贸试验区内进一步放开对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的限制,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以多元化形式参与金融活动,实现股权多元化,优先扶持符合福州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外资金融机构。

成立推动协调机构,组织鼓励本地区企业、自然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活动

(三)用尽用透“六区叠加”政策

良好的“六区叠加”政策平台为福州(含平潭)发展提供先机。考察吸收“一带一路”先进科学的生态管理理念和体制,制定高于全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为推动高质量经济提供福州方案;与世界先进的自由港区、大湾区接轨吸收其成功经验,依据福州条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基础上;成立推動协调机构,组织鼓励本地区企业、自然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活动。

六、结束语

总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带一路”倡议撼动全球经济版图,世界各国为之侧目,同时为地区经济发展带给诸多选择。

参考文献

[1]福州市政府网.尤猛军.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EB/OL],2018-1-5.

[2]国家旅游局网.2016年福州市旅游市场发展情况及客源特征分析[EB/OL],2017-02-11.

[3]福州市科技局网.福州市2017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EB/OL],2018-2-12.

[4]搜狐网.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2017-10-11.

[5]福州新闻网.世界500强企业近1/5“相中”福州[EB/OL].2017-8-27.

[6]国际财经中心网网.东盟发布2017年度投资报告[EB/OL]. 2017-11-17.

[7]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竞争力(2017年度报告)[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版.

[8]新浪网,林毅夫:非洲国家为什么贫穷?[EB/OL]. 201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