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流通管理与服务

2019-03-20 13:55梁尉国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流通馆藏图书

梁尉国

(茂名市图书馆,广东 茂名 525000)

图书馆除了对图书进行整理和保存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流通。图书只有实现了流通,才能向读者传递知识和信息,实现自身的利用价值。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出现,给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流通管理与服务的新变化

(一)借阅程序的简化

借阅程序的简化,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为读者带来了方便。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读者的借书、查阅馆藏资源及续借都变得方便。借书证及图书的条形码的使用代替了传统的填写借书证,只需要用阅读器进行扫描即可完成,这大约节省了借还手续的时间。联机书目查询系统的应用,使读者可以直接在电脑上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所要查询的图书信息并进行续借,这不仅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使书刊可以最大程度得到流通,提高了其利用率。除此之外,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其他方面也有所应用,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水平,机器代替了大部分人工工作。当前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但印刷品资料和馆藏文献仍然有储存和流通的价值。因此人工的流通服务和交流沟通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

高新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图书馆要创新改革观念、服务理念、流通管理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随着我国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和教育,人均借书量增大,图书馆的图书存在着供求矛盾。虽然现代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图书的藏、借、阅全面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如:同一本书分散陈列在借书处和阅览室,外借率低。由于样本书库、阅览室等的特殊规定,图书存在供求上的矛盾,利用率低。借阅空间划分不当,给读者借阅文献带来了不便。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对图书馆的流通布局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做好图书流通工作。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流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实行超市化流通管理模式

扩大馆藏的开架率,是提高图书外借率的一个方法。但图书馆单一的使用这一方法,而不对管理和服务理念进行改革,是难以取得效果的。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就要创新管理观念,坚持“以人文本”和“顾客至上”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在开架图书的基础上,实行超市化管理模式。超市化管理模式要求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全面考虑读者的需要。对借阅手续进行简化,使读者能随时随地借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借阅手续可以一次性完成。这种方式节省了读者的借阅时间,是超市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在图书馆中的一次尝试。

(二)超市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读者与图书文献之间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很多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中,文献实现了自动管理和网络信息传递。数字图书馆实施超市化管理模式,读者在进入时不仅能接触到不同载体、类型的文献,还能利用电脑对所需图书进行检索、咨询、借阅等操作。除了在图书馆电脑上进入数字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联机个人笔记本电脑的方式,拥有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

超市化流通管理模式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超市化流通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是读者的自我服务模式。读者要想有效地借阅图书资料,就要熟悉馆藏、掌握图书馆检索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料,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因此与图书馆超市化管理模式相配套的是针对读者的文献检索课,在经过系统培训后,读者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图书馆,在全开放的环境下,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源,并通过自我服务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源。

图书馆的流通管理模式由原来的自藏专用和闭架管理,转为如今的半开架和超市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图书的距离不断缩短,选书方式更加自由灵活,读者选书正确率和图书馆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因此超市化管理模式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流通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利用网络手段提供信息服务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成为了现实,图书馆应构建和扩大文献数据库,增加其资源共享的程度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员除了要提供传统的服务外,还要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为读者提供现代服务。如果图书馆内没有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源时,馆员可以利用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向其他图书馆寻求帮助,或为读者提供相近或类似的文献资源。

(二)建立图书流通库室邮箱服务

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邮箱并公布邮箱地址,为读者提供邮箱服务。读者通过邮箱可以自助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图书信息及其借阅信息,使用预约图书、续借图书、文献目录等服务。这种主动服务的方式,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给其带来便捷,还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三)为读者提供导读服务

很多读者对图书馆所采用的信息技术不熟悉,使图书馆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要对其进行入馆教育,如培训读者检索书目数据、查找图书、办理借阅手续等基本操作,这样读者才能广泛、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不断发展和应用,老读者也会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信息,需要馆员的“解读”和“导读”,为其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四、网络环境下图书流通管理与服务的具体措施

(一)做好资源管理工作

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分为纸质和电子资源,做好对这些资源的管理和保存工作,才能使其流通,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对纸质资源进行管理时除了要重视其上架和归还工作,还要对损坏的书籍进行及时修补或剔除,提高纸质书籍的流通率。电子资源除了存储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的资源外,还包括一些纸质资源电子化。对电子资源的管理,要做好对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使读者能及时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二)构建完善图书流通管理与服务的制度

管理工作涉及对读者、工作人员和资源的管理,构建相关制度能确保图书馆自身及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坚持完善针对读者的借还制度、入馆制度、阅览制度等,能规范读者的行为,保护图书。针对馆员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晋升、培训的制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业务素质和水平。对于资源的管理,可以制定实施推荐、使用和收藏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制度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坚定执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和制约的作用,确保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能够熟悉图书馆的藏书、书库布局、业务知识等,及时为读者提供帮助。但在网络环境下,仅掌握这些技巧和经验还是不够的。因此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做好信息检索和数据库管理等工作,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此外现代图书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还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服务态度、思想作风、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除了对馆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外,还要完善相关的考核、晋升制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这样馆员才能做好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五、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想做好图书流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除了要做好纸质书籍的保护和电子资源的大力开发外。还要转变观念,把传统的工作制度、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

猜你喜欢
流通馆藏图书
馆藏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