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时代VR新闻的变革探析

2019-03-20 13:55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播者媒介受众

张 璐

(大连外国语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一、引言

随着全景影像、三维建模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VR技术作为打破虚拟和现实界线的新兴媒介技术,成为当前数字化社会的核心驱动。在新闻领域,如何讲好故事作为最终诉求,主要依靠视觉上的感官叙事来吸引受众,从文字、图片到视频,都是媒体技术发展的结果。VR技术与新闻再次结合,无疑颠覆了传统的传受模式及传播效果,最大限度地延伸了人们的视觉感官体验。

二、VR新闻的特点

VR(Virtual Reality),又称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出的一个三维虚拟世界,使用者可在虚拟环境中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感受、深度沉浸、完全在场和自由交互。VR新闻,即指运用VR技术来报道新闻,以及生产制作的VR新闻作品。VR新闻的诞生也是技术与新闻传播活动相结合的产物,VR技术“高度沉浸性”“自主交互性”等特点恰好对接了新闻报道的要求。

(一)沉浸式新闻体验

依莱休·卡茨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提到,受众在使用媒介满足自身需求时,不仅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中获得满足感,而且通过使用媒介本身以及在媒介接触时的情景中满足自身需求。在VR技术的支持下,受众利用智能设备,“亲临”新闻发生现场,实现与新闻当事人的“零距离”接触。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受众站在第三视角,通过阅读文字、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新闻事件,而VR新闻不局限于对事件的直接陈述,通过“第一视角”的方式为受众还原新闻,将受众从“旁观者”转变为“目击者”。美国《纽约时报》推出的首部360全景新闻《流离失所》,利用VR技术,还原了三个孩子在难民危机中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受众能够切身地感受难民所处的环境,抬起头可看到飞机空投呼啸而过,四周也可看到难民抢夺食物的场景。在受众第一视角的注视下,所带来的冲击更为强烈。此外,受众亲临“虚拟”现场,也有效地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亲身体验,且不会干扰事件本身。

(二)自主性阅读方式

在获取新闻信息方面,传统媒体无论是新闻文字、新闻图片还是新闻视频,都只能为受众提供“部分真实”,传播者通过对信息的采编加工,最终将新闻以文字或者180度的镜头画面呈现出来,并且在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传播者对受众进行逻辑引导,使受众分清新闻各要素的主次。但是在受众观看VR新闻的过程中,传播者通过VR技术打破了受众与现场的时空限制,将新闻主题分成若干部分,受众并非被动地观看,而是进行交互式体验,不仅仅是新闻的接收者,也是新闻现场的参与者,在观看VR新闻的同时,受众也自主地推进新闻进程,自主性和互动性都大大加强。

三、VR新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在VR新闻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体验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不利于准确把握新闻信息

传统的新闻视频一般是通过对多个镜头画面进行剪辑从而实现新闻的有效传递,受众看到的新闻是“部分真实”。而VR新闻采用360度全景拍摄的方式,在每一个场景之中都能够获得全景化的全部信息,传播者赋予受众更多的自由去阅读、解读和体验。但由于年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受众的接受程度不同,对同一新闻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会产生传播隔阂。另一方面,当传播者将场景内的全部信息呈现给受众时,“噪声”超载的现象也会随之发生。美国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认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由此产生了信息的失真和传播效果的衰减。在VR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被还原的新闻现场细节就好比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受众在面对如此真实的新闻现场时,也会分散更多的精力关注周边逼真的细节信息,从而干扰受众对事件主线的客观判断,甚至忽略新闻的本质。因此,VR技术在新闻中的运用无法保证每一个受众沉浸在高度互动的同时也能保持客观态度,进行清醒的思考。

