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转型”前后的政策分析

2019-03-20 05:18伍雅仪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达摩转型

摘 要: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帝王,其名为庇耶陀西,其在位期间多次南征扩大疆土。阿育王在位期间帝国扩展成为次大陆有史以来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为巩固军队和王朝,阿育王及前两代帝王建立起一系列制度体系,做出相当大的努力。由于战争生灵涂炭,民心难抚,受佛教影响,他选择皈依佛教向善。在此次“转型”之后,他推行的制度与原来有所不同。两种制度在阿育王在位期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有不同,但两者互相弥补,对后世帝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阿育王 中央集权 “达摩”说

1、阿育王时期的印度现状

孔雀王朝时期之前经历的是难陀王朝,难陀王朝被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而终止了统一印度的进程,王朝的统治也出于动荡之中。也许是各地起义的影响,一位名叫旃多罗笈多·毛里亚的年轻人制定了计划,意图夺取帝国,他在各地招募人马,经过艰难斗争,成功夺取政权,旃多罗笈多·毛里亚在华氏城加冕称王,建立起孔雀王朝。他把原难陀王朝的领土和从马其顿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西北地区都置于自己统治下,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小国被兼并。这样,帝国的版图便包括整个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1]

阿育王作为孔雀王朝第三代帝王,在位期间继续南征,公元前261年征服了东海岸的羯陵伽,铭文记载中,此次战争伤亡人数惨重,阿育王的南征受阻,再也没有扩大征服。孔雀王朝的版图也达到了最大。这样,经过从旃多罗笈多到阿育王的征服,孔雀帝国便扩展成为次大陆有史以来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2、阿育王前期的政治主张和建树

三代帝王均骁勇善战,一路将疆域不断南扩,东起布拉马普特拉河,西至阿拉伯海,西北包括阿富汗斯坦大部分地区,南抵佩内尔河,疆域广袤且分散,管理起来十分有难度。较完备的政治统治体制和较牢固的经济思想基础必不可少。为了巩固前几代帝王的征服成果,阿育王建立起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类似于秦朝建立初期,面对庞大的疆土,秦始皇采用了高度集权的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权力一级级上升,天子拥有的支配权是至高无上的。孔雀王朝实行的制度与秦朝相仿。

建立以王权为中心的国家机器是首要任务。《摩奴法论》里称国王是“具有人的形象的伟大神明”,王权开始被神化。一切高级军政官员都由國王任命,国王诏谕成了最高法律。这些诏谕甚至对人民的社会和宗教生活都加以规定。诏谕常说“所有人都是我的孩子”。这样,国王就成了专制君主。不过,在行使权力时,国王还多少受大臣会议的限制,就是民主时代的遗风尚未完全绝迹。[2]

孔雀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帝国。国王掌握着各方面的最高权力。最高行政权和最高立法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国家重要决策由国王定夺,其言行便成为了具有效力的法律。中央集权的管理下,国王还有最高军事权、最高司法权和最高监察权。国王手下有一批顾问和官员作为辅佐。官员有三类:第一类是主管地方事务的长官,他们负责运河开凿、土地分配等农耕相关的事务。第二类是主管城市的长官,他们负责地方征税、监管手工业、普查人口迁移等。第三类是主管军事的长官,他们分为6组,每组5人,各组分别负责海军、后勤辎重、步兵、骑兵、车兵和象兵。严森的等级制度有利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也避免了部分官职人员拥有过高的权力而威胁帝王的地位。

同时,由于长期征战,保障一支可靠而强有力的军队是巩固国家的基础。孔雀王朝时期形成了一整套的税收制度来保障庞大的军事开支和行政收入。

有强大的军队保障和高度集权的君主集权制度,阿育王在前期统治期间一路所向披靡。但是严苛的制度和无尽的杀戮给人民带来的更多是灾难,人民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3、阿育王后期的政治主张和建树

佛经中记载阿育王从小就有佛性,但在他早年期间无法看出,权欲与征服的渴望让他滥杀成性。走向帝王的路是伴着血腥味的,传说中记载阿育王残杀兄弟99人,才稳坐帝位,可见王位之争有多么惨烈。阿育王坐上宝座之后,带给百姓们的不仅仅是残酷的制度,更将人间铸成炼狱。他先后征服湿婆国等国。在羯陵伽之战后,孔雀王朝所处的境况发生了转机。

阿育王停止征服国家的终点是羯陵伽之战,羯陵伽是一个军事力量强大、物产富庶的国家,阿育王对它馋涎已久,准备充足。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羯陵伽人奋力抵抗,却节节败退,不得不认输投降。在征服羯陵伽国之战中,阿育王的军队损失惨重,这让他恼羞成怒。他下令屠杀了十万羯陵伽人,并俘虏了15万名士兵和平民作为奴隶,来平息自己的愤怒。之后,面对众多涂炭的生灵油然而萌生恻隐之心,于是幡然悔悟,放下屠刀,皈依佛法,施行仁政,成为一代开明君主。[3]

