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被deadline支配的一天!

2019-03-20 00:44白雪冯姝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我会事情意义

白雪 冯姝

编者按:

在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值得公众追逐的除了新鲜的话题和事件,还有它背后所蕴含的真知。培根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辨明真相,少走弯路。

2019 年,“思想实验室”正式开启,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一位集专业深度与大众普及于一身的“哲学小王子”将带领我们一起化解困惑,学会深度思考,建立更成熟的认知体系。

“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今天又是被deadline 支配的一天!”大到考试周、学期末,小到每周末、各种活动前,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一片“哀嚎”。时间变成了“看得见的死神”,每个人似乎都在被一个接一个的deadline 追赶。截止日期成为“第一生产力”,却也令人渐渐丧失了享受过程的能力。

你是否想过,到底什么才是deadline?时间不会停止,可为什么我们现在被迫活在deadline 里,时间究竟应该去享受还是去追赶?如果没有deadline,生活会怎样?deadline可以折射出对时间的哪些理解和误解呢?不如让我们一起来聊聊deadline 这件事。

你最讨厌的deadline 是什么?

沈卓文:当然是作业、考试的deadline!如果要说一个终极的,那最讨厌的deadline 肯定是死亡。

王一凡:最讨厌的是父母到家时间。父母到家前,我必须要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好。“儿子,今天晚上我5点到家”,结果他们4点就到了。我得连忙把手机塞到床垫里,假装没用过。

陈鹏之:我最讨厌的是“假死线”,就是过了之后不会“死”可还是要赶的死线。本来假期赶作业就赶得“头秃”了,书法社暑假还要求交四、五幅作品。更可气的是,写好之后,社长并不看,还说:“你居然写了?”

党伊萱:我认为deadline 是“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怎么对待deadline就看你怎么安排时间。

郁教授:从大家的讨论中可以看出,deadline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我们每个人对时间的理解和设定。绝大多数让人感到讨厌的deadline来自外界,最担心的就是总活在别人安排的deadline里,自己逐渐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了。别人给你的时间设了一道坎,让你感到疲惫、痛苦。有很多时候,我们希望dealine彻底消失,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但是没有deadline的生活会是怎么样,你想象过吗?

如果没有deadline,你会干什么?

戚鑫杰:我喜欢慢慢做事情,如果没有deadline,我会更享受每个环节,会把一件事做得更好。如果考试没有死线的话,我会把每道题认认真真做一遍,考出更好的成绩。

王昊天:如果没有deadline,就没有目标倒逼了。我会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比如学习,不必想着要在幾年后达成什么目标,就慢慢学,学习只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学习一整天,就快乐一整天。

吴晶:没有deadline 的设定想都不敢想。我们习惯了每天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deadline 一旦消失,我会完全不知道现在该去做什么。

张凯:康德说,我们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目标和一个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deadline,就缺少一个有明确时间的目标;没有目标,行为就会静止,也就不会有手段。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deadline而活着。如果人的生命是无限的,那就无所谓了。

章浩然:其实deadline也可以叫lifeline。失去了它,没有了需要即时去做的事情,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对吧?最后就感觉人生失去了意义。

郁教授:其实deadline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悖论,我们每个人总是希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使用尽可能多的时间,但是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间是不可能无限多的。反过来,虽然很多人都追求永生,但是永生会使得人陷入无限的无聊。一个人时间的总和就是生命,也就是一辈子。因此,lifeline 是一个很好的说法,那么,你的人生有终极目标了吗?

没有人给你定deadline时,你会为自己设一个吗?

王一凡:有啊,其实还挺多的,比如周六上完课,我会先定个小目标,用一个小时把卷子做完,然后放松一下听听歌。可一打开手机,半小时就过去了。

陈鹏之:我会告诉自己周日下午4点前一定要把数学作业写完,然后到晚上就可以看大家赶作业,会很爽!但是仔细一想,这样自己写的答案就会被大家看到……半个班的希望将寄托在我身上。

高昕彤:我只会设很远的deadline,比如在几年之内达成XX 目标。我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来自别的地方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最近的deadline就是考上大学。我有个朋友告诉我她的deadline 是嫁给明星王鹤棣,这个算吗?哈哈。

