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在广西的抗性及主要性状比较

2019-03-21 07:28,,,,,,
种子 2019年2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宝岛枯萎病

,,,, , ,, ,

(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南宁 530007)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尚无有效的药剂防控,抗病品种是公认的绿色、有效的防控手段。目前,我国陆续选育出了抗枯5号、农科1号等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南天黄、宝岛蕉等品种在广东、海南种植面积较广。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自2009年传入广西后,广西处于枯萎病大爆发的前期,广西又属香蕉种植的北缘地区,急需筛选出适宜广西气候的抗病品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抗病品种在广西进行评比筛选试验。香蕉枯萎病属真菌性病害,对香蕉危害较重的病原菌有1号和4号生理小种,其中,以4号生理小种最为严重,对我国台湾、海南、广东等种蕉区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严重制约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该病的孢子在土中可存活多年且传播途径特殊,防治较为困难,防控方法有药剂、轮作、拮抗菌等,但以抗病品种为主要防控手段[1]。通过盆栽、病穴、病区等试验方法可以得出,抗病品种比常规品种的抗性强[2-3],采用苗期和田间抗性等方法能有效鉴定出香蕉品种的抗性水平[4-5]。但是,不同区域的香蕉枯萎病病菌遗传背景和抗病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不同[6],有必要针对广西开展抗病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评价。本研究拟从现有抗病香蕉品种中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的品种,为优良抗病品种在广西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桂蕉1号、GJ 2和南天黄由广西美泉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中蕉4号由广东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提供,宝岛蕉由海南蓝翔公司提供,以桂蕉1号为对照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广西南宁市里建华侨投资区猴山试验基地,试验地前造香蕉的发病率为49.3%,土地旋耕均匀后种植香蕉组培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20株,3次重复,2016年10月定植,株行距2 m×2.5 m,1 875株/hm2,中等管理水平,不做任何香蕉枯萎病防控措施。

1.3 指标测定

采用黄秉智[7]等的方法,观察记录香蕉生长、抽蕾、挂果情况,测定株高、基围、叶长等农艺性状,收获时测定株产、果梳数、果指长等,统计枯萎病发病率等指标。

田间抗性评价参考黄秉智等[5]的评价方法,以香蕉收获时的枯萎病发病率评价抗性:发病率≤10%,HR;10%≤发病率≥20%,R;20%≤发病率≥40%,MR;40%≤发病率≥60%,S;发病率≥60%,HS。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5.0软件处理,采用Duncan方法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

表3 4个抗病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分析

由表1可知,桂蕉1号的发病率为65.5%,抗性表现为高感;宝岛蕉和中蕉4号的发病率分别为12.8%和 13.0%,抗性表现为抗;GJ 2和南天黄发病率分别为8.0%、8.8%,抗性表现为高抗;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效果均显著优于桂蕉1号。

表1 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比较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2.2 4个抗病品种生育期比较

由表2可知,在水肥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抗病品种的抽蕾时间和收获时间均比桂蕉1号晚,各品种的生育期顺序为:桂蕉1号<南天黄<中蕉4号

表2 4个抗病品种生育期比较

2.3 4个抗病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见表3。中蕉4号的株高最低,其余品种与桂蕉1号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的基围、叶长、果梳数、果指长度和果指宽度差异不显著,农艺性状相近。桂蕉1号的果指数最多,抗病品种比桂蕉1号少5~17个。南天黄、中蕉4号、宝岛蕉与桂蕉1号的产量相近,差异不显著;GJ 2的株产为26.3 kg,比桂蕉1号和南天黄增产4.8%和5.2%,差异显著。总体而言,抗病品种与桂蕉1号的主要农艺性状相近,但以GJ 2的农艺性状表现最优。

3 讨论与结论

香蕉枯萎病传入我国后,在我国不断的传播、蔓延,严重制约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方法多样,培育抗病品种和种植无病组培苗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筛选高抗枯萎病品种仍然是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2]。评价香蕉新品种抗枯萎病的方法通常有2种:苗期抗性评价和大田抗性评价,受土壤因素和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因素,大田种植抗性评价是判定香蕉抗性的重要环节。黄秉智等[5]通过田间抗性评价鉴定60份种质抗4号小种枯萎病的抗性水平,鉴定出金指蕉等16份高抗种质,1份抗种质,3份中抗种质,4份感种质,以及36份高感种质。谢子四等[4]鉴定出GCTCV-119等3份高抗种质,台蕉1号等4份抗种质,GCTCV-106等3份中抗种质。解华云等研究表明,中蕉4号表现为抗,桂蕉1号表现为高感[8]。许林兵等研究表明,南天黄的抗性为中高抗和高抗,宝岛蕉为中抗[9];而李朝生等的研究表明,新北蕉的抗性为抗[6]。本试验中,GJ 2和南天黄的抗性表现为高抗,宝岛蕉和中蕉4号为抗,桂蕉1号表现为高感,试验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香蕉品种抗病的同时,需考虑其生育期长短,生育期是制约香蕉适宜各产区种植的重要因素,香蕉抗枯萎病品种主要存在生育期长的缺陷。许林兵等研究表明,南天黄等抗病品种生育期比巴西蕉生育期长44~94 d,宝岛蕉等抗病品种宿根生育期比巴西蕉生育期长41~54 d[10]。周红玲等研究表明,抗枯1号生育期长达13个月,不能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收获[11]。解华云等研究表明,中蕉4 号抽蕾期、果实发育期处于钦州市气温较低的月份,易受寒害影响[8]。韦绍龙等研究表明,桂蕉9号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条件下,生育期仅与主栽品种相差2周左右,其它经济性状与主栽品种相近[12]。本试验中,GJ 2等生育期为391~401 d,比桂蕉1号生育期长31~41 d。但是,其抽蕾时间集中在8月中上旬,收获时间集中在11月,抽蕾期恰处广西高温多雨季节,适宜香蕉的生长,能在寒害来临之前收获,有效避开冷空气对香蕉果实的冻害。抗病品种可通过秋冬种植并强化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有效解决抗病品种生育期长、易遭受寒害的难题,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产量、果梳、果形等性状是种植市场和消费市场对香蕉品种的重要要求,开展抗(耐)病品种的选育研究的同时,还需不断筛选出经济性状与主栽品种接近的品种[3],现有的抗(耐)品种(宝岛蕉、抗枯5 号、农科1号)的果穗、梳形、果形等还无法与主栽品种竞争,无法适应市场对香蕉果品的要求[10]。本试验中,GJ 2的株产为26.3 kg,比桂蕉1号和南天黄增产4.8%和5.2%,差异显著。GJ 2与桂蕉1号的主要农艺性状最相近,表现最优。综上所述,GJ 2高抗香蕉枯萎病,产量高,综合性状好,适宜在广西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宝岛枯萎病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江苏侨务新闻参访团”走进宝岛台湾
热带宝岛海南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宝岛的野花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