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该练就的本领

2019-03-20 13:55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时代

孙 磊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闻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2)

现在的时代瞬息万变,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思维方式更迭换代,让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巨大的挑战。每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都会担心自己跟不上形势。当前,融媒体风起云涌,媒体人转型成为一种必需。记者作为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更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每天获知很多的新鲜资讯,记者唯有转型,才能闯出一番“新天地”。记者怎样紧跟新时代,闯过新媒体跨越转型的“痛点”“难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还有许多路径需要探索和尝试。记者采访一路走来的磨砺和积淀,作为融媒体发展的经验必不可少。符合传播规律,探索融媒体发展道路,成为记者的立身之本,更成为记者在融媒体时代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记者掌握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我们需要练就哪些本领在媒体融合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独特的视角

新闻采写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它对记者的观察、写作和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新闻采写中,记者需找出一个合适的、独特的新闻视角,站在全局高度去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具体到新闻视角选择上,记者要将新闻当作一个完整的模块,根据新闻主题精选、找准最佳角度,通过以小见大、以旧见新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

视角的背后,是思想力的深厚与否。大千世界,世事纷繁。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铺天盖地而来,令人眼花缭乱,真伪难辨。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新闻记者只有以拨云雾见青天的眼光,才能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才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世界。这要求记者应当具有这样的眼光:去伪存真、见微知著、于寻常中见奇崛、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细致的现场观察和判断能力是每个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记者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做出准确判断,冷静分析报道重点和方向,精准把控现场和发展势态。

二、肩头上的道义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记者“无冕之王”的美誉充分说明了大众对理想记者的期待。真正的好记者必须有如同齐太史一样不畏惧崔杼之淫威,敢于用手中的笔去揭露罪恶、伸张正义,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顾惜的大无畏精神。现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记者可以“妙笔生花”、文章能“行云流水”,欠缺的是一根正直的“脊梁”和一副敢于匡扶正义的“铁肩”。因为记者知道事实和真相能剖析事件,给人民带来光和力量,传播温度、温暖、温情。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金银财宝;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伤害。

走进新时代,记者在采访中追寻时代发展的印迹,聆听震慑灵魂的故事时,担当作为变得特别重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走好新的长征路。敬畏历史、尊重事实,真实客观记录事件解读历史,在新闻中增长见识,坚定信念,提高智慧,破除迷障,破解信任,重塑信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脚步丈量的力量

新媒体发展以速度快、传播广见长;智能机器人现在已经能写简单的新闻稿件。但是机器表达再精确、再标准,也代替不了人的脚和眼,也无法捕捉人内心的微妙变化。如果把互联网看作浩瀚的大海,那么记者的“脚底板”就是大海里带罗盘的航船。从街道宣传干事到区报记者、编辑,7年基层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让我深有感触。好新闻都是走街串户跑出来的,没有好新闻是坐在办公室编出来的。记者只有坚持深入基层,到群众身边,深入实践挖掘,在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才能捉到新闻“活鱼”,才能设身处地了解体会到群众的喜怒哀乐,听群众说话,写群众实话,让宣传更接地气,写让群众愿意看的新闻。“脚板底下出新闻”,要求记者不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情入,既要沉下身,更要静下心,用心琢磨,挖掘寻常事中的闪光点。

四、新闻多面手是必然

在媒体融合趋势下,时代赋予记者更高的要求。记者需要完成多角色的多重演绎,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工作。在新时代时代,记者不光要有采写基础能力,更加注重硬件能力和实战能力。简而言之,成为“全能记者”,由单一采访到摄影、剪辑、采写、出镜、视频,还要涉及策划、编辑、剪辑等。

“全能记者”展现着媒体融合的趋势,也预示着专业知识界限、专业技能界限都在融合突破。从技术升级到素质升级,新时代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媒体融合岗位就要努力成为集采、写、摄、录、编、网络传播及后期制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一句话,只有既深谙新闻传播规律,又具备全媒体传播能力的记者,才能在新环境中驾轻就熟。

在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推动新闻生产模式出现了全新的特点,新闻生产传播发布渠道更加多元化。记者作为社会的瞭望哨,身处时代变革的“风暴眼”,既需要坚定地对新闻不忘初心,又需要坚定勇敢地转型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记录和推动这个时代的进步,扛起新时代赋予记者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时代
20时代,辉煌开启
最美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立足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冷恋时代
“两会”“典”亮新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