(二)不利于区分虚拟与真实

VR新闻呈现的全景画面给受众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辅助设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进入新闻发生地,这样的体验会使受众认为自己所听、所看、所感便是真实的世界。但即便是在VR新闻中,也存在着把关人的角色,受众所看到的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完全还原,这也就意味着,越是逼真的画面,越会使观众无法区分虚拟现实与真实现实。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的概念,指传播者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人们根据VR新闻所展现的拟态环境做出的反映却是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反映,会直接影响到现实环境,长此以往无法区分虚拟现实与真实现实。也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基于我们对客观现实的复制能力的提升,我们在传统社会所依赖的对事实与编造、现实与图像、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区分已经消失不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播者利用VR技术精心制作,给受众带来的逼真体验,受众也会相信“眼见为实”,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将会传播有悖于事实真相的假新闻。

(三)技术成本限制应用与体验

当前我国的VR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VR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的运用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目前VR新闻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仍然受到制约。

一方面,制作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作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内容制作周期较长,烦琐的制作流程会损失新闻的时效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新闻的选题。例如,面对突发事件,传播者仍然会选择传统方式进行报道,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制作VR新闻拍摄所需要专业的设备,如Nokia OZO、Google YI JUMP VR摄像机等,价格昂贵,后期制作也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受众佩戴设备良莠不齐,目前市场上各大品牌纷纷推出VR设备,但许多价格在200元以下的产品存在着画面质量较差、长时间佩戴产生眩晕感等问题,这些会让VR新闻的体验大打折扣。

四、VR新闻的优化探索

(一)整合优化新闻内容

VR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能够为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这就意味着受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而不会轻易怀疑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在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当利用VR技术制作出的假新闻被用户阅读、了解、体验,其后果会比传统假新闻更加严重。传播者需要履行自己的把关人职能,加强对VR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审查,避免出现假新闻。此外,VR新闻的内容题材需要更加多样化,从国内新闻报道中可以发现,当前新闻选题侧重于专题报道,例如,“9.3阅兵”VR全景视频、“两会”VR全景报道等,以及自然风景、城市形象等方面的内容。未来的VR新闻应该探索更多的题材,满足受众的需求,要将优质内容放在第一位,挖掘新闻的深度,在满足受众体验感的同时满足受众精神上的需求。

(二)深入探索VR技术

当前的VR技术在制作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报道时,仍然存在生产周期长、制作成本高等问题,不适用全部题材的新闻报道。因此,提升技术水平、加快新闻制作周期、实现优质体验成为当前VR技术与新闻领域融合的根本诉求。各大媒体都在努力探索便捷高效的制作流程,以代替传统新闻采写、编辑审核、出版发行等,通过轻巧便携的VR拍摄装备,短时间内还原新闻现场。而对于受众来说,无论是画面的清晰度还是设备带来的晕眩感都影响了用户对VR新闻的体验。在降低技术成本的同时,保证VR设备的画面质量、传输速度、细节体验等,才能有效推动VR新闻的普及,增强用户黏性,实现VR技术与新闻领域的完美融合。

(三)全面提升媒介素养

提高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媒介从业人员需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应注重强化大众媒介素养。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应当转换思维、建立起新的思维体系,适应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到立体的报道方式的变化;同时也要对不良信息进行规范处理,履行把关人职能,提高内容的报道质量,杜绝虚假新闻。最后要加强VR新闻的采编业务能力,以专业的视角、完美的技术为受众呈现优质的新闻阅读体验。而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提升媒介素养有利于更好地体验VR新闻,应具备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在面对VR新闻时能够对新闻进行把关,清醒地辨别虚拟现实与真实现实,对新闻内容进行客观判断。

五、结语

VR新闻作为新生事物,若要得以发展就必须经历不断探索。当前我国VR新闻正处于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它的出现为受众带来了沉浸式的新闻体验和全新的交互模式,但在新闻内容的优化、VR技术的更新以及媒介素养提升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以优质内容的打造为核心,不断优化升级技术设备,同时注重提升传受双方媒介素养,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促进VR新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传播者媒介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