阿育王在佛教教义中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自称从中找到了弥补自己罪恶和负罪心理的最好手段。他提出了一种“达摩”(意为正法、大法)的思想,并有意将其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力图创立一个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的思想体系。佛教中的缘起说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都是依一定条件而存在,依一定条件而改变或消亡。阿育王意识到自己早年杀戮的残忍,主张反对战争和暴力,和平统治国家,以此来消除自己的罪孽,得到来生的宽恕。正如佛教十二因缘说强调:“过去的因造成现在的果,现在的因造成将来的果。”阿育王意识到被征服者是不甘心的,他们对统治者心怀恨意,这个庞大的帝国也因此不能使内部的各种不同成分间建立起和谐的秩序。“达摩”体系开始发挥作用,推进孔雀帝国的发展。

“达摩”,梵文“dharma”的音译,通常译为“法”。“Dharma”的词根为“dhri”,意为“支持”“支撑”“维系”“联接在一起”。“Dharma”的起源与宗教祭祀有关,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并非是佛教和阿育王的首创和独有。“达摩”含义广泛,就本体论而言,有事物基本属性、固定不变的存在、法则、规律等含义;表现在社会伦理道德上,指习惯、行为规范、善行、责任、义务;就政治而言,有法律、法规、公平、正义等意思;同时还有宗教信仰、宗教理论等含义。[4]

“达摩”说的主要内容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宽厚容忍、自制自洁、尊重别的教、善待奴隶和仆人等。这些内容能够体现阿育王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决心,以及对暴力专制的部分摒弃和废除。第12号阿育王石柱刻诏书说:“达摩基本精神的发扬光大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而根本所在则是出言谨饬,即不在不当的场合称扬自己的教派或贬低别的教派。”每个人“都应该在所有的场合,并以一切方式对别的教派给予尊重”。阿育王同时还限定打猎的动物和每日宰杀的动物来避免宗教冲突,他认为坚持这些主张不仅对社会有利,对人也有益。这些主张像中国春秋时期提出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不仅在鞭策自我方面有所荡涤,更对整个社会朝着一个和谐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历代君王也沿用儒家思想来巩固国家精神支柱。从阿育王的“达摩”内容来看,他吸收了佛教教义中最为实用和最具有社会性的观念,一方面构建了社会伦理准则从下面指导和约束民众的行为;另一方面构建了官方哲学和治国政策,从上面约束官员的行为。[5]透过其表象能够发现,“达摩”说实质上是一种高于君臣关系的政治宗教政策。

4、早期主张与晚期主张的对比

阿育王早期以扩大疆域、巩固政权为目的,以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来统治王朝,辅以系统严密的税收制度,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內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但由于常年的战争以及对无辜百姓的杀戮。这样严谨却又严苛的政治主张虽在一定程度上有维护王朝稳定的作用,但也加重了人民,尤其是下层低种姓人民的负担。这种制度的实施有它的可取性,也有外界环境因素带来的违和感。

后期阿育王皈依佛教,提出“达摩”说,这是在主张婆罗门教为主的古印度社会里很罕见的一个现象。受到佛教业报轮回的影响,阿育王认为实行和平、非暴力的方式统治国家一个有必要的举措,他通过在要道上的石刻铭文告诉人民他是为了人民幸福统治帝国的。

孔雀王朝之所以能维持一百三十多年,和阿育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在巩固王朝,缓和阶级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5、结语

阿育王的“达摩”是一种政治宗教政策,以当时宗教的某些精神和教义,以及当时社会的共同伦理道德理念为基础,形成独一无二的“达摩”统治思想;缓和了当时各宗教、阶级、种族、国家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维护和巩固帝国稳定的目的。但如果没有前期集中的中央集权体系的不可动摇的基础,以及财政方面的税收制度,孔雀王朝不可能在阿育王统治的几十年里延续着和平与稳定。阿育王早期与后期的政治主张与政策建树为后代帝王铺好了坚实的垫脚石,后世的印度国王也继续沿用了阿育王的部分主张来统治帝国。

参考文献

[1] 林承节.印度史[M].人民出版社,P40,2014年

[2] 林承节.印度史[M].人民出版社,P42,2014年

[3] 刘建,朱明忠,葛维钧.印度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4] 左金众.阿育王的“达摩”政治宗教性治国政策[J].黑河学院学报,2016年第四期

[5] 左金众.阿育王的“达摩”政治宗教性治国政策[J].黑河学院学报,2016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姓名:伍雅仪,性别:女(1998年8)籍贯:湖南省冷水江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乌尔都语专业,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达摩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达摩克利斯之剑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
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