吴晶:如果说一件事情到了要给自己设定deadline的地步的话,那这件事情肯定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很多情况下给自己定deadline,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效率。到最后肯定是完不成的,但是对效率的提升还是有用的。

郁教授:效率是deadline 之母。现代人都不自觉地认为,提高效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就是想在单位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产出,例如多做几道题目,多生产一些商品。但是,我们要反过来想,难道没有别的什么比效率更重要的事情吗?例如个人内心的安宁,以及和家人、世界的和谐关系。

你有没有经历过“物我两忘”的时刻,特别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周靖哲:踢球。独自找一片球场踢球,踢之前先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要踢一个很棒的弧线球。然后就开始不停地练,一直踢三四个小时。

陈鹏之:练书法的时候。当我对这个字有感情的时候,就可以很顺地写下去,和平时的状态很不一样。但这种状态很容易被打断,比如老师说你写得很好,有个比赛去参加一下,然后deadline就来了。

王昊天:我觉得deadline 让人觉得不舒服是因为这个deadline 是别人定的,实际上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其实这个时候只要不去依赖别人就好了。所以这次期中考,我打算不花大量时间去背历史政治,就想着反正考几分都无所谓,成绩只是给老师看的,直接无视会比较轻松。

郎朗子:大家都听过西西弗的故事,他必然存在于苦役之中,但他可以赋予苦役更高的意义去超越它。这也是我对这个题目的看法,我们必然存在于时间之中,但我们可以超越它。所以我觉得存在deadline 和享受时间并不矛盾。它既然已经存在了,那我们就要去享受它。

郁教授:踢球、练书法和练琴都是很难得的“沉浸”体验。那一刻,做一件事情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为了它的结果,也就是拉丁语谚语“把握当下”(carpe diem)的含义。“享受deadline”是一个很好的说法,如何享受却是难题。当你的心绪不是放在当下,总是想着一件事的前因或者后果,可能会非常烦躁。大概只有当把一件事情当作“目的本身”,才能真正沉浸其中,找到安宁。

跨越“死线”,寻找“心流”

Deadline是时间中的一道坎,有时候过得去,有时候过不去。那什么是时间呢?如果你问一个普通人,他会指一个时钟给你看,说钟表就是时间;如果你问一位物理学家,他会告诉你,时间和空间都起源于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哲学家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说,我们都觉得时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但是一旦问起,却反而模糊起来,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时间的度量和时间并不是一件事情。钟表是用来度量时间的。即便世界上所有的钟表都没有了,时间依然还在流逝。另外,对时间的感受也不同于时间本身。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提出,用钟表度量的时间是“空间时间”,而我们每个人体验到的时间是“心理时间”,即“绵延”。绵延的每一段都是不同的,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在陷入回忆,或者聆听音乐的时候,就能很好地体验到这种绵延。相反,空间时间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而且是可以被分割的。这就是deadline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根本原因———我们天然地喜欢绵延,而讨厌空间时间。古代人更多地活在绵延当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现代人因为工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关系不得不活在空间时间当中。绵延的时间如同不停顿的流水,而deadline 像抽刀断水。很多人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体验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學上说的“心流”———虽然可能很短暂,但这是一种对deadline的超越。

即便没有了别人设定的deadline,我们每个人却最终面临一个终极的deadline,即自己的死亡。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一点,才会要么醉生梦死,要么过于执迷于一些琐碎的事情,到头来发现自己虚度一生。时间也是人生意义的来源。

20 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说,人是“向死而生”。他说,如果没有了死亡这个大限,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恰恰是因为有死亡,我们才会知道去筹划自己的生活,并赋予它意义。假设你可以长生不老,你会干什么呢?有人说,我要去环球旅行,我要学习100 种语言,我要尝遍世界美食……做这些事情需要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十年、几十年,至多几百年都可以完成了。然后呢?人会陷入重复或者无聊。西西弗就是这样一个隐喻———他推球上山,然后滚落,以此重复不止。这样的永生有意思吗?

恰因为人生有限,才能谈论人生的意义。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要惜时如金。只有在明了了自己人生的意义,设定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之后,惜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守财奴”而已。

猜你喜欢
我会事情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会分辨
我会玩
把事情写具体
诗里有你
一级浪漫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